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西豐城市的一個小區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八旬老人被發現懸掛在4樓窗外,隨時都有掉落的危險。千鈞一發之際,小區一位名叫圣發林的志愿者果斷順著管道迅速爬上樓,短短一兩分鐘便成功救下這位老人。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圣發林雖是聽障人士,卻熱心志愿服務。
現實中,類似的見義勇為舉動不斷出現。湖南岳陽廣播電視大學學生楊芳,6分鐘內連續下水,從急流中救起兩名落水者;特大暴雨來襲,網約車司機楊俊魁在洶涌洪水中成功救起5人,并提醒150多輛車內的數百名群眾平安撤離隧道;為保護同學,阻擋歹徒身中8刀的“95后”女孩崔譯文,在ICU搶救了3天才轉危為安,醒來后首先關心的是同學的安危……扶危救困、見義勇為,既是個人美德的展現,也是正能量的凝聚,更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
[素材解讀]
危急時刻,圣發林不顧自己的安危,第一時間選擇爬樓救人。助人于緊急、救人于危難,這樣發自本能、出于本心的選擇,凸顯了勇氣的分量、善行的價值。看到他人遇到危險或需要幫助,平凡英雄們挺身而出、伸出援手,以平凡之軀行英雄之事。許多英雄壯舉雖只發生在一瞬間,卻似一團火,給人持久的溫暖。一個個彰顯人性光輝的瞬間,背后是長期內化于心的道德、愛心積累和社會文明水位的持續提升。
[適用話題]
見義勇為、人性光輝、溫暖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