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巖
(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中國夢”是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現實與未來三者回顧、審視與展望的基礎上提出的偉大理論構想?!爸袊鴫簟钡睦砟钜唤泟撋彤a生巨大的理論吸引力,成為凝聚中國人民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精神資源,引領著中國人民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昂揚前進。
如今,“中國夢”偉大理論構想提出已經十年了,雖已產生許多關于“中國夢”的理論成果,但仍有許多具體的理論需要進一步深化、拓展與詮釋,有待進一步系統、完整、持續的開展理論架構工作。因此,尋找理論資源、深化理論內涵、拓展理論活力、架構理論體系,成為當前的重要使命。本文正是基于此種目的對“中國夢”進行的一次系統理論架構。
“中國夢”是對中華民族未來發展道路的精神構想,具有深刻的理論蘊涵。為了更真切地理解“中國夢”,首先須對其詞源做一基本的分析。
“夢”字本義是人在睡眠時潛意識生成的圖像、聲音、場景及思維的混合?!皦簟笔莻€體意識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直伴隨著人類前行的歷史。亙古以來,對于“夢”的神秘探求一直構成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成為人類文化起源、拓展、綿延的一部分。按照弗洛伊德的見解,“夢”是潛意識愿望的達成,是潛意識中流溢出的欲望、動力的一種景象式的隱喻再現,是個體未曾意識到的欲望、觀念的一種圖像化顯現。
在原始時代,“夢”曾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人的行動。后來,人們在對“夢”的不斷追尋過程中慢慢產生了“夢想”。從此,“夢想”代替了“夢”,成為人類行為的主要精神動力?!皦粝搿辈煌凇皦簟?,“夢”多是不自覺地進行的,而“夢想”則具有可覺知性及行為促動性。同時,“夢想”又與“夢”緊密相聯,“夢想”多是在“夢”的基礎上凝練、反思、提取、定向、升華而成,是個體或群體心底最真實理想愿景的凝縮與提煉?!皦粝搿笔莻€體或群體設定的理想、信念及愿景,是人類精神生活中最富神秘色彩、最具象征意義、最具行為動力的形而上支柱。中國世俗社會中的“夢寐以求”“夢想成真”之類的語詞,都洋溢著對“夢想”價值的贊美。
從本質上講,“中國夢”的“夢”更應取“夢想”之義,應理解為理想、信念、向心力及凝聚力,是理想信念的另一種表達及展現方式,是理想的另一種語詞呈現,是人們對未來的想象或憧憬,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人們所堅持信守的觀念。它從根底上支配著人的行為及未來道路選擇。而此處的“中國”應理解為“中國”的國家、民族與人民三者的統一;“中國夢”就是中國、中華民族、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持有的精神夢想。
2012 年11 月29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的展覽時提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边@是“中國夢”概念產生的雛形。2013 年3月17 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式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九次提到“中國夢”。從此,“中國夢”的概念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引發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在理論界引起熱烈反響。
按照張明的觀點,從國家層面講,“中國夢”是國家的“富強夢”;從民族角度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夢”;從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層面講,它是中國共產黨人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政黨夢”;從個人層面講,它是個體實現幸福的“人民夢”?!啊袊鴫簟瘡谋举|上而言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民族夢想的延續與發展,也是中國人民單個具體夢想的凝練與提升,其在本質上是‘國家夢’‘民族夢’‘政黨夢’與‘人民夢’的有機統一。”“是集體夢想與個體夢想的綜合交融?!盵1]在雷驥看來,“中國夢”主要包括強國、富民、公平、和諧四個層面的基本內涵,其中,“強國夢是前提,富民夢是基礎,公平夢是關鍵,和諧夢是歸宿”[2]。
作為中華民族的整體之夢與全體人民的個體之夢的融合,“中國夢”體現了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統一,是國家權力與人民權利的統一,國家、民族和人民三者理想的統一?;仨袊鴫籼岢龅氖辏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殷實的物質生活、更豐富的精神享受、更優美的生態環境交織成新時代中國壯闊的現代化圖景。在現階段,“中國夢”突出表現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中國夢”的實現過程就是以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為底蘊支撐,實現馬克思主義科學理想與中國傳統理想相融合的歷史追尋過程,始終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
