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熊
(中鐵二院(成都)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都 610000)
隧道巖土工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對勘察技術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明確勘察技術的核心與方向,保障隧道巖土勘察能夠順利進行。隧道巖土工程需要注重勘察策略的制定,在勘察方法上精心鉆研,對隧道巖土進行全面的探測,確保勘察工程能夠有序開展。隧道巖土工程的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通過勘察結果為施工過程提供依據,對隧道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控制。
探地雷達是重要的勘探工具,通過電磁波對地質進行勘探,可以對地質情況進行了解,提高地質勘察方法的有效性。探地雷達的工作頻率在1 MHz~1 GHz,以電磁波作為信號來源,構建電磁波信號與位移電流之間的關系,對隧道巖土情況進行分析,為隧道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利用探測雷達進行勘探時,需要注重空間矢量點的確定,確保平面波能夠順利極化,采用規范化的計劃方式,避免出現勘察參數無法確定的情況。勘測過程中,需要對數據進行處理,應注重A/D轉換模塊的應用,使接收信號以數字信號的形式保存下來,提供豐富的隧道勘察數據[1]。
地質測繪是判斷地質特征的有效方法,需要嚴格對測繪過程進行分析,明確測繪過程中存在的參數,保障測繪過程能夠順利實施,隧道工程的地質構造、地形變化是重要的測量特征,需要注重對測量環節的把控,確保地質測繪法能夠得到實施。地質測繪過程中,應遵循以往的勘察經驗,采用規范化的測繪形式,確保測繪結果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保證測繪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隧道測繪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依據以往的測繪經驗分析巖土結構,確定巖土的具體特征,保證巖土可以更好地投入使用。地質測繪需要對土層的含水量引起關注,對松散巖土的穩定性進行判斷,同時對隧道的整體情況進行把控,提前對隧道做好排水工作,保障隧道施工能夠順利進行。
巖層鉆探是一項重要的勘察技術,需要合理對鉆探方法進行應用,對隧道巖層的厚度、性質等展開分析。巖層鉆探需要的斷面較小,尺寸一般在1.8 m×2.0 m~2.2 m×2.2m,能夠在較小斷面的情況下實現鉆探,提高鉆探方法的有效性。通過巖層鉆探可以直接對巖層進行采樣,提高對巖層的分析效率,保證隧道質量控制的嚴格性,進而獲得較為真實的采樣數據。采樣控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采樣過程需要遵守DZ/T 0227—2010《地質巖心鉆探規程》的要求,采用規范化的鉆探形式使鉆探工作得到有效推進,保障巖層鉆探工作能夠有序開展[2]。
原位測試法也能進行隧道巖土勘察,可以對隧道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防止隧道在受力方面出現問題,保障隧道能夠更安全地進行使用。隧道巖土受力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需要對巖土的受力情況進行評價,防止隧道在局部產生較大的負荷,導致隧道發生形變。原位測試法可以在不擾動土壤的情況下實現勘察,防止取樣過程中產生應力釋放。原位測試法需要對測點間距進行布置,測點間距在1.0~1.5 m。若地勢情況較為復雜,則需要采用跨孔法進行測量,將測點間距調整為4.0~5.0 m,應對復雜地勢的變化,保障勘察取樣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隧道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還可以應用室內試驗技術,獲取更加精準的巖土分析數據,為隧道施工過程提供支持。室內試驗需要對隧道巖土進行采樣,將巖土樣品帶到實驗室進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前應保證樣品的原本形態,不能對巖土形態造成破壞,否則將會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影響巖土性質的分析精度。在實驗室環境下,可以對巖土所處環境進行模擬,如圍巖壓縮情況、地下水壓力變化等,獲取充分的隧道環境信息,發揮出地質環境模擬的作用,為隧道巖土工程施工提供依據,分析巖土對隧道施工的影響,保障隧道巖土工程能夠順利進行。
