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敏
文明因交流互鑒而多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出版走出去的高質量發展勢不可擋。培養一支業務精干的版貿編輯隊伍,是出版行業走出去的共同需求。版權輸出人才是確保圖書版權輸出質量的重要保障[1]。版貿編輯作為版權輸出人才和編輯人才的結合,需要更加過硬的思想素質、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
意識形態作為社會的觀念或思想的上層建筑,具有價值導向、行動導向和群眾導向的性質,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靈魂。而出版是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對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黨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2]。版貿編輯的政治理論水平、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等精神風貌很大程度上將直接影響工作實效,這對版貿編輯的思想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
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始終把正確導向擺在首位。版貿編輯作為出版社與海外合作的窗口,更應充分認識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自覺肩負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利用好國際化傳播平臺,把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反映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的優秀圖書推向更多國家,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促進外國讀者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國。
版貿編輯作為出版社與海外合作伙伴的溝通橋梁,言行舉止都代表著出版社的形象與實力。以版權輸出為例,圖書輸出海外后,不但需要跟進翻譯、審校、印前審核等環節,更應關注海外圖書落地后的宣傳推廣實效,做好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工作。整個流程都需要版貿編輯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挑起重擔,如翻譯階段應注意檢查專業術語錯用、漏譯的內容,印前核查版權信息,印后跟進催辦海外宣傳活動等。版貿編輯需把海外版圖書作為自己責編的圖書同等對待,全流程掌握翻譯、封面版式設計、排版校對、市場推廣等工作。大多出版社雖然對海外版圖書考核沒有過細的要求,但只要圖書上有自家出版社的名字,不論是何語種版本,都應負責到底。
編輯要具有服務意識,既為作者出版優秀作品服務,也為讀者多樣化的精神需求服務,還要為社會文化發展和文化繁榮進步服務[3]。而版貿編輯在此基礎上,還應擺正位置,為各出版中心勤作嫁衣,服務于出版社走出去工作的大局。版權貿易工作的中心是圖書版權的引進與輸出,而這些圖書選題大都來自各出版中心。版貿編輯縱使參與大量外向型選題,也不可能精通所有選題類型。因此,版貿編輯應以全社出版走出去大局為先,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挖掘各出版中心的優質選題,進行適配版權輸出推薦。版權引進則要求更高,在版權詢價、合同簽署、翻譯出版備案、年度數據反饋等較長的工作流程中,版貿編輯需要注意各階段的重點并按時序推進各引進出版流程,服務于引進圖書的正式落地。
在中外出版史上,出版家發掘文化名家的例子屢見不鮮。葉圣陶發掘了巴金、丁玲等人的小說處女作,而巴金發掘了曹禺的處女作《雷雨》;麥克斯·珀金斯發掘了菲茨杰拉德、沃爾夫、海明威等文學巨匠,還被菲茨杰拉德稱為“我們共同的父親”。這一切的前提是編輯的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版貿編輯在此基礎上,還需從多維度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作為版貿編輯,最基本的文化素養是語言表達能力。版貿編輯不僅需要懂得如何以清晰的邏輯促成商務洽談,更需要借助較高的外語溝通能力,與海外出版社展開合作。不論是面對面商務洽談,還是電子郵件溝通,在表達上,應層次分明、邏輯清晰、論據充分、言簡意賅;在形式上,應做到口語表達連貫、書面措辭講究。
國際版權貿易作為對外貿易的分類之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習俗、社會制度、行業準則等,且貨幣、銀行、海關等都參與其中,需各個擊破、妥善處理。
商務禮儀。國際版權貿易所接觸的對象都是海外出版從業人員,在商務往來上一定需要注意相關商務禮儀。參加國際書展等活動時,須提前預約并提早到洽談地點;大型商務洽談,需注意各級領導及外賓的座次安排、制定合理會議流程;如遇外事宴請,飲食習慣與禁忌尤需注意。版貿編輯平時應多注意商務禮儀甚至外事禮儀的學習與積累,更新相關知識儲備。
文化風俗。版貿推介中,應按照當地文化風俗制定一國一策,避開文化禁忌、精準輸出版權。充分做好本土調研,熟悉當地的政治宗教狀況、文化市場規則等特點,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探索合作的可能[4]。以宗教信仰為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接近60%的國家都不同程度地信仰伊斯蘭教。因此,在對埃及、黎巴嫩等阿拉伯語國家進行版權推介時,應及時規避與食用豬肉相關的選題。中國人的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類是豬肉,介紹中國飲食文化或菜譜類圖書無法避開豬肉,針對上述區域輸出此類圖書的概率則較低。同樣的圖書轉換輸出地區,如歐美或者日韓,則有可能打造出生活類圖書爆品。
貿易技巧。版權貿易作為貿易的一種,決定了版貿編輯必須掌握對外貿易的工作技巧。國際版權貿易中,需要重點關注預付金、報價、洽談、匯款等操作層面的關鍵要素。拿圖書版權引進來說,版貿編輯應全盤考慮預付版稅、翻譯費、圖片版稅、編輯費、封面設計費、排版校對費、印刷費、市場營銷成本、貨幣以及匯款稅費等情況,進行成本倒推,合理預估版權費用,最大程度為圖書出版節省合理費用。而在報價過程中,更應合理控制不同情況下的報價節奏,以自身實力、數據、綜合手段等爭取最優報價,實事求是、靈活應對。
