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夢 郭曉明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PPP項目績效評價內涵在于行為與結果的一致性。新市鎮PPP項目運營期績效評價,政府要充當管理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在運營過程中,以制定的績效目標為標準,通過建立合理的指標體系,并采用科學的評價模型,對項目的實際運營效果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判斷PPP項目的實際運行狀況。
根據“績效評價5E原則”,新市鎮PPP項目運營期的評價范圍在于經濟性、環境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公平性。其中,經濟性衡量社會資本的合理收益,環境性評價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效率性評價項目的投入產出情況,效果性指項目取得的進展與成效,公平性明確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與義務,并衡量項目的社會影響。
在構建績效指標評價體系時,除了考慮新市鎮項目的基本特征,還要考慮PPP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選取的共性原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將其歸納為以下4個原則:一是全面性,即根據項目特點及周期有針對性的設計評價指標,保證指標的完整性;二是獨立性,各個指標要保持內部的獨立性,保證內涵無重疊現象;三是可衡量性,為保證后續績效評價模型的構建更具信服力,每個指標需要被賦值,有些無法量化的指標也要考慮其定性特點;四是動態性,指標體系的設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績效目標的變化適時調整。
本文采用BSC法進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PPP項目是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項目,因此要注重“平衡”思想,考慮短期與長期目標、成本與收益等多種關系。因此,本文基于平衡計分卡原則,充分考慮新市鎮PPP項目的特點,將一級維度確定為:①財務能力;②內部流程;③可持續發展;④利益相關者滿意度。并以準則層11項指標為第二維度,指標層33項為第三維度,初步建立指標體系。
其中,①財務能力下包含二級指標財務抗風險能力(三級指標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資本積累率、利息保障倍數)、融資能力(信用評級、融資利率)、商業營運能力(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報酬率、VFM);
②內部流程下包含風險管理(風險轉移能力、風險規避能力、分配比例)、質量管理(城鎮建設用地空間變化、設施設備維護、旅游資源維護)、項目管理(征地拆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小鎮規劃);
③可持續發展包含環境效益(綠化植被覆蓋、垃圾排放控制、資源合理分配利用、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效益(良好的社會形象、居民生活質量提高);
④利益相關者滿意度包含政府部門滿意度(社會效益、項目質量、公私合作、風險分配滿意度)、社會公眾滿意度(產品服務、服務質量、環境效益、新增就業滿意度)。
為使各個指標更具針對性,相互作用更加有效,本文以指標層指標間互斥性,以及指標層指標相對準則層的重要程度為篩選依據,確立最終的指標體系。篩選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參與本次調查的專家有:高校及研究院專家、政府部門PPP項目專家、社會資本方項目專家,共計40人,主要通過微信平臺、電子郵箱等路徑發放問卷。問卷發放40份,回收40份,且全部為有效問卷。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匯總專家對各指標的選擇結果,計算各評語的比例,表中數值為該評價專家的選擇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篩選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篩選結果統計
根據表1的統計結果,剔除“非常重要”比例小于80的指標,如“風險分配滿意度”,以及弱互斥性大于50的指標,如“產品服務滿意度”。為便于后續指標權重確定,按層級編號各指標,目標層編號Ci,準則層編號Cij,指標層編號Cijk,最終構建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表2 新市鎮PPP項目運營期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指標權重的選擇方法包括德爾菲法、判斷矩陣法、層次分析法(AHP)等,根據新市鎮項目特點,本文選取AHP法進行指標權重的確定。層次分析法由美國運籌學家Satty提出,評判依據來源于專家打分,它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將指標分解成三個層次,依次為目標層、準則層與指標層,適用于多準則問題的決策。具體步驟如下:
1.構造層次分析結構
構造層次分析結構是AHP法中最重要的一步,它將復雜的項目進行層次劃分。本文將項目分為三層,其中目標層是財務能力、內部流程等4個指標,準則層包含項目管理等11個指標,指標層則包含27個具體指標。
2.構造判斷矩陣
構造出層次分析結構后,繼續構造判斷矩陣。判斷矩陣將元素兩兩比較,指本層因素相對上一層因素的重要程度,主要通過專家打分法完成。對n個因素來講,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為C=(Cij)n×n,其中Cij指因素i和j相對于目標因素的重要值。評判標準參照判斷矩陣1-9標度法法則。
3.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層次單排序指本層元素相對上層元素的相對權重,計算步驟如下:
(1)將判斷矩陣的每一列進行歸一化處理:

(2)將列元素歸一化的判斷矩陣按行相加:

(3)將wi歸一化:

可以得到向量w=(w1,w2……wn)T,該向量即表示相對于上一層因素的權重值。
(4)計算判斷矩陣最大特征向量:

(5)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數據來源于專家打分,由于主觀性太強,難免出現判斷失誤,故要對其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公式為:

當CI=0時,矩陣具有完全的一致性;當CI≠0時,越靠近0,表明一致性越高;相反,一致性越低。由表3可以看出,當n<3時,CI均為0,說明此時矩陣具有完全的一致性;當n>3時,矩陣一致性受專家打分的影響很大,為使結果更精確,引入隨機一致性指標RI,并在此基礎上計算一致性比率CR(CI/RI)。RI的數值如表3所示。

表3 隨機一致性指標
當CR<0.1時,表明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在可接受范圍內,若CR>0.1,表明一致性不被接受,這個時候要將CR值調整到0.1以下,使之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根據以上的操作步驟,再次對專家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收集與分析問卷數據,計算各專家每項打分的平均值,對問卷各層次指標判斷矩陣進行分析,得出相應權重值。首先對構造目標層指標判斷矩陣,如表4所示。

表4 績效評價目標層判斷矩陣E
(1)將矩陣D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矩陣D’:

(2)將元素歸一化的矩陣D’按行相加,得到矩陣:

(3)然后繼續歸一化處理E’,可得到權重向量為W=(0.094 0.294 0.479 0.133)T,由此,可得到一級指標中4個目標因素的百分比權重,即財務能力為9.4,內部業務流程為29.4,可持續發展為47.9,利益相關者滿意度為13.3。
(4)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向量λmax:
將EW相乘,得到EW=(0.378 1.215 1.975 0.508), 由 此 計 算λmax:

(5)進行一致性檢驗
再計算一致性比率CR,查看RI表,當n=4時,RI=0.9,=0.023,小于0.1,一致性檢驗通過。
基于以上相同的方法和思路,運用軟件YAAHP計算得到11個準則層指標和27個指標層指標的權重,并且全部通過了一致性檢驗。
本文介紹了新市鎮PPP項目運營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方法與權重確立。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立足項目運營期的特點,根據平衡計分卡原理,設置了財務能力、內務流程、可持續發展、利益相關者滿意度四個維度,初步構建了績效指標體系,再根據專家打分法篩選確定出最終指標,最后利用層次分析法對各個指標進行賦權,最終建立出新市鎮PPP項目運營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