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怡凡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為了更好推進鄉村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而提出的重要措施,通過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可以更好解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也是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互聯網技術與鄉村振興和鄉村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有效提高了農村居民的收入以及實現了農業經濟水平的穩定提高。但是,現階段鄉村經濟發展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部分偏遠貧困地區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信息基礎設施不完善,還有很多農村技術人才比較短缺導致互聯網技術未能與鄉村經濟發展實現深入融合,等等。因此,為了更好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大力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加強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積極引進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并通過構建“互聯網+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實現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鄉村振興;鄉村經濟
中圖分類號:F3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2-0009-03
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鄉村經濟發展問題是我國現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因為它突出體現了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為了更好解決鄉村中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農村發展新戰略,即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不僅可以實現消除貧困和改善民生的愿望,還可以更好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來實現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推動各行各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因此,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鄉村經濟發展中,建立“互聯網+多種鄉村產業”的經濟發展格局,可以更好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一、鄉村振興戰略概述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中央在2018年9月正式開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19)》。規劃中指出,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是我國黨和國家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1]。三農問題是我國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我國只有在解決好農村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夢。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1.解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最突出的矛盾已經變成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就是來源于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不平衡,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有利于解決我國目前的主要矛盾。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要積極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進?,F階段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但距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仍有一定差距。這就要求我們要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積極實現農村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這樣才能更好實現國家現代化。
3.鄉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會從我國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大力發展農村相關產業,解決農村建設緩慢這一問題,促進農村向城鎮化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導下,還可以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我國各地都開始施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鄉村經濟。本研究通過對陜西省榆林市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居收入進行調查(圖1),發現2000—2005年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比較緩慢,且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較大,城鄉居民收入比呈現增長趨勢;隨后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開始加快,城鄉居民收入比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在2017年開始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后,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更加明顯,2019年城鄉居民收入比已經下降至2.58%,達到了近20年來的最低值。這說明我國農村經濟正在快速發展,農村居民的收入也在持續不斷地快速增加。整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的發展水平正在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改善,這主要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和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
實行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黨和國家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并以互聯網技術作為支撐,積極進行農業科技的改革和創新,通過創建智慧農業和使用機械化耕種等現代化措施,使我國農業經濟穩定增長。2019年我國農業增加值已經達到了7萬億元左右,相比2018年增長了3個百分點,且2019年每一季度的農業增加值相比2018年都在同步增加。農業增加值的快速提升,使農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穩步提高,2019年第四季度農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增加至5.7%,貢獻率增加比例顯著提高。具體數據情況見圖2。
圖1和圖2的數據充分說明在互聯網技術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導下鄉村經濟得以快速發展,面貌得以轉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鄉村經濟的建設發展獲得了更有力的技術支撐,并實現了鄉村經濟發展的現代化轉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互聯網技術有效打破了小農經濟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我國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實現了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并且利用物聯網技術從生產環節上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自動化和精準化,從而進一步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并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生產率。(2)通過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使農村信息服務水平大大提升,縮小了農村和城市信息服務的差距,彌補了農村信息資源短缺的問題。
(二)互聯網+”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建設水平比較低
目前我國還有部分比較貧困的地區由于地域、交通等因素的影響經濟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由于沒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投入到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中,導致信息化建設水平比較低,很多地區依然沿用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另外,還有很多鄉村的主要經濟產業是旅游業,但因為信息化水平比較低,不能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管理網絡平臺,嚴重阻礙了信息的傳播,使當地的旅游景區不能被外界獲知,降低了當地旅游業所應帶來的經濟效益[3]。
2.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未能實現深度融合
我國農業生產在鄉村經濟中占有著重要地位,但農業本身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產業體系,它除了和農作物的種植和銷售有關之外,還與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互聯網技術還未能實現與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因此,如何盡快將互聯網技術滲透到農業生產中,建立農作物種植、農產品銷售、農村信息服務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產業服務鏈,便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3.技術人才短缺
技術人才短缺是制約鄉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主要原因是我國農村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較低,很多農村的老人并不注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比較落后,加上經濟收入比較少,早早就讓孩子輟學外出打工;此外,上過大學的青年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會選擇在城市里工作,而城市里的技術人才因為農村條件和基礎設施比較差不愿意留在農村進行鄉村經濟的建設,長此以往,導致農村的技術人才呈現嚴重短缺的狀態。
三、“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振興和鄉村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完善鄉村信息基礎設施
為了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對鄉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需要加強對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對部分偏遠貧困地區要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完善寬帶傳輸網絡、移動網絡、有線電視信號、4G信號、5G基站等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解決部分貧困地區存在的網絡信息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實現農村信息網絡的全覆蓋。
(二)加強鄉村產業信息平臺建設
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很多新型媒體技術開始發展起來,極大拓寬了農村信息服務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政府和相關企業應在現有信息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積極開發農村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鄉村產業大數據平臺以及物理網應用云平臺,使我國農村變得更加現代化和智能化。以鄉村旅游為例,在已經建立的鄉村旅游網絡平臺上,可以進行旅游市場調查、旅游景點推薦、旅游市場營銷、旅游攻略、游客接待和行程安排等多種操作,直接在網上就可以實現鄉村旅游一條龍服務。另外,旅游網絡平臺的大數據功能還可以對游客的消費特點、旅游喜好等信息進行收集并分析,然后根據游客的喜好為游客推薦滿意的旅游景點和旅游方式[4]。
(三)建立“互聯網+鄉村產業”發展模式
鄉村產業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將“互聯網+”與鄉村產業進行有效融合,建立“互聯網+鄉村產業”發展模式,改變傳統的生產和銷售模式,讓互聯網技術推動鄉村經濟產業的發展和建設。例如,在“互聯網+農業”模式構建中,農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農業信息資源庫學習農業種植技術,還可以在線為農民培訓農業知識和答疑解惑,讓農民學到更新更好的農業知識,實現農業知識資源共享。而且互聯網技術還拓寬了農產品的營銷方式,通過采用電商直播和APP營銷等方式,直接去除了中間商環節,讓農民與消費者直接進行交易和買賣,極大降低了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成本,實現了農民收入的最大化。
(四)大力引進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專業技術人才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在互聯網環境下,既要加強對網絡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也要加強對農業、旅游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應的福利政策,公開向全社會招聘技術人才,鼓勵具備相關專業技術的人才走進農村,為鄉村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當地農民的培養,定期為農民開展農業、旅游業專業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培訓,同時聘請專家對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指導,并且積極引導農民使用互聯網技術拓寬信息獲取的渠道,進而提高農民的專業化水平。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可以建立鄉村人才信息交流平臺,通過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精細化管理,更有利于掌握當地的人才儲備現狀,以便及時加強短缺人才的培養和引進[5]。
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將農業生產經營和互聯網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并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和提高。但目前很多農村存在著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和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問題,基于此,國家和當地政府應該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實現信息全覆蓋的基礎上實施“互聯網+鄉村產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與此同時,還應該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鄉村振興和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邵妍.基于“互聯網+”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3.
[2]? ?李賀偉,劉堅,田鑫.“互聯網+”與鄉村振興雙重驅動下農產品營銷模式探索[J].營銷界,2019,(48):30-31.
[3]? ?王偉,楊晶,劉剛.互聯網+農村特色產品——淺談黑龍江農村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1):2.
[4]? ?周妮.開發“互聯網+鄉村旅游”服務平臺,推動鄉村地區經濟建設提檔加速[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1.
[5]? ?田莉,張臣.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與必要性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10):14.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