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貴升 (中央民族大學)
數字時代誕生了以“互聯網+”、共享經濟為基礎的數字經濟新形式,數字經濟的突出特點就是普惠性與共享性,數字經濟的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動力。本文深入分析數字經濟發展對居民收入增長的影響,解析數字經濟發揮作用的傳導路徑,為完善相關政策,推動經濟增長,實現城鄉居民生活富裕提供指導作用。
本文解釋變量參考羅小芳等人的文章建立數字經濟發展指標,如表1所示,本文被解釋變量是選取中國家庭 追 蹤 調 查(CFP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數據庫,并剔除CFPS數據庫中的異常值(家庭勞動人口數大于家庭人口數、工資收入人口數大于家庭人口數152個樣本量)后,共有39186個樣本量,其中城市樣本量為16915個。

表1 各省份數字經濟發展指標
被解釋變量:通過梳理并參考以往學者關于居民收入的文獻,本文嘗試在厘清居民收入的含義、特征的基礎上,從宏觀層面構建多維耦合的變量。家庭人均純收入為被解釋變量。
本文在探討數字經濟對家庭人均純收入影響的同時,還按照收入來源,分別探討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結構的影響;最后為減輕量級干擾,本文將以上所有收入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控制變量:參考文獻并整理農村居民家庭年均收入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在綜合考慮了各因素的基礎上設置了主要控制變量。主要分為兩大類:家庭控制變量、戶主控制變量。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為被解釋變量、控制變量、中介變量的解釋分析和描述性統計。通過表2有助于從整體層面了解樣本詳情,便于實證分析。

表2 變量解釋說明表
下文將采用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對所采集到的面板數據樣本進行研究。具體的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i為個體,t為時間,Lnyi,t表示居民家庭收入,Xi,t為本文的解釋變量—數字經濟發展指數;Yt為時間固定效應,μi為個體效應;εi,t為隨機誤差項。
1.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基準回歸
在表3第(1)列中,本文僅僅放入了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第(2)列在第(1)列的基礎上添加了控制變量,顯著性并未受到影響,第(3)列在第(4)列的基礎上控制時間和個體,顯著性并未改變。第(4)、(5)列,分別考慮了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影響和對城鎮家庭人均純收入的影響。
從表3的前三列可以看出,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影響顯著為正,數字經濟可以顯著促進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從(4)列和(5)列可以看出與城鎮樣本相比,數字經濟的發展對農村居民收入影響并不顯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刺激了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影響的邊際效應是2.588。可能原因在于,數字經濟在農村地區起步較晚,基礎設施不健全,發展并沒有城市地區充分。

表3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基準回歸分析
2.收入結構基準回歸
按照居民的收入來源可以將收入劃分為: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改善了居民就業環境,提升了就業水平,主要表現在,數字經濟促進了工資性收入水平提升,對全樣本邊際影響為0.760,對城鎮樣本的邊際影響為0.638。而對經營性、財產性收入影響并不明顯。
為穩健性起見,本文更換數字經濟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參考趙濤的研究[2]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指標體系進行穩健性檢驗。指標如表5所示,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文章的結論并沒有發生改變,證明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主要通過促進家庭工資性收入水平實現。

表5 變量解釋說明表

表6 穩健性檢驗
進一步探討數字經濟如何提升家庭收入,本文構建了中介效應模型,本文選取家庭有工資收入人口數占家庭總人數比例和家庭稅后總工資水平作為中介變量,結果發現,數字經濟的發展提升了居民就業水平,獲得了更高的工資性收入,從而影響家庭純收入(表7)。

表4 數字經濟對收入結構回歸分析

表7 就業水平中介機制檢驗
戶主的學歷水平與家庭人均純收入影響不顯著,但是,戶主的學歷水平對享受數字福利產生影響(表8)。

表8 戶主受教育水平異質性分析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高中以下、高中及以上城鄉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均有正向影響,表明數字經濟對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的總消費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從回歸系數的大小來看,無論是全樣本還是城鎮地區,數字經濟對戶主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家庭的促進作用最大。主要原因在于:一般來說,學歷較高的人群數字素養較高,比素養較低的人群更容易利用數字基礎設施,更容易受益。
通過探討數字經濟對居民收入的地區差異影響,結果發現,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中西部地區影響并不顯著,究其原因,中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緩慢,數字基礎設施不健全,居民依據數字經濟產生的家庭增收效應較弱(表9)。

表9 區域異質性分析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有積極促進作用。但與城鎮地區相比,由于農村地區數字經濟比城市地區發展水平低,數字素養參差不齊,農村地區的增收效應并不明顯。
從收入結構上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提升了家庭工資性收入,數字經濟對家庭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在于數字經濟發展帶動了家庭就業水平的提升。
從異質性角度來說,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居民的數字素養。戶主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增收效果越明顯,因此,提升居民受教育水平是解決數字經濟問題的有效途徑。
1.提升居民數字素養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要求居民擁有更高的數字技能,但是我國居民對數字技能的掌握兩極分化,尤其體現在我國城鄉之間和城市內部居民數字素養差距懸殊,因此制約了數字經濟效果的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發展對農村居民增收效果不明顯,并加劇了居民收入不平等,因此,要提升居民數字素養,完善各個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使居民可以充分利用數字設施創造財富。
2.完善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
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有些落后地區剛剛通水、通電,所以要想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更具有普惠性,完善基礎設施是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