“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同時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引領。“中國夢”一經提出就在全國范圍內贏得廣泛關注,展現出巨大的理論價值及思想魅力。而“中國夢”的價值主要體現為:道路引領價值、信念激勵價值、心力凝聚價值及發展提升價值。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共同構筑的精神理想,它的首要價值在于道路引領。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過程中的理論成果,“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理想和中國傳統理想在新時代及實踐背景下的相融與相契。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精神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構成了“中國夢”的基礎與保障,而“中國夢”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與完善明確了前進方向,增強了發展動力。[3]在胡宇南和吳滿意看來,“‘中國夢’的理論價值在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與充實,實踐價值在于有助于‘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引領和實現”[4]。
“中國夢”具有道路引領的價值,亦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也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因為道路決定了方向,道路標明了旗幟?!爸袊鴫簟钡睦砟顩Q定了它是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一種鄭重表達,是對社會主義理想及信念的再確認。
“中國夢”不僅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信念。它是對中國社會終極價值目標的鮮明表達,具有巨大的精神激勵價值。“‘中國夢’科學地回答了新時期我們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理想,怎樣實現理想’、‘樹立什么樣的目標,怎樣實現目標’的時代問題。它以‘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為主線,凸顯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的價值特征;它推動了全球經濟危機下人們普遍精神萎靡的文化重塑;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盵5]
“中國夢”不僅體現了中國國家、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還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它的提出順應了時代潮流,順應了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目前,“中國夢”已經成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定信念。同時還成為鼓舞中國人民信心與信念的強大精神力量,能夠有效增強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信心,能夠有效增強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合力和信念。
“中國夢”具有凝聚心力的價值。“中國夢”有助于凝聚全體中國人民的向心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目標?!爸袊鴫簟蹦哿酥腥A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對中華民族生命歷程的整體認知和切身感受的基礎上提出的精神構想,體現了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它既是對中華民族整體發展目標的凝練,又是對中國民眾現實利益滿足的一種全新努力,能夠起到凝聚心力的作用。在雷驥看來,“‘中國夢’理論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國強’與‘民富’的共同期盼,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執政興邦與為民謀利的高度統一;體現了全國人民對‘公平’與‘和諧’的良好期盼,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塑造平等中國與和諧中國的高度統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預期,彰顯了共產黨人理論自覺和實踐自信的高度統一。”[2]
“中國夢”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能夠有效地將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來,是推動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努力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中國夢的感召之下,全國各族人民一定會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加自覺、堅定不移地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盵6]
“中國夢”既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又融匯了億萬民眾的個人理想。它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不竭動力。它能夠將各種分散的、離心的力量整合成向心力、凝聚力。通過力量整合、目標整合、利益整合,“中國夢”能充分保障人民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兼顧和包容了各階層的根本利益,把全國人民凝結成了‘利益共同體’”[7]。
“中國夢”還具有發展提升的價值。此種發展與提升,既有精神層面的提升,又有心理層面的提升,還有文化層面的提升以及現實實力方面的提升。
作為一種精神理想,“中國夢”在給中國人民以精神引領的基礎上,能夠促進中華民族整體性的精神追求。在心理層面,“中國夢”可以有效提升中國民眾的自信心,提升中華民族的心理發展動力;在文化層面,“中國夢”有助于提升國家及民族文化的軟實力;在現實實力方面,“中國夢”能夠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切實提高我國各個方面的實力。
