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康德的批判哲學與超越問題
——基于形而上學的視角

2023-03-03 20:50:01張志偉
關鍵詞:經驗

張志偉

“超越”(Transzendenz)構成了古典形而上學的“生死難題”,幾乎可以說,“超越”成就了形而上學,也終結了形而上學。康德不僅是形而上學的批判者,也是形而上學的建設者,其思想正處在形而上學興衰史的關節點上。其哲學中的transzendental(先驗的)與transzendent(超驗的)這兩個關鍵概念即與形而上學的超越問題密切相關。本文在形而上學的背景下,通過梳理康德的批判哲學的體系來探討其中的超越問題。或問:超越問題的意義何在?在筆者看來,超越問題不僅對康德構成了挑戰,在今天對我們也同樣構成了挑戰。雖然形而上學在黑格爾哲學中得以完成也因此而終結,但是正如康德對待形而上學的態度:形而上學誤入歧途并不意味著形而上學的理想沒有意義,而“超越”顯然是形而上學最高也是最成問題的理想。的確,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形而上學的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與“超越”問題無關,因為虛無主義乃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此而論,反思康德哲學的問題,也是反思我們自己的問題。

一 形而上學與超越問題

希臘哲學與基督教哲學是西方哲學的兩大源頭。公元1世紀左右基督教誕生,從公元2世紀開始,由于種種原因基督教與希臘哲學逐漸融合,形而上學(metaphysics)是基督教神學與希臘哲學相互融合的產物,甚至可以說其主要是在經院哲學中孕育的。經過17世紀近代哲學主體性或自我意識原則的“洗禮”,形而上學發生了重大的轉折,最終在德國古典哲學中“成熟”亦由此而告“終結”。

我們通常把巴門尼德的哲學稱作形而上學的萌芽,把亞里士多德看作形而上學的奠基者或開創者,然而作為一門學科的形而上學是隨著亞里士多德哲學被引入中世紀經院哲學之后才逐漸形成的。在經院學者們對于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1)參見: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苗力田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的解讀中,《形而上學》逐漸從一本書到一門課,大約在16、17世紀時成為了一門學科。按照一般哲學史的記載,形而上學在笛卡爾那里被看作人類知識的基礎(2)參見:張志偉主編《西方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264頁。,大致在這個時期形而上學成為了哲學的核心學科。在這門學科的形成過程中,雖然古希臘哲學是開端和基礎,但是形而上學作為希臘哲學與基督教神學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門學科,卻是在晚期經院哲學中才逐漸成形的,故而海德格爾把形而上學稱為“存在-神-邏輯學(Onto-Theo-Logik)”(3)馬丁·海德格爾《同一與差異》,孫周興、陳小文、余明鋒譯,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63頁。。

從某種意義上說,“超越”(Transzendenz)構成了形而上學的核心問題。“超越”(Transzendenz)源自拉丁文trans (超越) 和 scandere (攀升、上升) ,字義為勝過、超越,或與某種界限分離,與“內在”(Immanenz)相對,意指“超越某種決定性界限而存在的東西”。在中世紀哲學中,上帝是超越的,因為他超越了這個世界的一切有限性,甚至超越了概念思維的范圍(4)尼古拉斯·布寧、余紀元編著《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9 頁。。就此而論,超越,尤其是絕對的超越,是基督教神學對于形而上學的貢獻。由于在人的有限性與絕對的超越之間橫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與希臘哲學的融合似乎使基督教神學看到了在信仰之外通過哲學通達超越的可能性,然而哲學的超越從來不是絕對的超越。

