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楊敏
(1 重慶市榮昌區楊敏陶藝制作工作室 榮昌402400 2 深圳、深圳市楊敏瓷業有限責任公司、郵編518000 3 蒙古、蒙古研究大學 999097)
中國陶瓷設計的歷史源遠流長,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陶瓷作為一種日用品體現了人們變化的生活方式,作為一種裝飾品則體現了人們變化的審美情趣。巴渝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包含了巴渝人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情感,兩者結合使陶瓷設計更有特色和趣味性。
巴渝是指位于長江上游的重慶地區。巴渝文化歷史悠久,起源于巴文化,主要指巴渝人民在發展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包括了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如宗教文化、政治經濟文化、文藝教育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個方面。巴渝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本文主要從民族文化、鄉土建筑文化、民間藝術文化、傳統手工藝文化四個方面來概括。
巴渝地區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例如位于渝東南的黔江、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等,這些少數民族自身的特點使得巴渝文化具有了鮮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苗族的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佩戴的銀飾工藝復雜,大氣卻不失精致。土家族崇尚圖騰,對白虎圖案尤其喜愛。
巴渝地區有一種特色的建筑名為吊腳樓,是重慶地區獨特的山地形態和傳統文化長期融合演化的結果。它因地制宜,順山而建,沿江展開。吊腳樓的房間只有一面背靠山體,其余三面懸空,下面靠柱子支撐,有陽臺和欄桿,重慶地區夏天悶熱潮濕,這種建筑既可以通風防潮還可以避暑納涼,實用性和觀賞性結合,被稱為“巴渝活化石”,是古代巴渝先祖的智慧結晶。吊腳樓曾經在重慶地區非常常見,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化的發展,人們逐漸搬出了這種簡陋的建筑,吊腳樓因此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巴渝文化起源于長江流域,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其中川劇、銅梁龍舞、川江號子、梁平三絕等都屬于民間藝術。雖然民間藝術屬于非物質文化,但通過語言的轉換,這些民間藝術包含的元素也可以作為陶瓷設計的靈感來源,比如川劇臉譜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圖案分割的方式,還有一些象征圖案、動物圖案、霸兒臉、文字等特色臉譜元素都可以成為陶瓷裝飾的一部分。
巴渝處于我國西南腹地,山地多、平原少,這種特殊的地形也發展出地域特色濃厚的手工藝。榮昌陶是巴渝地區陶瓷的代表,它主要是指產于現在的中國重慶市榮昌區安富鎮的陶器,是中國“四大古陶”之一,在中國陶藝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陶不論造型、材質還是裝飾都是現代陶瓷設計參考的重要元素。位于重慶大足區內有著聞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在雕塑形象、藝術形式、審美情趣等方面都可以被陶瓷設計所借鑒。還有梁平竹編、榮昌夏布等,這些其他類別的手工藝可以和陶瓷結合創作出新的形式。
造型和材質的選擇是日用陶瓷設計的基礎,適合的造型和材質是體現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必備條件,也是陶瓷產品給使用者的第一印象。把巴渝傳統元素運用到日用陶瓷設計中第一種方法可以直接使用巴渝地區特產的陶瓷材質和造型。材質方面來說,榮昌本地的陶泥以紅泥為主,質地細膩,易于塑形,有“紅如棗、薄如紙、聲如磬、亮如鏡”的美名。用這種陶泥燒制的器物透氣性強,可以保質保鮮,非常適合泡茶和腌制,用榮昌陶泥制作的茶壺泡茶可以使茶葉長時間不變質,不僅美觀而且實用,這種特點使它可以不需要添加其他成分直接用于制作茶具。從造型方面來說,榮昌陶有一種經典器型泡菜壇,它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碗下面是壇,特別的是壇的口沿處設計了一圈斜立的碟盤可以盛水,將碗倒扣在上面就使得壇內形成了一個密封的空間,可以防止里面的食物腐壞,泡菜壇的歷史雖然久遠但設計極具實用性,現代的川渝人家里也依然在使用。要想在傳統泡菜壇的基礎上創新就要在不破壞功能的前提下將加入一些現代設計元素,比如將原有的曲線輪廓改變為直線輪廓可以增加器型的時尚性。另一種方法是把巴渝文化元素本身的造型進行概括提煉,簡化的造型要保留原有的特征,還必須添加陶瓷的功能性設計,這種方式一般適合運用到陶瓷紀念品中。還有一種方式是在基礎陶瓷日用器具的造型上做加法,陶瓷日用品本身包含了主體部分和配件,比如茶具就包括了茶壺、茶杯、茶碟,茶壺又包括了茶蓋、壺嘴、把手等,我們可以將巴渝文化元素造型在不破壞功能前提下加入到各個方面。
裝飾是現代日用陶瓷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圖案和色彩兩個部分。從圖案方面來說,傳統圖案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包含了美好的寓意也可以代表當地人民的精神寄托,但是設計師在將傳統圖案元素運用到現代設計中時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根據現實際情況運用,才能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比如如果將苗族的刺繡圖案或者土家族的白虎圖案整個直接放在陶瓷表面,會讓圖案和作品顯得格格不入,設計師可以通過打散、變形、重組或者提煉簡潔輪廓的方式根據陶瓷的造型和材質的特點有需要的融入陶瓷設計中。在色彩方面,色彩的面積比例、明暗對比可以體現出陶瓷作品不同的效果,我們可以從巴渝傳統元素中直接提煉顏色,比如苗族服飾、川劇臉譜、梁平年畫中的主要顏色。以川劇為例,川劇臉譜中不同的色彩體現不同的人物性格,如紅色用來表現人物的忠肝義膽、黑色表現人物的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在川劇主題的陶瓷設計中運用這些顏色就可以使人們想到不一樣的人物。還有川劇中經典的變臉技藝也可以運用在陶瓷設計中,用化學技術讓茶具臉譜的顏色通過水溫的不同而變幻,不僅使設計具有文化內涵,還增加了趣味性。
陶瓷的包容性強、可塑性高,陶土可以捏成各種樣式,表面可以素坯也可以施釉,可以刻劃也可以彩繪,因此陶瓷樣式種類繁多,百花齊放。除了常見的日用種類,設計者還可以通過創新的方式讓巴渝傳統文化融入到陶瓷設計中。重慶作為一個網紅旅游城市,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外地游客來旅游,如果將帶有巴渝元素的陶瓷設計成文創產品,比如將特色的文化元素做成小的陶瓷吊墜或者擺件,不僅能提高旅游收入還可以很好地傳播巴渝傳統文化。另一方面,陶瓷還可以和其它材質相結合,比如梁平竹編或可以作為杯墊或者杯托的方式和陶瓷茶具結合,不僅形式新穎讓人眼前一亮,還有防燙防漏的實際用處。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陶瓷首飾、陶瓷制作工作坊、陶瓷衍生品方面延伸。

