話題導入
《紅樓夢》寫到“寄閑情淑女解琴書”時有一個情節,賈寶玉去瀟湘館探望林黛玉,見黛玉所看書上的字自己一個也不認得,這書便是一本古琴減字譜。“減字譜”是中國古琴常用的一種記譜法,它將漢字的偏旁部首與弦名、徽位合成一體,表示左右手的各種指法,省去許多文字,減去部分筆畫,能讓人更為迅捷地明白指法的要求。所謂大道至“簡”,“減字譜”記錄的只有指法、音高,而無節奏等要素,給了彈奏者再創造的空間。請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佳作展示一
取精用弘,留白增輝
◎鄒琳晨
有人奉行“多多益善”的原則,總以為“跑量”便可制勝,而我認為,取精用弘,適當地“減”,留下必要的“白”,更能增輝。
在文藝作品中,“減”的智慧隨處可見。《紅樓夢》中林黛玉所看的“減字譜”,省去許多文字,減去部分筆畫,卻為彈奏者留下了廣闊的創作空間;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只描寫冰山的“八分之一”,情節精練,卻絲毫不影響讀者感知作品的豐富意蘊;齊白石的畫作筆墨減省,寥寥數筆,墨色間的留白卻讓觀者擊節贊嘆,拍案叫絕。由此可見,“減”非但沒有減損創作之本意,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減”會有這樣的妙用呢?其實,細細品察,不難發現,“減”之一字,體現了一種模糊哲學,這里的“模糊”不是含糊不清,而是適度留白。我們知道,過度精確并不一定是好事,一旦超越了某一界限和閾值,便會束縛創造創新。因此,我們倡導適度原則,給予事物更大的發展空間,為其多元發展提供條件。我們這里的“減”不是單純地減少,而是將系統不斷優化,給予它繼續吸納和再造的空間。
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減”的智慧。如今,不少年輕人以一種“極簡”的方式應對生活,將囤積的或無用的物品“斷舍離”,讓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清爽。另外,“減”也能讓我們保持最佳的人際關系。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不過分干涉他人生活,才能讓友情牢固而持久。當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我們用“減”的智慧給自己的心靈留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才能擁有真正自由的靈魂。
當然,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減”的藝術。“減”固然能使生活更簡潔便利,但如果運用不當,則可能會讓精神匱乏甚至缺少關鍵的部分,那就“弄巧成拙”了。因此,“減”什么、如何“減”是一門學問,值得我們好好探究。
總之,加減之間須取精用弘,不憚留白,從而為生活增輝添彩。
【江蘇大豐高級中學高三(2)班】
◆點評
本文亮點有二:一是積淀厚實。既有閱讀儲備,海明威的“冰山理論”、齊白石的簡練畫風,如數家珍;又有生活觸覺,“極簡”、“斷舍離”,信手拈來。二是闡發通透。作文將“模糊”的內涵(適度保留)、“減”的實質(優化系統)和“減”的智慧(寵辱不驚)逐一厘清、道明。
(笪亞琴)
佳作展示二
人生如留白,留白期創新
◎徐 瀅
“減字譜”在刪繁就簡中深刻體現了留白與再創造的藝術模糊,亦體現了中國先賢哲學大道至簡的意蘊與再創造的無限可能。
“藝術模糊”并非真正的模糊,而是根植于中國傳統美學的“隱”與“現”。宋代文人畫作中流行一種留白的藝術,作畫者在勾勒山水花鳥之時,留出了大片的空白。與空洞無物相對,它為觀賞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深化了畫作的意境。由此觀之,“模糊”并非糊作一團,而是刪減不必要的裝點,呈現出和諧的美感。古語云:“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這恰恰總結歸納出了留白的藝術,彰顯了“中庸之道”。
文學與繪畫等藝術,它們的共同價值不僅在于創作者本身或是創造的內容,還在于欣賞者自身的獨特體悟。藝術創造從來不是以獨一無二為價值歸宿,啟發人再創造才是其人文精神的終極指向。博古觀今,漢字的演變過程亦體現了留白的重要性,使古老的漢字生發各種解讀,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正如“減字譜”般,真正決定高度的并非“譜”,而是在“減”字之下所留有的一方再創造的空間。