哲學與宗教皆與人意識到自身的有限性從而向往無限和永恒的終極關懷有關,因而“超越”乃哲學與宗教的“應有之義”。不過哲學在一般意義上基于“此岸”的理性,宗教則往往屬于“彼岸”的信仰,因而希臘哲學中的“超越”與基督教神學中的“超越”有所不同。對古典哲學來說,思想與存在的同一性構成了知識的基本前提。早期希臘自然哲學主要依據感覺經驗來探尋自然萬物的本原(arche),巴門尼德則在思想與存在之間尋求同一性,面對智者的感覺主義、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的挑戰,柏拉圖以理念論為知識確定了基礎。策勒指出:“總的說來,柏拉圖理念論以這樣兩個主要觀點為基礎:如果理念不存在,真正的知識是不可能的,而且真正的實在也是不可能的。這兩個觀點是重疊的,在柏拉圖的闡述中也是交錯在一起的。”(5)愛德華·策勒《古希臘哲學史》第三卷,詹文杰譯,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68頁。從某種意義上說,柏拉圖以理念論為思想與存在的同一性奠定了基礎,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一直延續到黑格爾。如果哲學是關于宇宙萬物之整體存在的“靜觀”(theoria)(6)按:theoria也具有“神視”和“理論”的含義。,那么知識的可能性乃以思想與存在的同一性為其前提,這關涉到兩方面的“超越”問題:一方面是思想對于感覺經驗的超越,另一方面是存在對于思想的超越。哲學家們的解決方式是:思想超越了感覺經驗,從而能夠靜觀存在,而思想與存在的同一性的前提是,存在即思想(理念)。因此,希臘哲學所講的“超越”不同于基督教神學的“絕對的超越”。

亞里士多德之后的晚期希臘哲學全面轉向了人生哲學(倫理學),然而在與基督教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但是由于基督教神學與希臘哲學的融合,使得思辨的火種在基督教中得以存續,在哲學中當然也就滲透了基督教神學的因素,形而上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于經院哲學中逐漸形成的,因而超越成為哲學的核心問題與基督教哲學密切相關。經院哲學追問的問題是基督教神學或信仰的問題,但是思考超越問題的方式卻是哲學的(理性),兩者之間的矛盾最終使基督教哲學調和理性與信仰的工作陷入了困境。晚期經院哲學中唯名論的興盛便是證明:如果上帝是絕對的超越,那么就不可能是思想的對象。隨著17世紀科學革命以及近代哲學的誕生,笛卡爾的二元論一方面確立了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仍然沒有放棄古代哲學的客觀性原則,簡言之,知識在心中而對象在心外,這相當于在思想與存在之間出現了斷裂。康德的偉大貢獻就在于,徹底貫徹笛卡爾開創的主體性原則,嘗試在主體性的基礎上建構形而上學。

在某種意義上說,形而上學的轉折與衰落,與回答超越問題的方式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密切相關,其中康德哲學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 康德的批判哲學體系

看上去康德哲學也是二元論的——康德承認外部事物的客觀存在,但是他以懸擱事物自身的方式,完全從主體的角度構造了一個“純粹理性的體系”,也即一個自我意識的體系。這里的“自我意識”不同于單純的“自我”,也并非隔絕于經驗世界的主體,而是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的統一。顯然,把被笛卡爾分離開的心靈與物體,即知識與對象重新統一起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康德將笛卡爾的我思(自我)改造成了自我意識,將世界作為知識的對象納入到自我之中來,這項艱巨的工作乃基于康德對“先天性”的重新解釋。

康德的自我意識包括先驗自我與經驗自我。先驗自我(或先驗我思、先驗統覺)作為意識的自身同一性構成了一切經驗和知識的最高的先驗根據,經驗自我包括感覺經驗以及意識的活動,先驗自我通過一套范疇體系(以及溝通知性與感性的先驗想象力)作用于經驗自我,它們是綜合統一雜多表象的先天認識形式。《純粹理性批判》中關于范疇的先驗演繹的目的是證明知性范疇構成了經驗和知識的先天條件,反過來說就是,如果沒有范疇我們不僅沒有知識而且也沒有經驗(對象)。所以康德意義上的自我意識不僅僅局限于自身的內在性,或者說擴大了自身的內在性,也包括經驗世界于自身之中,從而將被唯理論與經驗論隔離于意識之外的對象“還給”了意識。就此而論,先驗自我通過先天認識形式(知性范疇)而實現了經驗世界的統一性,或者說,經驗世界的統一性或現象的統一性乃源于自我意識的統一性。