一個合格的版貿編輯,必須熟悉掌握國際版權公約、著作權法、合同法等相關知識,并定期更新知識儲備。在版貿洽談順利進行的同時,體現著作權及版權公約的合同需嚴謹細致。合同是保護當事人權益,確立當事人合作原則、方式以及行為的法律文件。版貿編輯傾向于使用制式的范本合同,在遇到特殊合同關系時則必須注意量身定制符合實情的細則,確定權利與義務、精確合同細節的表達,并注意雙語合同措辭。尤須注意合同變更、撤銷合同、抗辯權、合同的終止、合同的解除、解除權的消滅等,提前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鄒韜奮先生有言:“一個好編輯的標準是樂其業,盡其職,負其責,精其術,竭其力?!币粋€好的版貿編輯的終極任務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要求版貿編輯充分理解和掌握國家政策優勢,研究海外市場特點,有針對性地策劃并輸出選題,緊跟時代要求,不斷提升職業素養。
歷經多年發展,我國的版權貿易逐步向規范化、國際化轉變。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圖書版權輸出范圍不斷擴大,文化走出去實效不斷提升?!耙粠б宦贰眹H出版合作的開展具有較為鮮明的“政府推動、企業主體”運作特點,政府的引導作用較為突出[5]。版貿編輯應合理運用政策優勢,巧借政策東風,助推文化走出去。每年國家級重點項目的申報已形成慣例,版貿編輯應針對相應時間節點,提前與海外出版機構溝通相關選題,為項目申報做好前期準備。
“十四五”期間,中國出版走出去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作品如何突破地域文化差異,通過引發共鳴的故事和普世價值的傳遞提升中國出版的全球影響力[6]。很多版貿工作者以語言優勢入行,往往不具備編輯崗位的能力。版貿編輯應苦練內功,盡早取得圖書編輯職稱資格,通過掌握圖書從選題到紙質圖書的編校出版全流程等技能,探尋中國故事與世界關切的契合點,策劃出版走出去外向精品。
“按照分層傳播的原則、分類傳播的策略以及分群傳播的方法,分階段、分步驟的構建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在研究清楚傳播受眾需求的基礎上,由合適的傳播主體選擇適合的傳播內容,以恰當的講述方式和傳播形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傳播。”[7]因此,在選題策劃階段,找準優質作者,以淺顯易懂的行文方式創新對外話語表達,為圖書版權輸出打好基礎;在選題內容方面,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同時,也應注重展現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現當代中國發展成就、體現人類共同價值追求;在呈現形式方面,應有機結合數字出版,加強平臺建設、渠道建設和品牌建設,探索走出去融合出版的發展路徑;在圖書編校階段,從圖書起名到內文配圖再到封面版式設計,都應考慮海外閱讀習慣和文化背景,與國際接軌,最大化發揮圖書編輯的作用,為文化走出去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斷變化,意識形態沖突日益加劇,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版貿編輯應充分認識當前形勢的復雜性,在變局中尋求發展機遇,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在語言能力的基礎上,版貿編輯還需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貿易拓展能力,尤其注重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
首先,應以國際化視野緊跟時代熱點,主動發掘新客戶、維護老客戶,利用好國際書展以及線上推廣平臺,根據歐美、俄羅斯、阿拉伯國家等不同海外市場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輸出。其次,實現版權輸出后,應在翻譯環節發揮關鍵作用。“學會說話”是中國主題出版走出去新的功課。[9]推進海外項目本土化管理的核心是實現翻譯本土化,在關注內文精準翻譯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更加鮮明地講好中國故事蘊含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讓作品展現更為生動的中國故事、更加鮮活的中國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的中華文化。最后,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應從輸出國的文化風俗、市場實際出發,以項目為抓手,積極攜手優質海外出版機構推進項目落地后的宣傳,借助海外熱門媒體、國際書展、知名文化科研機構等平臺,配合國內相應重大時間節點,有針對性地舉辦海外宣傳活動,吸引海外民眾,引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關注,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期望宣傳思想戰線廣大干部“增強本領能力”,提出了“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要求。版貿編輯作為新時代的出版人,應切實增強“四力”,弘揚工匠精神,堅持終身學習。作為編輯,版貿人才首先應自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更新知識體系、完善知識儲備、提升編校技能,積極借助所在單位的人才培養機制,參加教育培訓、專題學習等,不斷在出版實踐中提升出版編校本領。同時,版貿編輯應積極關注國際版權貿易動態、研究各國版權貿易特點、制定自身職業發展規劃、定期參加版權經理人培訓和論壇,對外應充分利用國際書展平臺、加強與海外出版人的聯系、提升將項目運營至海外的實操能力。
中國出版走出去離不開專業的版貿編輯隊伍,版貿編輯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出版走出去的頂層設計。版貿編輯肩負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使命,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生產優質出版產品,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應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