談及藝術,思及人生,“大道至簡”是震古爍今的人生哲思。中國人一向追求“簡”與“隱”的意趣,在精神層面上體現了淡泊與簡明的人生追求。而“簡”字之外,是人生的無限可能。生命中的“得與失”“加法與減法”一直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需要明了的是,失去是為了更好地得到,做加法之前必須做減法。近來,網絡用語“斷舍離”深深影響著當代人的精神選擇;而經典辯題“人生要做加法還是減法”中反方提出的“這個世界上知道要什么很容易,知道不要什么,很難很難”更引人沉思。這些都提醒我們,做減法是為做加法留下空間,從而更好地創造人生價值。
簡潔,可以讓我們更快速地尋找到人生目標,更心無旁騖地踏上人生旅途,更迅捷地獲得前進的方法、動力。創新,不僅是前人智慧的一種創造性轉化器,還是一個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不斷向前探索的強大引擎和助推器。無論是歷史上的變革,還是當代的改革開放,都是刪繁就簡,為創新留出空間的成果。
【江蘇建湖高級中學高三(2)班】
◆點評
本文先“入乎其中”,援用繪畫藝術中“隱”與“現”和文學創作中“被創造”與“再創造”的關系來生發“減”與“創”相生相成之理,顯示出考生深厚的人文素養;后“出乎其外”,由藝術而推及人生、社會,從“大道至簡”的先賢智慧入手,展開對做好減法、留白創新的當代智慧的思辨。
(徐祥軍)
佳作展示三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創新花
◎王 佳
“減字譜”將漢字的偏旁部首與弦名、徽位合成一體,省去許多文字,只記錄指法、音高,給了彈奏者再創造的空間。這何嘗不是對人生的寫照?康莊大道在腳下延伸,我認為,正處于時代風口浪尖的中國青年,更應多讀人生的“減字譜”,做到刪繁就簡,標新立異,綻放時代芳華。
刪繁就簡,讓人生之樹萌芽壯大。歲月長河滾滾而來,時代變化永不停息,若一味接受時代給予的風暴,我們就只能是一艘在暴風雨中顛簸前進的小舟,時不濟我之時,結果便是人淹船翻。因此,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做減法,刪繁就簡,讓自己有空間去成長壯大。君可見,陳祥榕駐守邊疆,減去舒服和享受,只留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拳拳愛國心;君可聞,袁隆平躬耕稻田,減去功名與利祿,只留下“禾下乘涼夢”的偉大夢想。所以,中國青年啊,請把所有的夜晚歸還給山河,把所有的春光歸還給籬笆,把所有的止步不前歸還給過去,刪繁就簡,讓人生之樹更好地生長。
標新立異,讓創新之花芳香四溢。我們的先人在這片熱土辛勤耕種,創造出五千年文明。京越黃評豫,宮商角徵羽,琴棋書畫唱,儒道墨法名,應運而生。歷史啟迪我們,只有創新,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們只有立在創新的基石上,才會不斷進步。要知道,樊錦詩守護敦煌并不是只依靠著一腔熱愛,她還借助科技打造“數字敦煌”,才讓世人飽覽敦煌勝景;要知道,顧誦芬沖天鵬翅闊并不只是依靠一腔孤勇,他還不斷創新,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減去不必要的世事擾攘后,我們更應該以創新填補生命的缺口。
天地玄黃,總有責任與使命的驚雷叫人不敢忘卻,中國青年要多閱讀“減字譜”,刪繁就簡才能標新立異,為國家和時代發展作出貢獻。切莫在荃蕙化芽、杜鵑啼鳴之際,在難以承受生命重擔之時,后悔沒有減去負擔,難以開出創新之花。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吾輩幸生于當今華夏,更應以“減字譜”為引,刪繁就簡,讓人生之樹萌芽壯大;標新立異,讓創新之花芳香四溢。
【江蘇建湖高級中學高三(18)班】
◆點評
考生將“小我”融入了時代,唱響了“刪繁就簡”“標新立異”之歌。在論證上,作文既以兩個分論點展開論述,條分縷析;又著一勾連句“在減去不必要的世事擾攘后,我們更應該以創新填補生命的缺口”加以補漏,嚴絲合縫。
(張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