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溪涓 丁成玉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時節,沈陽市蘇家屯區馬耳山村的采摘園里,不少游客在體驗采摘的樂趣。“很多城里人開車來村里旅游,爬山、采摘、吃農家菜,游客多了,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贝迕駝⒎f說。
這僅是沈陽城鄉融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沈陽市以城市為引領、輻射和帶動鄉村發展的發動機,以鄉村為支撐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使得城與鄉的雙向奔赴,宛如并蒂蓮花,處處是景。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核心是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
步入沈陽市沈北新區興隆臺街道單家村,傳統民房與現代民宿錯落排布、村莊綠化美觀整潔。這里是沈北新區推進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試點之一,幾年間,沈北新區多個涉農街道的農戶實現了集中居住,原有的宅基地被復墾整理,按一定比例建設社區及開發工商業。

一子落而滿盤活。如今,沈北新區通過推進宅基地改革,積極支持和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盤活利用,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年增收益平均可達3.3萬元。
在沈陽新民市姚堡鄉腰四家子村的田地里,90后小伙劉征一大早就忙碌開來,將自家種植的新鮮蔬菜裝車,運往批發市場。作為返鄉大學生,劉征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創建了“一地三茬”高效種植模式,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之一。
城鄉融合,關鍵在人。如何將人才引入鄉村,且留得住、干得好?新民市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以返鄉大學生為抓手,鼓勵引導在外鄉賢、原籍大學生以及優秀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興業。結合特色產業和農民需求,開展多形式、有針對性地培訓。組建“專家智囊團”,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創建“新民人才”網絡陣地,建立科技人才服務站39個,實現農村全域“線上+線下”人才服務全覆蓋。
變化不止在新民。截至今年5月,沈陽市已為有創業意愿的農民開展創業培訓164人,認定扶持涉農區縣創業帶頭人312 人;為返鄉創業農民工、農村自主創業農民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3筆,共計3969萬元。
今年上半年,全市實施27個“舒心就業”示范村建設,培育“新民菜農”“法庫陶瓷工”等特色勞務品牌4個……一項項政策暢通了城鄉人才的雙向流動,也盤活了城鄉兩端人才資源。
走進沈陽市法庫縣,今年29歲的梁日鵬正在為村民講解免耕播種機、秸稈打包機、植保無人機等各式新農機的操作規范。
作為沈陽農業大學的畢業生,他帶著上學期間走訪、調研全國近100個農業合作社的經驗,來到法庫縣創辦了萬盈農業科技服務公司,成為當地3萬畝地的“貼心農管家”。



“我們將農田管理接入了物聯網系統,一臺手機就能管數萬畝地?!绷喝争i說。
將科技、數字“種”進黑土地,為產業興旺提供了新思路。近年來,沈陽市緊抓“數字農業”建設,加快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集中應用。目前,已成功創建禾豐、大田、上錦等多個省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
除了科技賦能,統籌城鄉發展,也為農業升級帶來了新的契機。經營葡萄采摘園的劉穎是土生土長的蘇家屯區馬耳山村人,她還記得十多年前,村里是“臟亂差”的落后村,家里只有務農一條出路,年收入不超過4萬元。隨著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她也在村委會幫助下,架起葡萄藤,走上了致富路。
發揮本地特有優勢,將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打造成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既是一條路徑,更是一個樣本。當前,沈陽正以項目建設為主要抓手,依托主城區優勢積極培育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從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汽車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到糧食、蔬菜、畜牧、特色種植、豆制品、預制菜等項目融合的現代農業,再到金融服務、批發零售、教育醫療、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綜合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城鄉融合和產業聚集的磁場已初步形成。
上半年,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7元,同比增長4.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91元,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9元,增長7.5%。
7月初,在沈陽工農橋改造現場,機械轟鳴,施工人員緊張忙碌著。作為主城區連接長白地區和通往蘇家屯區的重要通道,工農橋長期以來承擔了沈陽大量跨河交通的壓力。
實施工農橋改造工程正是沈陽針對“城市病”開出的精準“藥方”。改造800個老舊小區、更新309條背街小巷、新建1000個城市“口袋公園”、啟動首批16個城市更新片區規劃……當前,沈陽以“體檢+更新”的模式,在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改造,城市路網結構完善等方面,實施城市更新。
過程中,沈陽把城市和鄉村作為有機整體統籌規劃,實現城市與鄉村的互融共生、共治共享。


“快遞到家,農資產品送上門,農產品家門口直發,咱們的產業更加興旺了?!笨灯娇h二牛所口鎮劉家村村民劉文偉說,每天上午把收獲的小米、蜜薯等農產品照片傳到網上,傍晚就能快遞送往全國各地。
在沈陽,農村公路、物流快遞、郵政服務等基礎設施資源,正加速下沉至農村,使農村居民享受與城市居民相近的服務。目前全市1527個建制村中,郵政、順豐、京東、德邦四家企業率先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
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是二牛所口村村民任澤富的心愿。
為解決農民看病難題,康平縣著力調整優化群眾就醫流程,以縣域“醫共體”為載體,通過縣、鄉、村分級診療,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的科學合理就醫秩序,保障群眾就醫渠道通暢,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感冒發燒到衛生院,掛號、付費、取藥,整個過程相當方便?!比螡筛徽f。
目前,沈陽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正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沈陽全市共培育“品質養老”示范村233個,實施40所鄉村學校綜合改造,推動涉農地區基層醫療機構100%參與達標創建。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