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娟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學校教育教學面臨新的機遇,依托信息技術形成的智慧校園則讓信息技術的運用更加充分、系統。相較教師個體或學校單兵作戰式的信息技術運用,智慧校園雖然是面向整個校園進行的信息技術及其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但是其背后有著整個互聯網的支撐和豐富的資源庫,也正是因為這一優勢,所以智慧校園所發揮的教學支撐作用更加有力。當然,在享受智慧校園帶來便利的同時,教師本身又是學科教學資源的建設者。如果智慧校園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是一個高度信息化、集成化的教學系統,那么在智慧校園的背后則是起著資源建設作用的每一位教師。因此可以說,智慧校園實際上是一個以能夠提供學科教育資源的教師為后盾的教學輔助系統。從這一分析也可以看出,教師在智慧校園的運行、更新中起著重要作用。正因為教師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資源,所以智慧校園才能夠表現出其智慧的一面。
從智慧校園推進與實施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最初階段,智慧校園往往有著較強的吸引作用,而在一段時間后,智慧校園的作用就慢慢淡化。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師沒有真正養成運用智慧校園開展教育教學的習慣外,還包括智慧校園在維護的過程中,尤其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沒有真正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也沒有對教師進行科學的激勵,導致他們只是被動的運用者,而不是主動的建設者。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要想讓智慧校園行穩致遠,很關鍵的一點是要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對教師進行有效的激勵。只有當激勵作用充分發揮時,教師的積極性才能被激活,也才能為智慧校園的打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英語學科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英語學習離不開學科資源的支撐。以智慧校園為平臺進行英語資源的建設,同樣需要對教師進行激勵。下面結合譯林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的應用,談談如何在英語資源建設中進行有效的教師激勵。
從宏觀角度來看,智慧校園是借助信息技術和相關智能手段,優化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的智能平臺。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智慧校園的價值在于提高面向學生的教學管理的效率,以及獲得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具體到英語學科中,考慮到初中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特點,智慧校園系統中的英語學習資源必須與教材相匹配、與學生的學習需要相匹配、與初中生的認知特點相匹配,從而保證其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起到直接的支撐作用。
學生學習所需要的課程資源通常是由教師提供的。因此,要做到以上三匹配,起關鍵作用的一定是教師,而要讓教師真正成為智慧校園的建設者,就必須激活其內在動力。很顯然,教師內在動力的激活不在于簡單的口頭鼓勵,也不在于直接的物質獎勵,而是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讓智慧校園下的英語資源建設保持活力。有研究者指出,在具體實施中可以結合智慧校園及教學資源共享體系規劃,通過對教學資源共享體系機構、原則及功能進行分析,針對在教學資源共享體系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路徑(張云萍2019)。這樣的闡述可以理解為智慧校園下英語資源建設的宏觀思路。需要注意的是,在落實這一思路前,必須建立并認同智慧校園下英語資源建設的教師激勵研究價值。
第一,良好的教師激勵機制可以讓教師成為智慧校園下英語資源建設的重要主體。
在使用智慧校園平臺時,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即教師只是智慧校園的被動使用者。但事實表明并非如此,智慧校園的智慧體現在其科學、系統的架構,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離不開一個根本要素,那就是資源。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資源不可能由平臺維護者來提供,而主要來源于一線英語教師,只有他們積極參與,智慧校園的資源建設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教師的參與必須是持續不斷的,其參與的動力必須是可持續的。要做到這一點,不能依賴教師的短暫熱情,最有效的是良好的教師激勵機制。
第二,激勵教師參與智慧校園下的英語資源建設,可以保證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課程改革的引領下,人們普遍認同的理念是“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相較傳統的英語教學,智慧校園能夠讓教師與學生擁有更深的教與學的形態,基于智慧校園平臺進行的師生交流更加平等與直接,學生選擇了哪些學習資源可以得到更加迅速的統計,因此教師依此可以判斷自己所提供的資源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通過這樣的良性循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可以形成良好的契合關系,教學相長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
通過以上兩點分析可以發現,想讓智慧校園成為教師和學生長久使用的學習平臺,就必須充分激活教師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資源建設的主體力量。
讓教師參與智慧校園下的英語資源建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從理論角度論證了其必要性,但到了實踐角度要想形成可行性,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當前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往往是面向個體的,而當教師將凝聚著自己教學智慧的資源放到智慧校園平臺上時,意味著跟所有人分享自己的智慧,也意味著向學校所有學生提供自己的教學精華。這就出現了阻礙教師參與英語資源建設的第一個困難。要想化解這個困難,就要從教師激勵角度入手,如面向教師群體進行教學評價,或者在面向教師個體進行評價時,根據其提供資源的數量與質量進行加分等。
有研究者從外部環境創設、組織結構與氛圍營造、專業技術支持、配套制度實施等四個方面發現,教師激勵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管理層與教師對激勵的認知存在沖突;決策的方式不夠公開和民主;組織架構的激勵功能不顯著;教師互相合作的意識淡薄;培訓形式較為單一,針對性不強;學校與技術公司的聯系不緊密;績效工資改革成效不顯著;教師職稱晉升通道固化(湯君婷2020)。這樣的分析非常科學,主要體現為切入口非常準確,涉及智慧校園的各個方面;得出的結論非常接地氣,直指當下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參與智慧校園下英語資源建設的各種痛點。因為這樣的總結非常科學,所以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教師經歷,就應當基于上述分析進行優化。當然,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時間與空間的積累,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實踐中發現,除了學校層面要進行宏觀角度的教師激勵方法優化之外,面向學科教學本身進行激勵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面向學科教學本身進行激勵,指教師在提供資源并參與英語資源建設時,要搭建良好的平臺并形成科學的激勵機制,讓資源建設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動力。相較而言,這也是一個重要發現,或者說,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更有助于教師形成內驅力,從而在短時間內獲得資源建設的良好效果。