作為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理想愿景,“中國夢”所要實現的發展主體兼顧了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發展、個人的發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四個方面。就時間維度而言,它既考慮到了現代的發展,又兼顧并規劃了未來的發展;就發展的維度而言,它充分注重政治的發展、經濟的發展、教育的發展、文化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態的發展。在發展性質上,它意在建設和諧社會,意在實現公平、和諧、可持續發展;在社會發展層面,它注重發展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意在建設福利社會,實現美好生活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就文化實力的提升而言,“中國夢”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爸袊鴫簟蓖癸@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解放的精神訴求,蘊含著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文化價值。它給當代消費文化、娛樂文化、享樂文化包裹中的人們帶來了新的破解之道與目標理想,意在消解當代人的異化困境與文化迷思,實現人的自我解放。
“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提出,乃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絕非憑空而生的,而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才孕育成熟的。就“中國夢”得以構筑的歷史向度來看,可以說它是“既成”與“未成”的統一。
早在春秋戰國之時,我國就有“大同社會”的理想?!抖Y記·禮運》中寫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贝撕?,“大同社會”成為歷代中國人追求的精神理想,構成了中國人心中所企盼的最美好的夢想。
然而,人類歷史早期的夢想只能存在于人們的主觀精神世界中,現實社會的生存邏輯一次次地撞碎古代中國人的夢想。可以說,“大同社會”在古代中國從未實現過,也從未達到實現“大同社會”所應具備的物質、技術、經濟、社會、文化積累。
近代以來,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的國門,列強蜂擁而至,中華民族飽受摧殘,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很長的時間內,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數代中國人不得不接受家國淪喪、山河凋敝、備受恥辱、痛苦掙扎的現實。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才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從此讓中國人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中華民族可以屹立在世界東方??梢哉f,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構成了中華民族筑夢歷程的第一個轉折點。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其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雖然解決了以往的民族危機與階級矛盾,但不得不承認我們依然落后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下,其艱難可想而知。無論是物質基礎、科學基礎、技術基礎、文化基礎,還是經濟基礎,我國都極為貧弱。因此,發奮努力、振興國家成為那個時代每個中國人最真誠的心理愿望與理想目標。但是,畢竟物質基礎、科學基礎、文化基礎太過貧弱,歷史包袱太過沉重,使得當時中國人雖有崇高理想、美好夢想及火一般的熱情,但畢竟夢想與現實差距太大,當時的中國并不具備“中國夢”形成的物質與文化基礎。
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筑夢歷程的第二個轉折點。正是這三十幾年的時間,為“中國夢”的實現積累了最豐富的物質及文化基礎,為“中國夢”的提出創造了現實可能。
正是由于改革開放,才使得我國的物質水平、經濟水平、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科學水平、技術水平、軍事水平及公民文化素質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所有這些,一同構成了“中國夢”這一理念產生的前提基礎,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夢”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以上所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取得的重要成就,它們現實地構成了“中國夢”提出的前提基礎。可以說,“中國夢”正是建立在這些“既成”和“已成”基礎上。
