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戰,魏冬東,余建國,馬梅梅,李夏莉
(寶雞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721004,陜西寶雞)
陜西省寶雞市是國家重點裝備制造業基地,以鈦及鈦合金、機床工具、汽車及零部件、石油裝備等為代表的一批裝備制造企業實力強勁,在全國占有一定地位,已發展成為裝備制造業強市。近年來,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支持下,寶雞市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農機作業水平快速提高,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2022 年,全市擁有農機總動力267萬kW,農機擁有量為25 萬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已達到85%,農機裝備在服務“三農”、促進全市農業現代化中發揮了突出作用。但是,寶雞市的農機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沒有跟上現代農業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的發展趨勢,先進適用的農機具研發生產還不能適應當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求。
寶雞市農機化和農機裝備制造業起步和發展于解放后至上世紀80 年代,從制造和使用新式農具起步,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在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方針政策的支持下,有條件的社隊基本都成立了拖拉機站,每個縣設有農機研究所、農機修造廠、農機公司、農機化學校、農機管理監理站等,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機科研教育、維修供應、鑒定推廣體系。在農機裝備制造方面,寶雞拖拉機廠生產的“寶雞-15” 小四輪拖拉機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暢銷西北,本地農機生產企業生產的各類農機產品基本可以滿足寶雞地區農業生產需要。
20 世紀80 年代由于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的實施,分田到戶,土地規模變小,農機由大中型變為小型。農機工業由于管理經營體制落后,適應市場經濟和技術能力差等原因,步入了“弱、小、散”的境地,能夠維系生產、艱難生存下來的寥寥無幾,岐山縣農機修造廠是全省僅剩存的一家農機修造企業。
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進程的加快及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寶雞市農機工業呈現回升發展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農機生產企業25 家,分布在10 個縣區。其中岐山縣5 家、鳳翔縣4 家、高新區4 家、渭濱區3 家、扶風縣2 家、隴縣2 家、陳倉區2家,金臺區、千陽縣、鳳縣各1 家。據調查,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目前,正常生產的農機生產企業僅15 家。
生產有8 類24 種產品,主要是播種機、鏵式翻轉犁、山地拖拉機、蔬菜移栽機、蔬菜穴盤點播機、自走式遙控多功能植保機、果園作業平臺、農用水泵、大棚卷簾機、鍘草機、糧食清選機等。
在省市農機部門有限的國家財政資金和技術支持下,寶雞市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的農機制造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研制成功山地拖拉機、蔬菜移栽機、蔬菜穴盤點播機、自走式遙控多功能植保機、果園作業平臺、果園施肥機等一批該市農業產業發展急需、適合實際的新型農機產品,填補了農業產業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的空白,為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機械化水平、促進產業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與山東、江蘇等國內一些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強市相比,寶雞市農機裝備制造業發展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經營效益差,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低。據調查,寶雞市農機制造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值較低,企業經營效益較差。多數企業生產低端的播種機、卷簾機、小水泵等產品附加值低的農機產品,生產量和產值較低。年產值最高的陜西扶龍機電有限公司年產值5 000 多萬元,利潤150 多萬元。除鳳翔新民金屬工藝廠、扶風永恒農具廠部分產品形成系列產品外,多數企業只有兩三個產品,產品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因而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
(2)生產條件和加工設備落后,缺乏核心技術,產品技術含量低。多數農機制造企業的農機產品以配套農具為主,技術水平處于20 世紀八九十年代,技術含量較低,加工設備落后,工藝規范標準低。國內同類產品生產廠家多,市場競爭激烈,市場容量有限,嚴重影響了市場規模的擴大和企業效益的提高。
(3)產品上下游配套產業鏈不完善,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差。由于生產規模所限,農機產品所需的發動機、液壓件、電氣設備等配套件當地基本不生產,都需要外購,物流、采購等費用大,產品生產成本高。
(4)高端農機開發技術難度大、人才匱乏、投入高、見效慢,企業投入研發的積極性不高。目前,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果園、蔬菜等特色產業的田間耕作、施肥、植保等作業基本已實現機械化,但在果園修剪、授粉、疏花、疏果、采收,蔬菜移栽、采收等環節還基本采用人工作業,用工量大,生產成本高。研發這些替代人工作業的短板高端機械,技術難度大、投入高、見效慢。研制這些高端產品需要高端技術人才,但是,農機工業由于整體效益差,吸引不到高技術人才就業,高素質的研發人員短缺,因此,企業投入高端農機研發的積極性不高。
(5)政府對農機制造企業的扶持力度偏小。由于受財力限制,近年來,省級財政每年支持農機工業新機具研發的項目資金很少,市級財政沒有農機專項研發和推廣資金。農機新產品的研發要經過需求調研、產品設計、樣機制造、試驗測試、改進定型、鑒定推廣等多個環節,資金投入大,研制開發的資金大部分需要企業來承擔,嚴重制約了企業研發新品的積極性。同時在機具推廣方面,受政策影響,大多數新研發的機具不能進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享受不到國家農機購置補貼。
為促進寶雞市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快速發展,補齊發展短板,助推寶雞市現代農業發展和工業強市戰略實施,特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對策與建議。
要落實好《寶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創新思路,主動作為,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寶雞農機裝備產業發展步伐。由政府牽頭,聯合財政、工信、農業農村等部門,成立寶雞市農機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司其職協調解決農機裝備制造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類問題。
農機裝備制造產業是服務三農的產業,在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設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新產品研發專項資金,把農機裝備制造產業納入農業產業化扶持的龍頭企業范圍,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同時,要對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在技術創新、品牌打造、市場開拓、人才培養上給予支持,增強全市農機裝備制造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國內外高端智能農機企業來寶雞投資,推進兼并重組,強強聯合,扶優限劣,走集團化發展道路。同時,帶動配套產業發展,盤活現有生產設施和資產,形成農機制造從主機到配套機具全產業鏈。
要針對農機化發展的短板,發揮寶雞市智能裝備制造業優勢,引導智能裝備制造強企進入農機裝備制造行業,走高端、智能化、信息化、差異化發展的路子,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政府資助企業引進高端技術研發人才聯合攻關,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研發一批農業生產急需、性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多功能、智能化、信息化高端農機新產品,打造寶雞高端農機品牌。
建立集農機制造、農機研發、智能農機展示、農機交易、農機倉儲配送為一體的高端智能農機產業園區,將分散的農機產業引入園區。通過舉辦高規格的農機展會,吸引國內外著名農機裝備制造企業入駐,發展產業集群,實現規模化生產、上下游產業配套,建成國內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高端智能農機制造園區。
結合寶雞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實際,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良地、良機配套,高標準建設蘋果、獼猴桃、設施蔬菜、畜牧養殖等產業智能化全程機械化產品試驗測試和技術示范推廣基地,為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術裝備產品提供試驗測試和技術示范推廣平臺,有效降低研發企業試驗測試成本,加快智能化農機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