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軍



“第九屆中小學優秀體育與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以下簡稱“本屆展示活動”)重點關注了跨學科主題學習,對當前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改革起到導向性作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指出:“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1]跨學科主題學習體現了本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綜合育人”的原則,體現了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而開展的積極的課程策略。那么,在具體落實課程標準的過程中,體育課堂如何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如何借助跨學科主題學習更好地實現課程育人目標?本文以二年級《“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國防教育融合: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為例,分析和探討主題統籌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課堂樣態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思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養,結合課程的目標體系,設置有助于實現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內容[2]。“本屆展示活動”中,執教教師執教的二年級《“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國防教育融合: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將體育與健康課程與國防教育相結合,為體育教師呈現了較為清晰、具體的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課堂樣態,并體現了以下2個方面的顯著特征。
1.聚焦學習主題,在主題統籌下搭建跨學科主題學習框架
跨學科主題學習兼顧教學視角的“跨學科性”與教學模式的“主題統籌性”,在堅持學科立場的基礎上打破學科界限,圍繞特定主題將2門及以上學科的內容進行整合,以中心主題統籌教學目的、內容、資源、方式及評價等要素[3]。回顧二年級《“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國防教育融合: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執教教師從單元層面圍繞“鋼鐵戰士”(水平一)這一大主題設計了“我是小小紅旗手”“我是小小解放軍”“我是小小特種兵”“我是標兵王中王”4個子主題,以每個子主題為聚合點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引導學生在靈敏、柔韌及組合動作等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中,綜合運用了國防教育、地理、音樂、信息技術等知識與技能,體現了在“我是小小解放軍”主題統籌下的多學科整合的課堂樣態。
聚焦學習主題,學生的學習任務發生了轉變。如,在“我是小小解放軍”這一主題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任務從“學練基本運動技能”轉變成了“運用基本運動技能,強化軍事技能和素養”。“學練基本運動技能”這一學習任務是單一的、枯燥的,而“運用基本運動技能,強化軍事技能和素養”這一學習任務對應的主題,是綜合且生動的。“運用基本運動技能,強化軍事技能和素養”,既涵蓋了“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同時也涵蓋了“軍人的榮耀與職責”“保家衛國的信念”“軍人品行”“軍事任務要求”等多個任務要素。在二年級《“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國防教育融合: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中,執教教師運用國防教育、音樂、信息技術、地理等學科知識與技能,將“軍人的榮耀與職責”“保家衛國的信念”“軍人品行”“軍事任務要求”等任務要素與“學練基本運動技能”巧妙結合,形成了指向“成為一名軍事技能突出的小小解放軍”的綜合性任務。
2.創設情境化任務,在任務落實中實現跨學科融合
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簡單的學科內容的整合,而是需要結合學科的特征,探尋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并從解決復雜、綜合問題的視角出發,構建學科融合。“跨”就是在學科之間建立有意義、有價值的聯系。二年級《“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國防教育融合: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在主題統籌下,搭建了基本運動技能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框架,同時也在基于主題而創設的任務落實中,逐步實現了跨學科融合。執教教師基于“我是小小解放軍”主題創設了“叢林行軍”“靶場練兵”“緊急營救”“增援前線”“歡慶勝利”5個任務情境(表1),每個任務的情境創設都體現了教師運用跨學科知識的具體思路。學生在每個任務的學習實踐中,既獲得了跨學科知識帶來的學習推動作用,同時也在體驗、探究、運用等學習活動中,建立起了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和國防教育、信息技術、音樂、地理學科的知識、技能之間的有效聯系,真正實現了跨學科融合。
二、主題統籌下的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
跨學科主題學習強調通過強化學科之間的關聯,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主題統籌下的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正是指向課程綜合性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更新。同時,在落實主題統籌下的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時,我們還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實踐過程。唯有學生在教師創設的任務情境中深度學習、真實實踐,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還需要基于學生發展,創設通向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學習路徑。