只有一個經驗,其中一切知覺都被表現為處在普遍的且合規律的聯系中,就像只有一個空間和時間,顯象的一切形式和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一切關系都在其中發生一樣。當人們談論不同的經驗時,這只不過是不同的知覺罷了,這是就它們都屬于同一個普遍的經驗而言的。也就是說,種種知覺普遍的和綜合的統一性恰恰構成了經驗的形式,它無非就是顯象按照概念的綜合統一性。(7)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譯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34頁。

由此,康德將先天性解釋為“先驗的”(transzendental):所謂先天認識形式并非來源于經驗,乃是同時構成了經驗的先天條件的東西。然而也正因為如此,先天認識形式既是經驗和知識的條件,也是對它們的限制,我們只能認識經驗對象,無論是意識之外的事物自身,還是意識之中作為最高的先驗根據的先驗自我,都不是認識的對象。康德通過這種不可知論一方面強調了人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亦為形而上學的超越理想留下了余地,把形而上學的根本理想從認識領域轉移到了道德領域,但也因此面臨著新的難題。

康德重新區別了本體與現象:關于自然我們的確可以形成科學知識,但是我們所認識的自然不過是現象,而現象之為現象畢竟不是終極之物,在現象之外總要有引起現象的東西,我們可以稱之為“本體”。對于形而上學來說,現象是感覺之物,本體則是思想的認識對象,而在康德看來,本體的確是思想的對象,但卻不是認識的對象,因而只是一個消極意義上的“界限概念”,它標志著我們認識的界限,其積極意義僅在于實踐理性的領域,唯有自律的意志具有本體的地位。然而,盡管形而上學以本體作為認識的對象是成問題的,但是它們的理論自身是可以自洽的:本體是現象存在的基礎和根據,現象則是本體的顯現。而在康德哲學中,本體與現象之間的關系卻是難以自洽的,這不僅體現在本體僅僅是思想的對象因而是不可知的,而且本體與現象分屬兩個服從不同法則的領域,現象并非本體的顯現:經驗世界作為現象界服從的是知性的自然法則,作為本體的意志所遵守的理性法則是對于人類理性這種有限的理性存在表現為“應該做什么”的道德法則。這意味著現象界服從于自然法則而并不服從道德法則,出于道德法則的道德行為一旦出現便落在了現象界中從而受自然法則的制約。倘若如此,不僅道德行為是不可能的,而且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亦不可能形成統一的“純粹理性的體系”。解決這個難題,是《判斷力批判》中合目的性原理的任務。

康德認為,對于我們的全部的認識能力(理論理性)來說,在“超感性的東西”上面,“既不能為知性概念也不能為理性概念擁有一個用于理論認識的領域”,“我們的理論知識絲毫也沒有由此擴展到超感性的東西上面去”(8)康德《判斷力批判》(注釋本),李秋零譯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導論,第9頁。。雖然如此,當意志作為自律的本體時,它就是超感性的。現在的問題是,在作為感性東西的自然概念領域和作為超感性東西的自由概念之間有一道明顯的鴻溝,以至于從前者到后者不可能有任何過渡,就好像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前一個世界不能對后一個世界有任何影響。但是,后一個世界畢竟應當對前一個世界有影響,因為自由概念應當使通過它的法則所提出的目的在感性自然中成為現實。“因此,自然必須也能夠這樣來設想,即它的形式的合法則性至少與要在它里面造就的目的按照自由法則的可能性相協調”(9)康德《判斷力批判》(注釋本),李秋零譯注,導論,第9頁。。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在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之間尋求過渡的可能性。在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之間彌合鴻溝,使實踐理性與理論理性的“過渡”成為可能的“中介環節”就是判斷力,不過不是規定的判斷力,而是“反思的判斷力”。區別于規定的判斷力,反思的判斷力有一個范導性的先驗原理——合目的性原理。當我們把由自然的機械因果律統治的自然“看作”是一個合目的性的統一整體時,道德法則作為人類理性的動機而做出的目的活動,與服從于機械因果律的自然,便有可能協調一致,至少一個遵從道德法則做出的道德行為在服從于自然法則的自然界中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很顯然,這不是僅憑人類理性自身就可以實現的。實際上,當康德稱判斷力的作用是“溝通”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中介環節”的時候,問題并不僅僅是“過渡”,我們似乎不能簡單地把判斷力看作是連接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第三者”,它實際上涉及到對康德批判哲學作為“純粹理性的體系”的整體理解。具體說來,它涉及到自然的整體統一性,莊振華教授稱之為“世界的根本秩序”問題(10)莊振華《康德“目的”概念析義》,《北京社會科學》2014年第12期,第81頁。。

