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全省一審服判息訴率91.05%,高于全國平均值1.6 個百分點;同期結案率99.8%,高于全國平均值5 個百分點……一個個數字背后,是浙江全省各級法院五年工作的“成績單”。
2018 年以來,全省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高起點站位、高標準要求,以思想建設年、質量建設年、作風建設年“三個建設年”活動為抓手,以政治建設、規范化建設、智能化建設、基層基礎建設“四項建設”為牽引,穩中求進、守正創新、擔當作為,形成了訴源治理“浙江模式”、數字法院建設“浙江經驗”、營商環境“浙江標桿”、破解執行難“浙江實踐”、行政爭議實質化解“浙江方案”、破產審判“浙江探索”、人民法庭建設“浙江樣本”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司法成果,受到最高法院和省委的充分肯定,贏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
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等主題,創新舉辦“院長論壇”“法官論壇”,用正確思想統一認識,引導廣大干警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支部建在庭上”,充分發揮黨支部管思想、管干部、管業務、管落實的實質化功能。全覆蓋開展政治督察,確保“總書記有號令、上級有部署、浙江法院見行動”。
第一時間出臺司法服務保障“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區”“兩個先行”等意見。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堅持辦案與服務并行、懲治與保護并重、打擊與防范并舉,開展助企紓困專項行動,幫助3632 家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審結破產案件1.6 萬件,化解不良金融資產3469.7 億元、盤活土地51.8 萬畝、房屋3880 萬平方米,安置職工10.4萬名,有力促進騰籠換鳥、轉型升級。
發揮省法院黨組的領導作用,強化上級法院和院庭長對辦案工作的管理、指導和監督責任,連續5 年開展司法質量監督大檢查,深化打擊虛假訴訟、打擊拒執、打擊擾亂訴訟秩序、清理長期未結案等專項行動。全省法院一審判決案件改判發回瑕疵率降至0.08%,與2017 年相比下降2 個百分點;12 個月以上長期未結案件從2017 年的1.18 萬件降至382 件。

依托未成年人道德法治體驗館,南潯法院定期開展“守護少年的你”法治研學活動。
針對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問題,2018 年起,主動將法院調解工作置于黨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之中,助推“信訪打頭、調解為主、訴訟斷后”的縣級社會治理中心建設,讓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弭在萌芽。2018年,全省法院收案增幅由2017 年的14.8%下降至3.4%,系10 年來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2019 年收案下降4.6%,系全國唯一收案下降的省份;此后持續穩步下降,收案總量從2017 年的全國第2 降至目前全國第8。
鞏固提升“杭州互聯網法院”“移動微法院”等創新成果,打造全生命周期司法平臺、全時空在線司法服務、全流域智能司法模式、全方位變革司法制度的“全域數字法院”。全省106 家法院、1.5 萬名干警在同一平臺上辦案辦公,每年為群眾提供在線服務近5 億次。“移動微法院”從浙江走向全國,成為全國法院在線服務的總入口;“浙江全域數字法院”被省委列入數字化改革7個重大標志性成果之一。

法官通過“共享法庭”線上審理案件。
在全國率先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行政爭議調解中心”,協調化解近40%的行政案件,一大批涉及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行政爭議得到妥善處理,有力推動法治中國示范區建設。
依托數字化手段,把指導調解、化解糾紛、線上訴訟、普法宣傳等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打造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層陣地,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一站式多元解紛、一站式基層治理的最小支點。建成共享法庭2.7 萬個,指導調解20 萬件次,化解矛盾糾紛15 萬件,普法宣傳5.2 萬場293.7 萬余人次,得到基層和群眾的廣泛好評。
創新推進“執行一件事”集成改革,將“智慧執行”系統對接自然資源、稅務等20 余個部門的業務系統,實現不動產拍賣過戶“一門聯審、一窗辦理、一次辦結”,司法拍賣用時縮短40%以上,平均辦證用時由20 天縮短至2 天,最短1 小時。出臺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強執行措施”的13 條意見,持續開展打擊拒執專項行動,2022 年審結拒執罪案件1029 件,同比上升28.3%。
堅持抓早抓小、自我革命,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清廉法院建設。大力弘揚英模精神,杭州知識產權法庭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寧波鄞州法院黃文娟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2022 年 度法治人物”。

寧波鄞州法院黃文娟獲評“2022 年度法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