表1 巴渝傳統文化元素涉及的陶瓷產品
巴渝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蘊含著巴渝人民生活的智慧,有些還活躍在現代,有些已經沒落或者失傳,將這些文化元素運用到陶瓷上既拓寬了陶瓷設計的思路也是些文化多元化發展的方向,但是這種結合不是生搬硬套的結合,不是直接抄襲圖案和造型的結合,而是根據實際使用需要創造性的融合,讓傳統文化在陶瓷產品上煥發新的生命。
工藝陶瓷與日用陶瓷在造型和裝飾理念上有許多區別,它的造型和裝飾的關系是“質”和“文”的關系,正如孔子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工藝陶瓷的造型和裝飾是一個整體,通過這個整體傳遞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巴渝傳統文化在工藝陶瓷中的運用不僅體現在造型、裝飾、材質、肌理上、更主要體現在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上。
陶藝家張海文的藝術作品主要表現巴渝本土建筑和風景,大多使用榮昌本地紅泥,手工拉坯成型后再用刻劃花的方式雕刻圖案,比如作品《春風》主要表現了重慶地區吊腳樓的建筑形態,作品通過線條的粗細、疏密、曲折對比整體刻畫了一片吊腳樓建筑群,通過繁復、細致、精湛的刻劃技藝,展現了吊腳樓建筑群依山而建、鱗次櫛比、層疊而上的形態,體現了巴渝地區獨特的建筑風貌,同時喚起人們對這種建筑的記憶與懷念。作品《鄉愁》沒有拘泥于單個物體,而是以略帶寫意的手法表現了在冬日暖陽下的吊腳樓老屋群像,通過榮昌陶的刻劃花手法體現建筑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對比,作者想通過這種方式體現自己孩童時期記憶中老建筑的風貌。