康德揭示了形而上學誤入歧途的要害:試圖以某種先驗原理(自由因)來彌補經驗原理的局限。按照康德的看法,我們在自然界中能夠發現的只有自然因果律,以某種先驗原理來解釋自然宇宙是沒有根據的,于是他對于形而上學的自由因做了實踐理性的解釋。然而如前所述,康德以自我意識的統一性作為現象的統一性的根據,但是如果現象僅僅服從于自然因果律,那意味著這個統一性仍然是需要解釋的,而更重要的是,實踐理性的自由的因果性與理論理性的自然的因果性如何協調一致的問題。如果道德法則只能影響思想(動機)而不能決定身體(行為),它們分別由兩種不同的法則支配,那么作為自由的因果性的“自由因”便不能成為處于自然法則限制下的行為的真正原因。于是,康德以反思的判斷力要求合目的性作為范導性的先驗原理,以有機體作為“例證”,論證了自然的合目的性可以作為我們看待自然的一種方式,既說明了自然具備滿足實踐的目的活動的條件,亦由此而使自然成為了一個具有統一性的整體,從而使“純粹理性的體系”得以完成。如前所述,自然亦即現象的統一性來自先驗自我的統一性,然而僅僅服從于自然因果律的自然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形而上學面臨的難題同樣擺在康德的面前。如果我們可以把自然看作是一個像有機體一樣的目的論的體系,那么判斷力的合目的性原理就不僅僅是溝通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中介環節”,而且作為一個整體性的結構乃是 “覆蓋”到自然的合規律性之上的“世界根本秩序”,由此自然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既然自然是一個合目的性的整體,我們就可以追問這個合目的性的整體的最高目的以及創造的終極目的。按照康德的看法,自然的目的論體系的最高目的是人的文化。如果要進一步完善這個目的論的體系,我們還必須解釋這個“最高目的”的目的,它必須是無條件的超感性的東西,因而不能是自然中的任何有條件的東西,所以康德稱之為“創造的終極目的”,這就是人類理性中的德性。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而無條件的德性需要上帝的存在,所以自然神學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有一種倫理神學。對康德來說,若非如此我們就不能解釋清楚實踐理性對于理論理性的優先地位,自由如何是純粹理性的體系的“拱頂石”,乃至道德如何既是可能的也是現實的;更進一步說,形而上學如何是可能的。

康德試圖構建的形而上學與以往形而上學的不同之處在于,他不是僅僅引入某種形而上學的自由因作為自然的充足理由,而是把自然之整體看作是一個目的論的體系。對人類理性來說,自然從來不是單純的自然世界,人的世界是一個“文化世界”,這個“文化世界”指向一個“道德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純粹理性的體系”最終體現為一種道德目的論。

那么,康德是如何解決超越問題的?這與康德對于transzendental與 transzendent的區分密切相關。

三 先驗與超驗

如前所述,形而上學雖然歷史悠久,但卻是很晚才“成熟”的學科,它誕生于希臘哲學,孕育于經院哲學,成熟于德國古典哲學之中。

形而上學在經院哲學晚期形成了兩個分支,即普遍形而上學與特殊形而上學,康德執意在transzendental與 transzendent之間做出區別,乃源于他對于形而上學這兩個分支的批判反思。但凡了解康德哲學的人都大致知道這兩者的區別,但是在如何翻譯這兩個概念的問題上學界存在著長期的爭論。相對而言,“先驗的”和“超驗的”是比較流行的譯名。