隧道巖土工程勘察可為隧道施工過程提供支持,獲得精準的巖土信息,對隧道的結構進行了解,提前為隧道施工過程做好準備。隧道巖土工程勘察方法眾多,可實現隧道整體情況的迅速采樣,將巖土勘察與隧道工程結合起來,可保證施工過程順利進行。以雷達探測法為例,可與盾構施工、防水施工、地基施工、邊坡施工等結合起來,對隧道周邊地質進行精準測量,精確掌握施工范圍內的地質情況,有助于對施工工藝參數進行控制。
圖1為盾構法施工流程圖,需要嚴格按照盾構法的施工流程進行施工,順利地進行土方挖掘。準備工作在盾構法施工中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對隧道的始端和終端進行確認,做好軸線的測量工作,確保盾構機能夠沿著軸線工作,使盾構機穩定行進。盾構推進是盾構法施工的核心內容,涉及測量、軸控、油壓、注漿等環節,需要采用全面化的控制形式,保證推進過程的有序開展。盾構機放置過程中需要采用混凝土進行加固,防止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發生偏移,保證盾構法施工的精度。盾構法施工過程中,隧道寬度應大于盾構直徑1.6~2.0 m,因此,需要根據隧道要求對盾構直徑進行選擇,保障隧道的寬度符合要求。挖掘后,渣土可由運送機運出,將隧道內部的渣土進行清除,并且需要將渣土清理干凈,形成干凈的盾構推進環境。

圖1 盾構法施工流程圖
地下水對隧道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關系到隧道的防滲能力。為此,做好防水施工工作較為重要,需要積極地落實防水措施,避免地下水對隧道施工產生影響,提高隧道的防滲能力。隧道施工過程中,需要注重原材料(速凝劑、砂石等)的比例控制,控制速凝劑偏差小于±2%,砂石偏差小于±3%,用于防止隧道施工過程中發生開裂現象,避免地下水從裂縫中滲入。同時,需要對注漿過程引起重視,保障漿液能夠均勻分布,對注漿壓力進行控制,防止隧道發生變形,進而提高隧道的防滲控制效果[3]。混凝土添加劑是提高防水性能的關鍵,如U形膨脹劑、FS防水劑等,提高隧道混凝土結構的防水質量,避免混凝土凝結過程中產生裂縫,從材料角度提高混凝土的質量,保證對裂縫的抑制作用。
以復合式襯砌防水技術為例,有助于提高隧道的防水效果,形成多層防水結構,使混凝土襯砌與防水層相輔相成。復合式混凝土初砌階段,采用網噴混凝土進行支護,在鋪設防水層后進行二次襯砌,進而提高混凝土的防水質量。防水層結構采用厚1.5 mm的EVA材料,該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具有可靠的防水效果,改善隧道的防水抗滲效果,便于控制防水層的施工成本。混凝土襯砌過程中,需要以防水板作為緩沖層,采用無釘熱熔鋪設法進行施工,避免對防水層造成損傷。鋪設過程中,需要與混凝土表面貼緊,預留出不少于150 mm的搭接余量,每條焊縫寬度控制在15~20 mm,保障防水板能夠有效貼合。為了進一步鞏固防水能力,需要注重止水帶的使用,拉伸強度不低于15 MPa,斷裂延伸率不低于2 380%,保證止水帶具有優質的機械性能,保障地下防水施工技術得到有效應用。
隧道地基施工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做好隧道地基的處理工作,使地基具有良好的承載力。一旦隧道地基的強度不足,會產生嚴重的沉降問題,導致地基斷裂,不僅會影響地基的強度,還會降低地基的防滲能力。為了提高地基的強度,需要做好地基的加固工作,對地基采取夯實操作,使地基可以更好地投入使用,同時可以采用基樁對地基進行加固。隧道地基強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fk為承載力標準值,kN/m2;ηb、ηd分別為基礎寬度和埋深的承載力修正系數;b為基礎寬度,m;d為基礎埋置深度,m;γ為基底下底重度,kN/m3;γ0為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邊坡是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邊坡的穩定性不足,會影響隧道整體的穩定性,導致隧道無法正常投入使用。邊坡加固分析過程中,需要注重邊坡有限元模型的使用,以便對邊坡的受力影響范圍進行確定。邊坡加固可以采用掛網噴漿+砂漿錨桿的方式,在坡面澆筑10 cm厚的C25混凝土,將長3 m的錨桿貫穿坡面進行加固,提高邊坡坡面的穩定性,避免隧道坡面發生滑坡現象(見圖2)。另外,還應做好邊坡的排水工作,降低雨水對邊坡的滲透作用,保障邊坡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鞏固邊坡的加固效果。

圖2 隧道邊坡模型
綜上所述,隧道巖土工程勘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對勘察方法進行全面分析,使勘察結果能夠更好地展現出來,防止對勘察精度造成影響,導致勘察過程無法順利進行。勘察是隧道施工的首要步驟,需要注重勘察方法的選擇,明確隧道巖土工程的特征。隧道巖土工程勘察與施工技術具有密切聯系,需要通過勘察方法對施工技術進行指導,避免隧道施工過程中出現失誤,保障隧道施工方法的有效性,防止施工過程中產生問題,保障施工質量得到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