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曉聰

蔡軍攝
都說人無完人,教師也一樣。我就是一個有很多小毛病的教師,這些小毛病有時候會成為教育契機。
半路接班不久,我發現班上大部分孩子的思維都很活躍,發言也很積極。但對于這種現象,我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學生自信、愛表現。憂的是大部分學生思考不深入,不愿意傾聽,發言時沒有點名就在座位上自顧自地說開了,毫無規則意識。對于高年段的學生來說,認真地傾聽,全面深入地思考很重要。
怎么改變這種現象呢?
一節語文課上,我請幾個學生發表意見后,準備做一個小總結。這時,我發現小A正和同桌講得起勁。于是,我停下來,靜靜地看著全班孩子,等教室安靜下來。
“同學們,胡老師有個毛病。”我環顧全班,頓了一下,繼續說:“當胡老師在課堂上發現有同學私下說話時,就會停下來看著講話的同學,直到全班同學都不再講話,胡老師才會繼續上課。對此,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請舉手發言。”
教室里變得異常安靜,大多數學生看著我,或許他們聽懂了我的話中之意。
突然,小A把手舉得高高的。我竊喜:“這個小A,平時挺喜歡插嘴,經常違反課堂紀律,剛才也是他講得最起勁。今天聽了我的話之后竟然還舉手了,是不是開竅了?”我趕緊請他站起來,沒想到,他卻說:“老師,你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小A的話直接讓我愣住了,大家都緊張地看著我。
我清了清嗓子,不緊不慢地說:“小A,很遺憾,老師并沒有覺得自己的壞毛病有什么不好,所以不打算改。不過,老師倒覺得,你上課坐姿隨意,又喜歡在老師講課的時候插話,這個壞毛病才是真的要改!”
全班同學都笑了。
“可是,你的毛病也要改啊!你不能停下來不說,你可以指出是誰在說話,否則,你不上課,我們就學不到知識了。”小A睜著一雙大眼睛看著我,大有我不改正就不行的架勢。
我知道,小A的話是有道理的。于是,我又說:“那我們一起改,好嗎?全班同學一起來見證!”
一天早晨,我靜靜地聽學生晨讀完畢,說:“請小組長把昨天的練習紙交上來。”一陣忙亂,小B告訴我:“老師,我的練習紙找不到了。”
“你怎么不提前跟老師說?”我嚴肅地說,“你忘記昨天小C也是因為練習紙不見了被老師批評了嗎?”
“你呀,總是這樣丟三落四的,這樣的習慣好嗎?”我頓了頓,說:“到走廊上反思10分鐘。”
小B沒有動。
“怎么啦?”我問。
“老師,您自己也經常丟三落四。上次您把我們的試卷落在家里,還有上上次您借了我的紅筆沒有還給我,還有……”小B看著我,倔強地說:“如果我丟三落四要反思,那您也要反思!”
從剛剛的嚴厲到現在的尷尬,沒有超過3秒鐘。我是該擺出老師的威嚴呢,還是承認自己的錯誤?我想了想,輕聲說:“你說得對,老師跟你一起到走廊上反思10分鐘。”
天上細雨飄飄,有時飄進走廊,打濕了我們的劉海,我卻感到很欣慰,因為今天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在走廊上反思了自己的缺點。事后,小B告訴我,這天和老師一起在走廊上反思,她感到很幸福!
從此,我借了學生的紅筆,會第一時間還給他們,答應學生的事情會記在備忘錄里。因為有一個學生教育了我。
六年級時,我碰到了小D這個特殊的孩子。說他特殊,是因為我發現小D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翹著屁股,扭著身子,坐不像坐,站不像站。我每天都要提醒他很多次,要他坐好,可是效果依舊不明顯。后來班干部告訴我,小D是班上身高最高的學生,但是原來的班主任每次都把他安排到第一排。看來這是一個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于是,我繼續讓他坐在第一排。
后來,我發現小D不僅上課不好好聽講,做作業的態度也很差。于是,我耐著性子和他談心,訓練他的各種習慣。
但是,半個學期過去了,小D還是原來的小D,一點也沒變。怎么辦呢?我邀請他午飯后一起逛操場。我說:“你看,不管是原來的班主任還是我,都很關心你,都把你排在第一排。”
“我不喜歡坐第一排。要不,老師您去坐坐看!看你會喜歡這個位置嗎?”沉默的他突然抬起頭說。
“第一排有什么不好嗎?”我很疑惑。
小D突然停住腳步,說:“老師,你去坐一下不就知道了嗎?”說完,氣沖沖地走了。
坐一下就坐一下,有什么了不起的。下午的數學課,我征得數學老師同意后,在小D的位置上坐了一節課。
坐在第一排,我“鶴立雞群”,旁邊的同學都比我矮一大截。數學老師也總是有意無意地盯著我,讓我如坐針氈。原來,坐在第一排的感覺并不好,特別是對于個子比較高的同學來說,更難受,難怪小D不喜歡這個位子。
這時,我開始反省:我自以為是的“愛”深深地傷害了小D的自尊心。我要讓他知道,他和別的孩子一樣,別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于是,我讓他坐到他應該坐的位置上去。
從此,小D坐到了最后一排,和喜歡打籃球的好友坐在一起。讓我想不到的是,自從小D坐到了后面,他變得遵守紀律了,聽講認真了,按時交作業了……
當然,我也變了,我學會了站在兒童的視角,學會了尊重兒童的認知,學會了關注兒童的需求,學會了眼里有學生,心里有學生。教書育人的路上,我和我的學生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