1.構建以解決關鍵問題為核心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路徑
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如何在學科之間實現有效融合,需要準確定位體育與健康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知識聚合點。多學科知識的聚合并不強調面面俱到,而是要聚焦解決關鍵的問題。在主題統籌下,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指向的關鍵問題更加鮮明。如,在二年級《“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國防教育融合: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中,教師基于基本運動技能學練視角較難提煉關鍵問題,而在“我是小小解放軍”這一主題下,教師可從“基本運動技能在多種軍事任務中運用”的視角提煉關鍵問題,具體可表述為在軍事任務要求下如何快速精準表現基本運動技能,在這一關鍵問題驅動下,將信息技術、音樂、地理等多學科知識聚焦于解決關鍵問題,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學習則從單一、枯燥的技能學練,通向了主題下的沉浸式學練,進而通向基于解決關鍵問題的探究式學練。學生在以解決關鍵問題為核心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才能建立跨學科思維,認識或理解學科之間的真正聯系。相反,脫離了解決關鍵問題的路徑,學生的跨學科思維的形成就會膚淺化。
構建以解決關鍵問題為核心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路徑,需要教師在確定主題時既要考慮到在主題下的運動技能學練的關鍵問題是什么,也要從解決關鍵問題視角出發探尋體育與健康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有效關聯,并基于多學科知識的有效關聯創設主題統籌下的任務情境。以解決主題下關鍵問題為核心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路徑(圖1),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明確指向解決主題下的關鍵問題,跨學科知識成為解決關鍵問題的重要工具,學生也在這一路徑的學習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跨學科認識或理解,并最終形成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結構化思維。
2.基于表現性任務的實踐與探究推動跨學科理解
在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教師的跨學科觀念、跨學科理解是無法直接傳遞給學生的。學生需要通過在教師創設的跨學科任務的學習實踐中逐步形成跨學科理解。跨學科任務的創設成為教師與學生傳遞觀念、思想的橋梁,也成為體育與健康課程與多學科內容聚合的載體。怎樣的跨學科任務更有助于學生形成學科理解?創設表現性任務是推動學生通向跨學科理解的關鍵要素。學生完成表現性任務的過程既是學生學習實踐的過程,又是評價的過程。《方案》明確指出:“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關注典型行為表現,推進表現性評價。”[1]在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表現性任務的創設重點關注學生在跨學科主題下的典型行為表現。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表現性任務的創設可通過關注“證據”和“標準”2個要素推動表現性評價。關注“證據”,也就是將跨學科知識的聯系視為解決關鍵問題的“證據”線索,如,在“靶場練兵”任務中,“軍事任務”與“技能的結構化學練”之間的聯系就是一條跨學科“證據”線索,“‘嘟的音樂節奏”與“有節奏的動作表現”之間的聯系也是一條“證據”線索;關注“標準”是指每一類評價證據都需要設計相應的標準,以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在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標準”的設計應體現可視化、可評價的特征,能起到精準反饋的效果。在二年級《“保衛祖國,從我做起”國防教育融合:我是小小解放軍》一課中,筆者結合“證據”和“標準”2個要素,選取了部分學習任務進一步分析,呈現具體表現性任務(表2)。
通過明確“靶場練兵”和“增援前線”2個任務的表現性評價標準,教師能及時診斷學生運用基本運動技能的表現,學生也能在表現性任務的學練中明確自己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同時,學生也會基于達成或超越標準在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中結合跨學科“證據”線索不斷思考投擲、躲閃、橫叉匍匐、移動等動作與軍事技能要求、音樂節奏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并通過提升跨學科認知和理解表現出改進、生成、創造等行為。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表現性任務中,學生的學習是面向主題統籌下的真實情境,學生要解決的問題是指向主題下的關鍵問題,學生需表現出的能力是綜合的。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使表現性任務更具創造性和挑戰性,也更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提升跨學科認識或理解。因此,在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時,體育教師應借助表現性任務積極發展學生的跨學科思維,低水平段可立足于學生建立豐富的跨學科認識,而高水平段則要指向學生建立深刻的跨學科理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讀大學出版社,2022.
[3]于素梅.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與實施[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3.
[4]張華.讓學生創造著長大: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核心理念解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