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飛



[摘 要]小學數學復習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文章通過問卷調查、實踐研究及數據分析,發現采用說易錯題的形式來復習,學生更加感興趣并覺得有效。在說易錯題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上課摘錄易錯題、小組匯總易錯題、制成易錯題試卷,再結合個人說、師徒說、小組說等不同的“說題”形式,不斷優化期末復習課,以提高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說題;易錯題;期末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35-0051-04
小學數學復習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尤其是期末復習課,需將零散的、聯系不緊密的,甚至是不相關的知識點穿插在一起,通過再現、整理和歸納把這些知識點串聯或整合成新的題型。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感覺復習課枯燥無味,教師對復習課教學力不從心。如何才能使復習課既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又提高復習效率呢?為此,筆者進行了專門的調查與研究。
一、存在問題
以往的數學復習課有以下幾個問題。
(1)單向化復習。由于小學生制定和執行復習計劃的能力比較弱,復習的主動權都掌握在教師手里,學生較少主動復習,所以形成了一邊倒的復習形式。
(2)片面化復習。復習只是建立在教材和習題上。學生反復練習,教師就覺得學生都會了,實際上他們并不是每道題都會做。反復片面練習反而使學生不認真聽課、不用心訂正,從而令復習的效率大打折扣。
(3)形式化復習。在數學復習方面有多種方式,如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摘抄錯題等,但大多流于形式,并非有效。
這些問題讓筆者陷入沉思:如何才能夠打造高效的復習課堂呢?為此,筆者對任教的五年級兩個班共71名學生就期末數學復習課形式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一些數據分析和反思,找到有效的復習方法。
二、期末數學復習課形式的調查及分析
1.問題調查
①在期末復習課堂上,你覺得怎么進行復習對你最有效?(? ? ? )
A.統一練習? B.老師講,學生聽? C.學生說易錯題? D.老師不講,學生做題? E.其他:
你為什么選這個選項?
②采取說易錯題的方式進行復習,你覺得怎么樣?(?)
A.很有興趣且很有效? B.比較有興趣且有效? C.興趣和效果一般? D.基本沒興趣且無效? E.完全沒興趣且無效
③如果采取說易錯題的方式進行復習,你想采取什么方法?( )
A.現場說給全班同學聽? ?B.當面說給小老師聽
C.現場說給小組成員聽? ?D.以錄音形式播放給全班同學聽
E.請同學現場幫我讀題、分析解答過程,我負責聽
F.其他方式 :
2.調查結果及分析
(1)分析各類數學復習課形式的喜歡率(見表1)
從表1中的數據可知,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說易錯題這種復習形式有效。另外,調查中還發現有以下2種復習方式(如圖1), 而這些復習方式和C選項有一定的聯系。
(2)采取說易錯題的形式進行復習的效果分析(見表2)
從表2中發現,選A、B選項(占67.6%)的學生對說易錯題的復習形式表示有興趣且覺得有效果。將表2與表1進行對比分析可知,學生對于以說易錯題的形式來上數學復習課是十分感興趣的,那么怎么開展說題是接下來的研究重點。
(3)說易錯題的形式及分析(見表3)
從表3中發現,大部分學生更喜歡自己說題,而且喜歡現場說給全班同學聽、當面說給小老師聽及現場說給小組成員聽,而提前錄好音頻再播放的形式居然沒有人選擇。筆者了解到,學生覺得錄音頻太麻煩且浪費時間。
三、以說易錯題的形式優化數學復習課的實踐和研究
讓學生說易錯題的目的是優化數學復習課的新型方式。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又要兼顧教學目標。結合目標要求和調查問卷,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在進入復習階段時,筆者根據每周的復習內容,要求學生先整理出易錯題。學號為1~5號的學生整理第一單元,6~10號的學生整理第二單元,11~15號的學生整理第三單元,以此類推。第二周順延,原來整理第一單元的學生整理第二單元,原來整理第二單元的學生整理第三單元,以此類推,盡量讓學生整理的內容不一樣。之后讓學生把易錯題進行歸類整理,根據學生意愿安排好說題形式。每節課擠出10~20分鐘進行說題,其余同類型的題作為當天的家庭作業。
1.多樣的說題題型,涵蓋各個知識點
相對于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復習方式,學生需要更適合自己的復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才是有效的教學。數學題型很多,通過思考分析,可將純計算題作為一類,數與代數類填空題、選擇題可以和計算類的解決問題相結合作一類,空間與圖形類填空題、選擇題和綜合類解決問題相結合作為一類。
(1)純計算題(如圖2-1、圖2-2、圖2-3)
此類題型比較簡單,適合大多數學生。學生選擇這類常見但錯誤率很高的計算題,得到其他學生的一致肯定。雖然計算題看似簡單,但是想要算正確、說清楚也是不容易。在說題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算理,還要說清算法,對各類型計算的易錯點也會更加清楚,在下一次計算時會更加注意,避免再次出錯,從而提高了計算正確率。
(2)計算類的解決問題
拿如圖3所示的這類題目來說題的學生是數學基礎處于中上的。在說題過程中能讓他們學會抓住關鍵信息,學會分析數量關系,以及怎么檢驗等。同時也讓學生通過畫線段圖進一步厘清數量關系。這一類題包含了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
說計算類的解決問題這類題型很多學生不敢嘗試,主要原因是有用的數學信息不會尋找,復雜的數量關系不會梳理,看到數學問題無從下手。因此在說題過程中,要讓學生想明白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答案是怎么來的,為什么這樣做。在一次次優等生的示范和引領下,基礎中等的學生也敢于嘗試說這類題了,甚至有些基礎中下的學生也慢慢被帶動起來,逐步掌握計算類解決問題的解題技巧和方法。
(3)綜合類的解決問題
綜合題型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如圖4所示的這種結合了圖形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題型,思維含量很高。對于這類題,說題者在說題時需要注意先留一點時間給其他學生觀察、思考和書寫,再請其他學生來分析和解答并進行驗證,如此,復習課才會變得更有效。