圖1 《春風》

圖2 《鄉愁》
現代陶藝家鐘鳴的藝術作品在巴渝傳統文化元素的體現上具有創新性和抽象性。他的作品大多將榮昌本地紅泥和白泥做成絞胎再進行制作,造型簡練概括但內涵豐富。例如體現了土家族青年男女約會場景的作品,利用陶泥可塑性強延展性高的特點將泥片彎曲做成人物的身體,通過簡單的造型使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想到夜晚的篝火旁,土家族男青年在深情地吹奏著樂器,而旁邊的女孩閉著眼睛沉醉其中還隱約透露著嬌羞的神情。作品《憨哥.憨妹》將巴渝男女形象通過夸張、抽象的表現手法制作成花器,體現了一對巴渝夫妻憨直、喜慶、吉祥的特點。抽象藝術是對真實物象的提煉,他要求藝術家具有較好的概括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鐘鳴的陶藝作品通過抽象的方式將自己對巴渝人文情懷的理解表現了出來,使人們在欣賞過程中產生無限的聯想。

圖3 《土家族青年》

圖4 《憨哥.憨妹》
陶藝家楊敏創作時也經常從巴渝文化中尋找靈感,作品《巴蜀遺風》借鑒了巴渝地區古老酒器的造型,使用了榮昌陶傳統的黑釉和朱砂釉,整體造型大氣質樸,給人以歷史的厚重感。作品《在水不著水》使用了榮昌的粗陶用泥板拼接方式成型,圖案借鑒了大足石刻的佛像雕塑造型,他將佛像變成平面的圖像用半刀泥的方式刻劃,陶泥斑駁混沌的質感和佛像蓮花圖案使作品呈現出一種靜謐、祥和的境界。
陶瓷藝術作品是陶藝家對生活的認知與反映,但并不是對生活中具體物象的直接描摹,而是加上自己的理解后對物象的藝術化輸出,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作者精神世界的體現,也是作者情感的體現,這樣的作品包含了作者的審美情趣和思想感情。將巴渝文化元素運用到陶藝作品中,首先需要陶藝家對這種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濃烈的情感,同時還需要有精湛的陶瓷制作技藝,才能將他的認識和情感通過藝術形象的方式具象的體現出來,這樣的作品才具有藝術感染力,當欣賞者與創作者有著同樣的生活經歷和情感歷程時,他就會對這件作品產生共鳴,因為作品表達出了他們共同的心聲,使他們的精神情感融為一體。

圖5 《在水不著水》

圖6 《巴蜀遺風》
文化是當時的人們在長期生產勞動中得到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必定伴隨著傳統文化的沒落和新生文化的繁榮,但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我們不應該擯棄傳統文化,而應該繼承和發展它,因此我們對巴渝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僵硬的保護,而是創新性地發展。將巴渝文化融入到陶瓷設計中既是對陶瓷設計方式的創新,使得陶瓷產品更有特色,同時增加了傳統文化的輸出渠道,使它與現代生活方式融合,這種融合就是對巴渝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