以譯林牛津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 1 Know yourself 為例,基于智慧校園的教學,預設的目標可以是讓學生借助智慧校園平臺,獲得與本堂課學習相關的多種資源。這樣不僅可以激活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充分發揮其主動性,讓他們在占有相關學習資源的過程中完成主動建構,無論是從傳統的英語語言知識積累和語法掌握的角度來看,還是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角度來看,都能夠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發生。當然,重點闡述資源建設過程中的教師激勵,因此,下面從前文提出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闡述如何運用激勵機制促進教師進行資源建設。
案例1:在講授譯林牛津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 1 Know yourself 的Welcome to the unit時,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發現,其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包括對人物性格的描述,如“Some words are often used to describe people’s personalities.Help Millie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等。對于這種內容,教材編者在設計時采用了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相關圖形,選擇詞匯填入相應的空格,具體詞匯包括:creative curious energetic modest organized patient。比如:“Suzy is well _________.She keeps all her things in good order.”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學生在閱讀時可以一目了然。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學生知曉上面給出的詞匯的含義,就能夠對號入座。基于這樣的教材編寫思路,教師在開發相關課程資源時,最有效的做法是研究學生及其生活,尤其是他們在生活中表現出的特點,并基于此設計與教材內容相關但不完全一致的課程資源,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最簡單的做法是,從教材中給出的相關闡述進行衍生,如結合上面的例子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If a person has formed the habit of sorting out his daily articles,he will certainly show some performance in his life.What aspects do you think these performance will include?”結合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出更多的生活場景(具體可以借助圖片,限于篇幅,這里不再呈現)。這些生活場景最好取自學生的真實生活,以使他們在智慧校園平臺上瀏覽時有真實感,激發學習興趣。
案例2:在講授譯林牛津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 1 Know yourself 的Reading 中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 時,教師在研究學生的基礎上,選擇其家長所從事的職業及家長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態度編寫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內容。這樣的內容既體現了課文教學的主題,又與學生的關系更加密切。因此,學生在閱讀時不僅能夠積累更多的詞匯、語法知識,還能夠在文本解讀過程中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比如,智慧校園平臺上有這樣一段內容:“Zhang Ming’s father is a doctor.Doctors are a very hard job,and often have no time to accompany their families.Zhang Ming once misunderstood his father because of this.But after his father shared with him examples of curing diseases and saving lives,he understood the loftiness of his father’s career and why he could be so loyal to his career...”這段內容可讀性強,能夠引起很多學生的共鳴。學生在閱讀后也能夠有更多的收獲。
在上面所舉的例子中,教師所開發的平臺資源有效促進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同時體現出重要的資源呈現方式與思路,即教師之所以愿意貢獻自己的智慧,并在占用較長時間的情況下將這一資源共享到智慧校園平臺上,是因為通過這樣的資源開發與建設,能夠促進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提升其教材分析能力和學情分析能力,使其在開發課程資源的同時,讓自身的教學能力得到發展,從而實現專業成長。這樣一種內在動力的存在實際上是最好的激勵方式。
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下,人的學習與工作都需要動力,而這種動力往往來自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智慧校園下初中英語資源建設的教師激勵而言,有效的激勵機制應同時兼顧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
就外部而言,智慧校園的運行主體是學校。學校管理者對智慧校園的運用有直接的影響。如果能夠從學校層面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并讓教師真正成為資源建設者,那么對學科教學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
作為英語教師個體,在參與英語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更需要從內部尋找內在的激勵因素。只有從教師內心深處找到自我激勵的方法,才能讓包括英語資源建設在內的教學努力成為教師專業成長及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從這個角度看,智慧校園實際上是為教師內在激勵機制的形成搭建了平臺,而資源建設正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可靠抓手。借助外部的激勵讓教師形成自我激勵的內在驅動力,可以促使其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并使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之間形成更科學的契合關系。
由此總結智慧校園下英語資源建設的教師激勵,上面提到的管理層與教師對激勵的認知存在沖突可以得到有效化解,因為管理層只要立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兩者之間就可以找到共同點,如此在進行相關經歷決策時,自然就做到了公開和民主,立足教師自我激勵的功能也會顯著體現。同樣,由于面向自身的專業成長,教師在進行資源建設時的合作意識會得到強化。除此之外,智慧校園還可為教師提供各種教學軟件、教學工具、備課資源、英語AI 聽說環境等(常宏2022)。需要強調的是,由于智慧校園必定涉及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師在與技術公司進行對接時,需要進一步明確目標指向,從而讓技術真正服務于智慧校園平臺建設。
智慧校園下英語資源建設的教師激勵的內部動力是教師的專業成長,外部保障是相關的機制制度。雖然兩者結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前者作為根本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視。因為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更有助于教師形成內驅力,在短時間內獲得資源建設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