遇到復雜的問題,有的學生不敢嘗試,擔心自己說不好。看上去越復雜的題,說題時越要注意方法,特別是第一步,例如如何閱讀、理解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如何數形結合分析題意,如何一邊說題一邊標注有用的數學信息等,把第一步說清楚了,解題就簡單多了。第二步,嘗試用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合理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尋找中間問題,嘗試先解決中間問題,然后進一步分析中間問題和最終問題之間的聯系,最后通過畫輔助線、畫線段圖等方式得到答案。第三步,解完題后不要著急寫答句,要學會反思與回顧,先整體瀏覽是否出現低級錯誤,再根據答案來檢驗信息,等各項都正確了再寫答句。完整清晰的說題方法不僅能讓其他學生知道解題過程,還能讓說題者的解題思路更加清晰明了,提高說題者的數學素養。
多樣的說題題型滿足了學生對復習課的要求。課后學生所花的時間也不是很多,也不會陷入枯燥機械地重復書寫模式。更關鍵的是,題型新穎且多變,有助于學生進行查漏補缺。
2.多樣的說題形式,引發全員行動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告訴我們,不要用我們的方式讓學生去接近數學,而是要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數學。對于說題的形式,根據調查結果,結合個人說、師徒說、小組說的形式來完善說題體系,以豐富學生的感官認識,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1)個人說。這種說題形式適用于比較典型的易錯題,每個人都可以說一說,大家一起參與學習。個人說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下進行,還可以在家里進行,甚至還可以錄音后放給爸爸媽媽或者同伴聽,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練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
(2)師徒說。師徒說題是小老師專門幫助后進生的一種說題形式。為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配一個小老師,小老師能及時提供幫助。對于小老師來說,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對于后進生來說,可以查漏補缺,兩者共同進步。這種說題形式一般只要兩者約定好就可以進行,時間也比較自由。
(3)小組說。這種形式比較適合易錯題類型相近的人組成一組進行說題。有時候根據成績及個人意愿將班內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探討不同難度的題,進行說題訓練。在實踐過程中,有的學生課后也會聚集在一起,探討課堂上沒有弄明白的題目。久而久之,學生會在固定時間段進行小組說題,有時候放學了還有學生聚在一起研究題目。可見,小組說題的氛圍越濃厚,越能帶動全體學生的說題興趣。
3.豐富的說題匯總方式,形成多樣復習素材
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呈逐步上升趨勢。當教師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觀察者和傾聽者時,就會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遠比教學預設的強。通過多種形式的說題匯總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不僅僅是動口,更是動手、動腦,全身心參與活動。
(1)上課摘錄。在上課說題的時候,對于好的題型可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將題目摘錄在自己的易錯本中,作為回家復習的素材。遇到比較長的題目,為了提高摘錄效率,教師可提前打印分發,免去學生長時間抄寫的麻煩。
(2)小組匯總。每次小組說題后,組長匯總題型,這樣可以保證題型素材的多樣性,并且能盡量把每個人的易錯題都收錄進來,使得易錯題題型更加全面豐富。每個組長將經過整理和匯總的題型形成多份難易程度不同的易錯題集,發給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練習和鞏固。
(3)制成試卷。將匯總的題分揀并更改數據,一部分制成練習題,作為家庭作業;一部分制成練習卷,用于平時的檢測。在這些修改過數據或信息的題旁邊標注上原說題者的姓名。這樣的方式學生都非常感興趣,因為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了練習卷中,自信心和榮譽感陡然提升。
四、實踐效果
在第一階段以說易錯題的形式優化復習課后,為進一步進行研究,筆者根據“對于說易錯題的復習課形式,你認為的有效程度”(見表4)與“常規復習前后與重構前后做題正確率”(見表5)對71名學生進行調查對比。
從表4可看出,在實踐采用了說易錯題的復習形式后,學生認為有效程度明顯提高,后測中認為有效(選A、B)的學生比前測的人多了;認為效果一般的學生比前測的人減少了;而認為不太有效和無效的從原來的9人減少到了1人。
從表5可發現,計算題正確率的變化幅度從上學期的11.5 %到本學期的15.6 %,作圖題正確率的變化幅度從上學期的10.9 %到本學期的17.5 %,綜合題正確率的變化幅度從上學期的6.9 %到本學期的15.8 %。可見,融入了說易錯題的復習策略后,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對比上學期的常規復習模式,雖然概念題和思考題正確率的變化幅度不大,但是在計算題、作圖題和綜合題方面提升明顯。
綜上所述,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尊重學生,因材施教。“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雖然學生課后做題量少了,但是通過課內、課外說易錯題的形式進行期末復習,學生動口的機會卻變多了。由動口帶動了動腦,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復習階段,教師有效融入說題策略進行數學復習,構建學習共同體,能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共同合作提高復習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 袁曉萍.學會向學生借智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2] 法伯,瑪茲麗施.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孩子才肯說[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