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培 唐春燕
課本素材的積累與運用
眾所周知,寫作離不開素材。各種時鮮素材固然亮眼,然而,課本中的素材也有其魅力。首先,課本中的人與事經歷了歲月的打磨,認同度高,說服力強。其次,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順便進行加工,積累起來省時省力。另外,考生在作文中恰當地運用課本素材,能給閱卷老師一種能夠深研課本、學以致用的好感。考生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對課本素材進行積累與運用。
1.定向加工
一個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就可引申出不同的意義。通常說來,一個故事中有幾類人物,可能就有幾個使用角度;有幾種言論,可能就有幾個使用角度;有幾個發展階段,可能就有幾個使用角度,因此,一個論據常常能同時說明許多道理。考生要認真分析課本文本,仔細梳理文中信息,把故事加以分解,對構成事物、現象的各種因素作具體剖析。而合理運用素材,就應根據論點的需要,對論據進行定向加工、靈活剪裁:有時候素材過于龐雜,應當精心剪輯,決定取舍(甚至只凸顯其中某個細節);有時候素材過于簡單,就得適當擴充;有時候可用自己的語言來轉述,或者把素材里的原話穿插在自己的闡述或評析之中。
2.有機勾連
課本是一個寫作寶庫,每篇課文都是經典范文,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去開發利用。這里面有很多材料可以與考生寫作的主題相勾連,也可以與考生選取的時事素材相勾連。在勾連素材時,考生必須隨“題”應變,進行二次立意,善于變通,顯示智慧。
范例分析
《屈原列傳》課本素材運用示例
【觀點1】有真才實學才能勝任。
【素材運用】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由于有如此卓越的才能,所以“王甚任之”。倘若他是庸才一個,縱然與楚王“同姓”,又豈能受到楚王的十分信任?
【觀點2】人要善于保護自己。
【素材運用】俗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卓爾不群的屈原沒有逃脫這一“魔咒”。與他“同列”的上官大夫,妒忌其才能,在楚懷王面前說他居功自傲、目中無人,每每自夸功勞,根本不把楚懷王放在眼里。如此情況下,屈原該不該依然一往無前地“沖”?不行!他應該暫時放下手中之事,向楚懷王作一番解釋,或者揭穿上官大夫的居心,從而讓自己免受中傷。
【觀點3】要有識別謠言的慧眼。
【素材運用】謠言有高級與低級之分。后者正常人一眼就可以看穿,前者要識破就得有一雙慧眼了。其實再高明的謠言也有破綻,智者方能識破那不起眼的破綻——虛假的成分。譬如,上官大夫的讒言里“非我莫能為”一句,只要冷靜一想,就會明白,即便他說過,恐怕也是在群臣面前“顯擺”,絕不可能是藐視楚王——他對楚王的那份至死不渝的忠心足以證明這點。可上官大夫轉述給楚王這句話時故意模糊語境,以致楚王認為屈原不把他放在眼里。要想識破高級謠言就得用自己的智慧甄別其中的虛假成分。
【觀點4】勿讓沖動控制大腦。
【素材運用】楚懷王從使者口里得知張儀騙了他,將“六百里”變成了“六里”后,發怒了,“大興師伐秦”。結果大敗,被秦軍斬首八萬,大將屈匄也被俘,漢中之地也丟失了。可謂輸到家了!然而,楚懷王不服,“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楚大困。連續兩次慘敗!為什么這樣?完全是沖動的結果。原本,楚國的實力就不及秦國,加之又與齊國斷交,失去了強援。此時,就應該學習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然而情緒化嚴重的楚懷王未能制服沖動這一魔鬼,最終讓楚國元氣大傷。
【觀點5】信義值千金,失信眾人棄。
【素材運用】《屈原列傳》里有一個段落就只一句話,即:“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獨句成段,意在突出諸侯的憤怒。因為憤怒,所以才會“共擊楚”。為何憤怒?與懷王“絕齊”分不開。楚懷王為了區區“六里”之地竟然與強大的盟國絕交!這不僅僅十分可笑,更重要的是其“背信棄義”之“強度”在諸侯眼里可謂無以復加!不如此,他們彼此之間殫精竭慮建立的外交關系勢必讓人感到危機重重!所以,“諸侯共擊楚”實質上是對不守信義行為的懲罰。
【觀點6】感情影響人對事物的認知。
