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瞭望
聚焦熱點
三十載砥礪奮進,中國載人航天從圖紙上的偉大構想,化為寬敞、舒適的“太空之家”;為夢想起航的航天港在椰林海島間拔地而起,遠望航天測量船在巨浪波濤上守望星空,天鏈中繼衛星在浩渺宇宙中架起天路……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跡。
【熱點1】
中國航天跑出“加速度”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成功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實現“勝利會師”。中國空間站首次實現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駐留,再創中國航天事業新紀錄。
在空間站完成在軌輪換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于12月4日晚成功返回地球。自6月5日入駐天宮以來,3名航天員在軌任務安排飽滿,是空間站任務實施以來的“最忙乘組”,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多個“首次”——與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經歷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2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首次進入問天、夢天實驗艙,開啟中國人太空“三居室”時代;首次與另一個航天員乘組“太空會師”并進行在軌輪換……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艙發射以來,工程全線充分發揚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大力弘揚“四個特別”的載人航天精神,始終堅持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僅用不到20個月時間,先后在文昌、酒泉兩個發射場成功組織3次空間站艙段、4次載人飛船和4次貨運飛船發射。三十而立的載人航天工程用連戰連捷、任務全勝的優異戰績,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國航天的“加速度”。
◆解讀
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類的探索精神是偉大的。廣大航天人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知難而進、勇于創新,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用自己的青春、智慧、熱血和生命鋪就了通往太空的成功之路。
【熱點2】
激發對太空科研的
熱情和向往
不久前,“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疤战處煛标惗?、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在太空授課這趟科學之旅中,老師和學生向著未知共同奔赴。天地互動更加同步——地面課堂的學生“當面”對比他們所種空間站同類植物種子的生長情況。課堂的科學含金量越來越高——“神十四”乘組指令長陳冬戴上混合現實眼鏡,為同學們“演示”植物樣品的采集操作,這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科學任務。無論是進行科學普及,還是做科學研究,中國空間站正是因科學而建、為科學而用,助力科學家完成相關研究試驗,從而推動人類科學的發展。
◆解讀
充滿奇思妙想的“天宮”一課,展現了太空的神奇魅力,也激發了廣大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感知前沿科技的好奇心。十年來,從神舟十號的首次太空授課,到神舟十四號的第三次“天宮課堂”,航天科普不斷深化和拓展,撒下無數科學的種子,在億萬青少年心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助力更多夢想長成參天大樹。
【熱點3】
中國航天中的青春力量
從短期停留到長期居住,從艙內試驗到太空行走,從白手起家到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艱苦創業、奮力攻關,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使中國空間技術發展跨入了國際先進行列。嫦娥三號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邁出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羲和號開啟“探日”時代,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并開通服務……在邁向星辰的征程中,中國人的腳步越來越穩。
如今,身處幕后的中國航天人逐漸為更多人所知,其中不乏“90后”“95后”——夢天實驗艙載荷艙主崗朱俊劼,1995年出生;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芯級發動機總裝設計工程師馬文杰,1993年出生;夢天實驗艙總裝團隊,平均年齡33歲……這些始終活躍在航天事業一線的年輕人,支撐起中國航天的未來。
◆解讀
中國的航天,是一個始于“抬頭問天”的浪漫,成于“低頭干事”的實干,白手起家、青出于藍、勇攀高峰的動人故事,而中國夢的實現也必將如此鋪陳與書寫。建設航天強國要靠一代代人接續奮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樣要靠一代代人接續奮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各方觀點
浩瀚星空見證航天夢
◎張 曄
航天不是一門容易的“功課”,但中國航天人從來不懼挑戰,越是艱險越向前。邁向太空的旅程不能“一步登天”,中國航天人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心懷一股堅忍不拔、永不止步的信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北斗工程的建設,歷經了幾代人,是400多個研制單位,30多萬人一起拼出來的。航天不是一項時刻位于聚光燈下的事業,無數航天人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在實驗室、在發射場、在茫茫大漠,多少人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用一生的堅守與奮斗鑄就中國航天的一次次“高光時刻”。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拔蚩铡薄白H凇薄棒撕汀薄氨倍贰保粋€個浪漫的名字,寄托了航天人探索太空的情懷,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勇攀高峰寫下的精彩答卷。眺望前行路,中國航天人早已將目光放得更遠——把中國空間站建設成為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實施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環繞等航天重大工程……在航天人的接續奮斗中,更多奇跡正待創造,更加優異的答卷正在寫就。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2年3月22日)
航天追夢者永遠青春
◎余建斌
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起步30年,也即將完成“三步走”的夢想藍圖。在這波瀾壯闊的征程中,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追夢者,匯聚起每個人的涓滴夢想,以可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和無窮智慧,用30年跨越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送上蒼穹,成為“太空中最閃亮的星”,標注夢想可以抵達的高度。
在探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追夢人永遠青春洋溢。中國載人航天探索的腳步不會只停留在近地軌道,一定會飛得更穩、更遠。新時代的航天人,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將不斷譜寫航天事業壯麗篇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摘編自“人民網”2022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