在拉丁語中,超越(transcendere)多與“內在”相對,如果主體/意識/經驗是“內在的”,那么“超越”即超越于主體、意識、經驗之外,所以在康德哲學中,transzendent通常譯作“超驗的”,transzendental則譯作“先驗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康德的transzendental(先驗的)乃是超越與內在的“調和”,其創意在于把transzendental的主要含義看作是獨立于經驗同時構成經驗之條件的先天認識形式,由于它們并非源于經驗,因而相對于經驗是“超越的”,但由于它們作為主體的先天認識形式并非外在于經驗,而是使經驗成為可能的條件,所以也可以說是“內在的”。竊以為transzendental在康德這里之所以仍然具有“超越的”的含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并非僅僅是“屬人”的,故而康德的“知性為自然立法”和“理性為自身立法”不能被說成“人為自然立法”和“人為自身立法”(11)張志偉《究竟是“人為自然立法”還是“知性為自然立法”?》,《天津社會科學》2022年第6期,第22-28頁。。

康德區別了transzendental與transzendent,但這并不意味著transzendental沒有“超越的”的含義,同樣亦不意味著transzendent沒有積極意義。在某種意義上說,將transzendental譯作“先驗的”,的確難以體現其中“超越的”含義,更何況康德也在“先驗對象”、“先驗原理”等含義上使用transzendental,而在這些概念中“超越的”的意思是明顯的,這或許是人們不滿意“先驗的”譯名的原因之一。毫無疑問,“超越”(Transzendenz)是形而上學的根本訴求,transzendental的主要含義僅僅是經驗和知識的先天條件,而且構成了對經驗和知識的限制,即使含有超越的成分也不可能滿足形而上學的理想。須知,康德哲學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經驗和知識的限制為形而上學之超越的理想留有余地:

超出經驗對象之外,因而關于作為本體的事物,思辨理性就被完全正當地剝奪了一種知識的一切積極的東西。……思辨理性所做的事情就是這些,它保全了本體的概念,亦即保全了思維這種本體的可能性,乃至必要性,而且舉例來說,它從消極方面來看針對一切責難拯救了自由,亦即假定與純粹理論理性的那些原理和限制完全相容的自由,卻對于這樣的對象沒有提供任何確定的東西供認識,因為它毋寧說完全切斷了這方面的一切希望。(12)康德《實踐理性批判》(注釋本),李秋零譯著,第41頁。

康德把希望留給了實踐理性,他領著我們“繞圈子”,以自由的可能性顯示道德的可能性,反過來以道德法則的實在性證明自由的實在性,并且通過自由“復活”了形而上學的超越對象:

自由的概念,就其實在性通過實踐理性的一條無可置疑的法則得到證明而言,如今構成了純粹理性的、甚至思辨理性的一個體系的整個大廈的拱頂石,而作為純然的理念在思辨理性中依然沒有支撐的其他一切概念(上帝和不死的概念),如今就緊跟它,與它一起并通過它獲得了持存和客觀的實在性,也就是說,它們的可能性由于自由是現實的而得到了證明,因為這個理念通過道德法則而顯示出來。(13)康德《實踐理性批判》(注釋本),李秋零譯著,第1頁。

在某種意義上說,康德將形而上學的自由因落實到了實踐理性的意志之上,從而為transzendent開辟了新的積極意義。然而,如果transzendental出于理論理性,transzendent出于實踐理性,這是不是說超越都出于人類理性,只有所謂“內在的超越”而沒有“絕對的超越”?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僅就道德法則而論,康德一向強調道德法則是對于一切有理性者普遍有效的法則,“因此,這條原則并不僅僅局限于人,而是涉及一切具有理性和意志的有限存在者,甚至也包括作為最高理智的無限存在者在內”,只是對于前者而言法則具有命令式的形式而已(14)康德《實踐理性批判》(注釋本),李秋零譯著,第31頁。。但是,無論有限的理性還是無限的理性畢竟都是理性,而且康德不是從“最高理智的無限存在者”,即上帝的角度,而是從人類理性的角度“推測”或“引出”超越性,他始終恪守超越的形而上學是不可能的立場,所以從“絕對的超越”的角度看,康德的所謂超越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超越,至少不能滿足基督教神學的“絕對的超越”。