【素材運用】秦昭王想與懷王會晤。懷王打算去秦國,屈原勸他“不如毋行”,并以“秦是虎狼之國,不可信”來警示。誰知子蘭一句“奈何絕秦歡!”就讓懷王奔赴了秦國,就是這一去,楚懷王“竟死于秦”!為什么屈原那么警示他、勸告他不奏效,而公子子蘭一句話就促成了他的前往?就因為子蘭是他的小兒子。可見,感情親疏影響人對事物的認知。先秦寓言《智子疑鄰》講的是同樣的道理。這也告訴我們:用理性控制住感情的堤壩十分重要。
時事素材的積累與運用
議論文寫作中運用事實論據展開論證時,所選時事素材往往不止一個。多例并舉,就有一個合理組接、搭配的問題。考生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對時事素材進行積累與運用。
1.點面結合
“點”上詳細交代主要材料(讀者較生疏或感染力強的事例宜作為“點”),“面”上概述次要材料(眾所周知的事例宜作為“面”)。做“點”的論據,應避免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做“面”的材料,則需擴充論據容量,濃縮文章篇幅。如果將“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排比句表達,效果常常會更好。
2.同類疊加
疊加同類素材絕不是一味堆砌材料。為避免行文拖沓、臃腫,疊加素材時應當注意分類標準:時間上從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從中到外,或從外到中;偉人如何做,科學家如何論,平凡人怎么看……這樣一組合,行文有序,論據分別從不同角度證明觀點,材料就非常豐富了。
范例分析
“世界杯”時事素材運用示例
【素材積累】
1.2022年12月3日晚,在艾哈邁德·本·阿里體育場4萬多名球迷的見證下,梅西達成職業生涯1000場比賽。他用一個進球帶領阿根廷隊2:1戰勝澳大利亞,挺進世界杯八強。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談到了1000場比賽后的感受:“這1000場比賽中有很多快樂,也有很多失敗。這讓我成長,成為一個更好的球員、一個更好的人。現在是時候享受了。”除此之外,他對于新紀錄沒有任何更多的表達。也許正是不執著于紀錄,才讓他更接近紀錄。踢了1000場比賽后,梅西看來依然滿懷熱愛,甚至更加享受足球給他帶來的一切。當主裁判吹響終場哨的時候,梅西只是揮了揮手臂,便慢慢向隊友走去。他知道現在不是歡慶的時刻,他和阿根廷隊還有更高目標。
2.C羅出生于葡萄牙一個普通家庭,出生前他家已有三個孩子,生活窘迫。誰也沒想到,這個“多余”的孩子后來成了足球巨星。C羅的父母對他的影響很大,母親告誡他:“為你的人生奮斗,追求你的目標。”在母親的鼓勵下,C羅變得開朗、自信、獨立,這為他日后成為足球巨星打下堅實基礎。C羅在其職業生涯中,先后獲得了5次金球獎、3次世界足球先生和3次歐洲最佳球員獎。這一系列成績的背后,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自律。他每天堅持鍛煉,沒有不良的作息,以至于30多歲還保持著20歲的狀態。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每天都很努力。為了健身,他直接把房子改成健身房。他節制飲食,從不吃不利于運動的食物。
【素材運用】
1.越是成就卓著者,越是將自己的成就看得云淡風輕。梅西便是這樣的人。這位7次榮膺金球獎的世界足壇巨星,始終對自己取得的榮譽泰然處之。他曾說過:“梅西不是巨星,他只是想踢得好一些,更好一些。”正是這種謙遜、低調與執著,使他在追求更高目標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他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少關注榮耀,多專注事業,你會更好!
2.上天沒有給C羅一個優裕的家庭,而這恰恰是對他的磨煉。物質固然貧乏,但他的母親卻在精神上為他“補鈣”,使他保持著開朗、自信、獨立的秉性,而這恰恰成了C羅取得成功的重要的精神內核。更可貴的是,在功成名就之后,C羅一直志存高遠,并且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良好的習慣,這讓他能夠一直保持“高水平競技狀態”。嚴于律己,方能長盛不衰!
3.卡塔爾世界杯期間,一個個足壇新秀脫穎而出,但終究掩不去巨星的光輝,就像梅西、C羅這些綠茵場上的傳奇人物,依舊演繹著他們的不朽傳奇。如今,他們都已過了而立之年,但依舊“威風不減”,這源于他們平素的刻苦訓練、生活自律,還有那顆對事業和愛好執著堅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