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閭
遣興
(二十四首其七)
袁枚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
這是一首講授寫詩經驗和體會的論詩絕句。詩人說,詩是隨處皆有、無所不在的,只要你肯去尋找就行。關鍵在于“心有靈犀一點通”,要有性情,有靈機。所謂“興會所至,容易成篇”。夕陽、芳草,本來都是平常不過的景物,可是,由于詩人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能夠從中找出與人心性相通之處,并且巧于驅遣意象,神與物游,能用會用,這樣,便都成了詩文中的絕妙好詞。
在這里,詩人突出強調了創作主體的能動作用,亦即創作者的內在精神世界的能動性。藝術家以其敏銳的感受、豐富的情感、卓絕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通過能動的審美創造,來完成對于現實對象的復雜而微妙的心理加工。在他看來,尋常事物均可入詩,只在你能夠“解用”。
何為“解用”?它是對應著“尋常物”提出來的,直接關乎藝術創造能力。要使“尋常物”成為“絕妙詞”,有三個關節必不可少:
一曰敏感。這與“靈犀一點”是相通的,敏感才能在尋常生活、尋常景色、尋常事物中,捕捉到美的瞬間、美的意象,這就需要慧眼獨具,即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所說的“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二曰解悟。不僅能夠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還須善于聯想、發揮,由想象構成意象,由意象再到語言、聲律,從而完成對于客觀對象的微妙的心理加工。這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文心雕龍》中所說的神思:“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
三曰功力。不獨寫詩為然,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成如容易卻艱辛”。 人腦,這個神奇的存儲器,存儲了客觀世界的大量信息。隨著思維活動的不斷深化,信息的不斷豐富,聯系也日益緊密與連貫。這時如果受到某種激發和啟迪,就會使存儲的信息活躍起來,各種聯系豁然貫通,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出現構思活動中質的飛躍。這種心理現象看似難以捉摸,其實,它的基礎正是源于藝術家長期刻苦的生活實踐與藝術實踐。所謂“長期積累,偶然得之”“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