傳統形而上學意義上的超越以超越與被超越者的等級秩序為基礎,這意味著這個等級秩序是斷裂的而非貫通的,因而超越與內在是矛盾關系。康德試圖“調和”超越與內在,然而在傳統形而上學看來,“內在的超越”是明顯的悖論,所以康德的調和并不成功(15)張汝倫《超越與虛無》,《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第35-51頁;張汝倫《論“內在超越”》,《哲學研究》2018年第3期,第81-89頁。張汝倫教授從哲學史上詳細地剖析了超越的問題,深入分析了所謂“內在超越”的問題,本文受益匪淺,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雖然如此,康德的“調和”卻影響深遠,使得“絕對的超越”逐漸淡出哲學,他將笛卡爾開創的主體性原則貫徹到底,嘗試從主體的立場出發構建形而上學,從而解決超越的難題。大致可以說,類似從“絕對的超越”轉向了“內在的超越”,這對于其后繼者尤其是黑格爾完成形而上學的體系構建工作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總而言之,康德的“轉向”既凸顯了“絕對的超越”是不可能的,也凸顯了“內在的超越”的難題,或許正是因為如此而決定了形而上學的“命運”:形而上學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完成,也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終結。

“超越”與“內在”相對,其中隱含著兩個方面:人的有限性與對象的超越性。基于人的有限性,超越于人的對象或境域是“絕對的超越”,然而超越問題的提出意味著人在尋求通達超越對象或境域的方式。如果我們要在哲學與宗教之間劃一道界限,哲學要求保持其自身為“此岸”,宗教則始終指向“彼岸”,那么形而上學作為基督教神學與希臘哲學的融合則是“跨界”的。就此而論,近代哲學因為主體性的原則而逐漸使形而上學回歸了哲學的立場。由此觀之,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無論積極意義還是消極意義,康德對超越的重新解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 結語

在某種意義上說,康德從“絕對的超越”向“內在的超越”的轉向,預示了傳統形而上學試圖克服虛無主義的工作終將以失敗而告終(雖然康德本人似乎并沒有直接討論虛無主義的問題)。雅可比揭露康德哲學將導致虛無主義,自有其道理(16)羅久《純粹理性的虛無主義——論雅可比的康德批判及其信仰主義哲學》,《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第24頁。,然而康德意識到“絕對的超越”在哲學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轉而尋求某種“內在的超越”,這畢竟也是克服虛無主義的一種嘗試。其實,自17世紀科學革命之后,歐洲開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軸心時代形成的各個文明理念就開始沒落了,與虛無主義的遭遇是遲早的事。就此而論,如果我們不能接受科技文明時代虛無主義的后果,又無法持守純粹的信仰,那么康德哲學就是我們可以不斷返回去思考的理論資源。值得深入反思的問題是,我們究竟如何才能走出“布里丹驢子”的困境,在形而上學和虛無主義之外另辟蹊徑,尋覓一條生路,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根本問題。

猜你喜歡
經驗
2023年第5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23年5期)2023-03-18 01:17:10
2023年第4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23年4期)2023-03-17 02:50:48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樂淘淘“先進”經驗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小經驗試試看
中國蜂業(2018年6期)2018-08-01 08:51:14
國內外環境保護的經驗、做法以及給我國的啟示
中國市場(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39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都市麗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2
辨證治療久瀉經驗
中醫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色综合激情网|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一级在线毛片| 91福利片| 一级毛片高清|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亚洲h视频在线|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亚洲精品老司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亚洲乱伦视频| 亚洲第一色视频|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v|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色爽网免费视频|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第页| 国产xx在线观看|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999精品在线视频|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人妖在线|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中文纯内无码H|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欧美国产三级| 亚洲午夜天堂|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伊人激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