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名家引路
人生本沒有意義
畢淑敏
我有過若干次演講的經歷,面對從醫學博士到紐約貧民窟的孩子等各色人群,我都會直率地說出對問題的想法。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的經歷非常難忘。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學,約過我好幾次了,說學生們期待和我討論。我一直推辭,我從骨子里不喜歡演說。每逢答應這一樁公差,就要莫名地緊張好幾天。但學校方面很執著,在第N次邀請的時候說,該校學生思想非常活躍,會對演講者提出極為尖銳的問題,常常讓人下不了臺,有時演講者簡直是灰溜溜地離開學校。
聽他這么一講,我的好奇心就被激發出來。我說,我愿意接受挑戰。于是,我們就商定了一個日子。
那天,大學的禮堂擠得滿滿的。當我穿過密密的人群走向講臺的時候,心里涌起了怪異的感覺,不知道今天會有怎樣的場面出現。果然,從我一開始講話,就不斷有條子遞上來,不一會兒,就在手邊積成了厚厚的一堆,好像深秋時節被清潔工掃起的落葉。我一邊演講,一邊猜測,不知樹葉中潛伏著怎樣的思想炸彈。講演告一段落,進入回答問題階段,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堆積如山的紙條。那一瞬間,臺下變得死寂,偌大的禮堂仿佛空無一人。
我看完了紙條說,有一些表揚我的話,我就不念了。除此之外,紙條上提得最多的問題——“人生有什么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當我念完這個紙條后,臺下響起了掌聲。我說,今天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好,我會講真話。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反復地思索過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
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于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里,我將非常負責地對大家說,我思索的結果就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句話說完,全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如同曠野。但是,接著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那是我在講演中獲得過的最激烈的掌聲。在以前,我從來不相信有什么“暴風雨般的掌聲”這種神話,覺得那只是一個拙劣的比喻。但這一次,我相信了。我趕快用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但掌聲還是綿延了若干時間。
我說,大家先別忙著給我掌聲,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不錯,但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是的,關于人生的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于熟悉和重復,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
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他多么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后的漫長歲月里,諄諄告誡的老師和各種類型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桿,并為之定下了奮斗終生的決心?
那一天結束之后,我聽到了有的同學說,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聽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中年人重新評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
(選自《畢淑敏自選集》)
◆技法提煉
本文以時序貫穿,結構清爽,首尾呼應,脈絡分明,層次感強。敘事井然有序,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雜而不亂,運用了前后照應、一線串珠等技法組織材料。情節曲折生動,運用了前后對比法、設置懸念法、抑揚生變法等來使文章尺水興波、妙趣橫生。結構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沒有結構,文章就如一團亂麻。記敘文要做到結構清爽,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去思考:
1.時序貫穿
人物的性格成長、事件的發生發展,總是處在一定的時間“線條”上的,所以,采用時序貫穿式的結構,會使作文線索清晰,敘述條理,層次井然。在表現人物的成長及事件的發生發展的記敘文中,都可以采用這種結構方式。同時,為了使時間順序更為明顯,我們還可以采用小標題的形式來突顯時序,以達到一線串珠的效果。
2.空間轉移
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展開,都要以一定的空間為背景,所以,采用空間轉移結構,會使作文條理清楚、內容充實。空間轉移結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處于固定的位置,分別觀察處于不同位置、方向的幾個事物;一種是作者處于移動過程中,按照移動路線逐個展現觀察到的不同事物。
3.時空交互
如果人與事的時間跨度較大,而空間轉移又比較頻繁,那么可以采用時空交互的結構。將時間和空間糅合在一起安排內容。便于對不同時段、不同空間的人和事進行有條理的敘述。
4.逐層深入
人物性格的形成、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感的產生與升華,往往表現出一種逐步深入的特點;采用逐層深入的結構,既便于體現這種內容上的遞進,又利于主題的推進和升華。
學子佳作
最初的模樣
季 慶
唐奶奶坐在躺椅上,癡癡地望著門前那片平靜的水泊。
她的心被這片水泊勾得癢癢的。她在電視上看過年輕人在大海上沖浪的樣子,那健美的身姿、漂亮的動作和飄逸的神采,讓她很是羨慕。她多想能親自試一試啊。然而,從唐小姐到唐奶奶,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歲月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她扭頭看看正在看書的楊爺爺,想說些什么,可話到嘴邊又咽下了。唐奶奶挽了挽鬢邊的白發,微微闔上了雙眼。
“老婆子,別打盹了,走,跟我出去!”耳邊突然傳來的聲音,讓唐奶奶感到意外。她有些疑惑地望著楊爺爺手中拿著的那塊大木板,問道:
“這是干什么?”
“出去你就知道了。”
唐奶奶心里生出一絲驚喜,心中的浪潮微微起伏著,宛若要拍擊到某個不可能達成的心愿。
一走出屋外,細密的雨絲立刻侵襲了全身,唐奶奶卻覺得十分快意。她看著楊爺爺把大木板放在水泊上,又看著楊爺爺一本正經地對她說:“去啊,我陪你圓夢。”
水泊并不深。唐奶奶小心翼翼地坐在木板上,楊爺爺緊隨其后,站在齊腰深的水里,為她扶著木板。她有些激動,努力地回想著電視里的動作。于是,她微微探下身子,張開自己的胳膊,有規律地左右晃動著,身姿輕盈得像一只燕子。而楊爺爺呢,在水中一邊扶著木板,一邊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就像一只企鵝,笨拙地挪動著。突然,唐奶奶一個不小心,差點從木板上滑落。多虧楊爺爺眼疾手快,扶住了她。就在那一刻,看著眼前的楊爺爺,唐奶奶突然發覺,記憶中那張早已模糊的臉龐又漸漸清晰了起來,唯一不變的是那雙眼睛——盛滿了對唐奶奶的愛……
“謝謝你了,老頭子,幫我圓了這個夢。你是怎么知道我想去劃水的?”唐奶奶問正在煮生姜茶的楊爺爺。
楊爺爺的手一頓,故作漫不經心道:“你這個老太婆,整天盯著電視里那個畫面看,我想不知道都難!”
那一瞬間,感動無以言表。在幾十年的相守中,他們相互陪伴,相互成就,相互包容,相互掛念,早已把彼此融入了生命。逐漸老去的是表面的容顏,而靈魂深處永遠不變的愛與成全,卻還是最初的模樣。因為,愛與生命從來都是分不開的。你說,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原來,我們都保留著最初的模樣。
【江蘇淮安市盱眙中學】
◆點評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有明確的感情變化與情節的發展起伏。
故事的發生、發展,貫穿于一條時間線上,與此同時,通過對人物語言和動作的刻畫和描寫,體現了人物在事件發展中的心理變化過程,這種貫穿式的結構,使作文敘述條理,線索清晰,結構清爽。
人物的性格隨著事件的發展逐漸鮮明,情感的變化隨著時空的轉換逐漸清晰,這種逐層深入的結構,使作文主題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