改革開放使我國實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目標,1979 年到2002 年,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奔小康;2002 年到2012 年,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12 年至2020 年黨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決了延續幾代人的絕對貧困問題,完成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構成了“中國夢”這一科學理念形成的前期積淀與必要基礎,構成了“中國夢”得以產生的“既成”和“已成”前提。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面對成就僅僅滿足與得意是不可以的。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符合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華民族仍面臨一些不安與威脅因素。這些都真實地構成了中國進一步前進發展的必要動力,同時也只有將這些因素化為強勁的動力,才能真正實現進步與發展?!爸袊鴫簟睘橛犹魬鹛峁┝藦姶蟮木駝恿??!爸袊鴫簟钡拈L遠目標是要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階段性目標則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社會的終極價值目標基本實現,意味著中國社會從不發達社會到發達社會,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斎贿@并不意味著中國發展的終結,而是在更高階段上的開始。那時的中國也會面臨新的問題,但那已經不是發展中的問題,而是發達后的問題。這是與發展中的問題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中國夢的意義正在于此?!盵6]“中國夢”提出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理想目標,目前還處于“未成”狀態,有待通過努力來實現。雖然是一種“未成”狀態,但它一旦凝結成夢想,就具有凝聚力量,能夠促進“未成”目標的達成。因此,“未成”作為目標,客觀上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總之,“中國夢”是在“既成”與“已成”基礎上產生的,但同時它還處于“未成”的狀態。而且,正是立于“既成”和“已成”的基礎上,才保證“中國夢”的合現實性、可實現性,而不是空泛性、虛幻性。同時,“中國夢”沒有止于“既成”和“已成”,而要努力去實現“未成”。具體而言,“中國夢”的提出之時,中國正處于這樣的發展階段,也就是中國從國家不富強、民族未振興、人民不幸福到國家比較富強、民族正在振興、人民比較幸福,到國家很富強、民族已然振興、人民很幸福這三者的中間階段。而且,中國正朝著第三個階段邁進,并將第三個階段設定為擬實現的夢想及發展目標。
任何前進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曲折,但唯有經歷曲折才能最終成功。天下萬事萬物均是如此,都須經歷一系列曲折的磨難、阻礙與考驗,才能最終有所“成”。無論是個體之成人也好,還是國家與民族的開物成務,均需如此。
對于“中國夢”而言,它所構筑的美好理想是自不待言的。從“中國夢”的提出到實現是一個需要凝聚全國人民信心與力量,需要時間、實踐與磨礪的過程。此過程的每一步、每一階段均須艱苦奮斗、努力拼搏、齊心合力,均須關注可能存在的問題,預防可能發生的意外,并對這些因素都有充分的關注、考慮及準備。正所謂“凡事預則立”,唯有積極準備好每一個細節,才有良好效果的達成。
目前,雖然我國經濟高度發展,并已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二的國家。但是,“在國家實力穩步增長的同時,中國內部社會的變革引起社會利益的分化,整個國家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生態環境建設等壓力?!盵8]這些壓力,以及其他一切阻礙現代化的消極因素,都構成了“中國夢”實現過程中的“曲”,而唯有解決好這些“曲”,才能真正有所“成”。
正所謂,“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好的理想需要一步步踏踏實實的努力;需要具備憂患意識;需要關注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需要關心群眾,貼近群眾,走近群眾,傾聽百姓的心聲,解決百姓最關注的問題;需要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生態和諧、科技進步、軍事提升、文化自信的和諧與共生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夢”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后提出的。在“窮”的問題解決后,“公平”與“幸?!钡膯栴}又擺在了眼前,成為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此時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應當是“兼濟天下”。但如何才能實現“兼濟天下”,仍構成了一“曲”。因為理念付諸實施并取得良好效果,都會遇到很多現實具體的困難,而唯有解決這些困難,才能有新的發展與突破,才有“中國夢”的實現。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曲折,而唯有曲折才有磨礪,才有成長,才能成熟,才有真正的發展與完善。誠如《周易》所言,“萬物曲成”,“先難而后獲”。唯其先難,才能克其難,才能終有所獲;雖有其難,但終將有所獲。
“中國夢”不是單個人的個人夢,而是整個中華民族全體人民共同的夢想。因此,“中國夢”的實現,不能靠單個人或少數人實現?!爸袊鴫簟钡膶崿F需要濟濟之士,需要全體民眾的和衷共濟,這里就突出了“和、衷、共、濟”的重要性。
此處,“和”突出了“和平”“和諧”與“和合”的理解?!昂汀笔紫葢斫鉃楹推???傮w和平是當代國際環境的大背景,同時,中國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中才能實現更好的、穩健的發展。那么,努力營造良好的、和平的國際關系與國際環境構成了“中國夢”實現的最基本前提?!昂汀逼浯螒斫鉃楹椭C,也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國家之間和諧、社會和諧、人際和諧,以及自我內心和諧。和諧才能化生萬物,才能成就偉業;和諧才有國家與民族的昌盛,才有人民的幸福?!昂汀痹俅慰衫斫鉃楹秃?。《國語·鄭語》中提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币馑际钦f,商契能夠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加以和合,以化導百姓?!豆茏印分幸策@樣寫道,“畜之以道,養之以德。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習,習故能偕?!币簿褪钦J為,畜道養德,人民就能和合;和合便能和諧,和諧方能團結。所謂“和合”,就是和而不同,就是將不同的因素、維度都融合在一起。就是在承認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差異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統一于一個共同體中,并克服共同體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實現整體效能的最大化。
