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博士畢業,25歲成為大學教授,26歲成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28歲擔任高校副院長,拒絕國外千萬年薪,毅然回歸祖國,她就是“90后”科學家劉明偵。
能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幅員遼闊的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但能源資源卻非常有限。我國能源又以碳排放系數最高的煤炭為主,污染十分嚴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劉明偵把目光放在了電力上。既然在煤炭消費結構中電力用煤占一大半,那么就用太陽能電池來代替煤炭發電,不僅可以節能,而且還能減輕環境污染。“科研就是要搶占先機”,劉明偵每天都有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里。
經過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2013年9月,23歲的劉明偵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獨創性研究成果“橫空出世”。畢業后,劉明偵很快收到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橄欖枝,但她居然絲毫不為所動。因為她深深明白一句話,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2015年,劉明偵正式成為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入選者,進入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工作。
辛勤探索 默默奉獻 潛心學術 愛國情懷
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與劉明偵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辛勤探索和默默奉獻密切相關。作為“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明偵不滿足于已有成就,一直潛心學術,心無旁騖,默默耕耘,始終葆有一顆勇于探索的進取之心,不菲的成就正是對她的探索精神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