在“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和平”“和諧”與“和合”。就是要實現國家間的和平、國內的和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實現民族的和合、人民的和合,最終發揮整個中華民族的合力,防止一切阻礙和平、和諧、和合的因素與現象發生。
“衷”也就是由衷、衷心,即全國人民能從心底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中國夢”。只有思、言、念、行四者都由衷而生,才是“中國夢”實現的最佳保證。也就是絕大多數的人民都能從心底認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指導,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絕大多數人民能從心底認同現有的社會制度、社會體系、社會治理、社會發展、社會目標。只有當民眾能夠將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統一起來,能夠將政治認同與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統一起來,能夠將價值認同與文化認同統一起來,才能實現“中國夢”所應具有的向心力、凝聚力。
所謂“共”是指共生、共同。所謂共生,是指我們目前所處的國際形勢,決定了我們只能與其他國家共存。在共存中既有和諧也有斗爭,既有矛盾也有互惠。在整體和平的國際環境背景下“共生”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也是最佳選擇。同時,“中國夢”也只能在“共生”背景下得以實現。
所謂共同,就是要匯聚全體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形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合力;就是要形成自我發展、社會發展、民族發展、國家發展的合力;就是要全體人民齊心合力,共同奮斗,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信念共同體。在相同的國家目標、民族目標、個人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生存、繁榮與發展。
此處,“濟”取多種含義,分別為“濟濟”“經濟”“兼濟”“共濟”。就“濟濟”的含義講,就是需要濟濟之士來加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具體實踐中來?!对娊洝ご笱拧の耐酢分兄v“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中國古代一直很重視“士”者階層,“士”也曾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此處“士”不是指古代意義的“士”,而是指凡是能夠真正向往于此、致力于此(中國夢)的人。也就是說,凡是能夠真正貢獻自己的智慧、力量、熱情、真誠與能力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士”。就“中國夢”的實現而言,需要眾多真正有志于此的有識之士,需要眾多整齊美好莊敬的有識之士,他們構成了“中國夢”實現的人力資源基礎。只有具備了濟濟之士,才能匯聚知識、智慧、才能、力量,才有“中國夢”早日實現之可能。
就“經濟”的意義講,此處“經濟”不僅指其現代含義,更指其中文的原始含義——“經國濟民”之義。“經國濟民”用現代的話講,就是既要管理好國家,還要服務于人民,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美好生活作為奮斗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所有這一切,都要以實現底層百姓的公平為前提,只有將國家管理與百姓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實現和諧發展。
就“兼濟”的意義講,還要兼濟天下。也就是實現“達”之后,還要實現“濟”的目標,實現“濟民”的目的,實現百姓的真正幸福。經國濟民也就是要將國家管理與百姓幸福統一起來。實際上,“中國夢”也正是要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基礎上,最終實現人民的幸福。
就“共濟”的意義講,就是要達到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共同實現偉大的目標。中國古語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人心齊,泰山移”。人多并非一定力量大,而在于人多心又齊,共同努力才能力量大,才能有合力?!肮矟本褪侨硕唷⑷撕?,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形成巨大的力量?!肮矟币簿褪且椭怨矟?,共克艱難,奔著共同目標努力奮斗,共同破除前進道路中的一切艱難險阻,努力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蘊含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艱辛探索和復興渴盼,展現出新時代中國人民為美好生活而鑄就的現代化圖景?!兑讉鳌は缔o上》有云:“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毕嘈湃坭T了全體中國人民夢想的“中國夢”一定會開物成務、日新盛德、生生不已。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的國家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民族振興,實現全體百姓的人民幸福。因此,需要和衷共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