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梅,李敏瑞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財會學院,云南麗江 674100)
考試無疑是檢驗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技能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如何保證考試結果公平、公正,成為教師和學生關注的重要課題。實行教考分離是信息時代下考試改革的重要創新[1]。對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來說,由于課程涉及的經濟業務相對復雜,知識點綜合性較強,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講透教學內容,同時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綜合分析的能力。現有的教考模式顯然難以滿足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實施教考分離,是未來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2]。
教考分離,就是把教學和考核拆分成兩個環節,教學環節由任課教師負責,考核環節則是通過建立完備的考核管理系統來實現,包括建立試題庫、系統自動組卷等。教考分離相較于教考合一來說,更有利于實現考試考核的公平公正。教師按照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人才培養方案等既定的計劃進行教學,確保教學質量的廣度和深度。題庫的建設也必須符合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學大綱的要求,以保證試題的可考性。考核評價環節將采用系統自動閱卷或集體閱卷、評分、考試分析、成績管理等,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在此制度下,能較好地避免學生只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的知識點,能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全面性。教考分離督促教師和學生形成更積極互動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學工作,更好地適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充分發揮考試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促使教學工作規范有序地進行。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在中級財務會計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入研究會計實務的課程,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有著較高的要求。自開設以來,該專業的教學取得了許多成績,已經培養了許多專業人才,但也存在難以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現象,這些情況顯示現有的教學方法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與時俱進。
首先,當前高級財務會計教學模式以“預習+講+練”為主,缺乏實操[3],由于課時較少,課堂的時間有限,課堂的重點在于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難以被調動。課上授課知識點講解較散,學生吸收效果差。課后的作業也是偏向于進行會計業務處理,學生進行分析、決策的機會較少。當前該課程缺少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實操的仿真實戰平臺,實訓也主要是進行會計處理,學生進行實操的機會很少。
其次,課程教學注重考核,不注重實際運用能力,學生的期末成績里期末卷面成績占比大,對學生起決定性影響的還是期末考試。 應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應注重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以及專業課程的實踐能力,過多地以期末卷面成績作為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制約了學生大腦的開發,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培養的學生缺乏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再者,高級財務會計的課程存在教學內容多、內容新等特點,且與中級財務會計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4]。但高級財務會計與中級財務會計并不是簡單的業務進階,而是要綜合判斷業務所處環境之后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進行可靠的處理。因此,要學好此門課程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較高。而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進還未體現出來。
在教考分離模式下,要求學生對知識點要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5]。因此,教學方法、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不僅要把基本知識點講好,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形成知識的整體脈絡。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創新與改進。注意,以下方法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融合各種方法,綜合運用,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
針對高級財務會計教學方法現狀及出現的問題,在教考分離模式下應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具體改進方法如下:
針對課堂講授重點知識后,學生存在理解難、積極性難以調動的問題,應當在課前引導學生預習相關知識點,課上啟發學生去分析、思考,最終追究到問題的本質,讓學生在分析和思考中掌握關鍵知識點。如在分析講解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原則時,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兩種確認和計量原則的適用條件。具體來說,到底是以公允價值計價還是賬面價值計價,需進一步判斷,一是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即對交換雙方來說是互惠互利的[6],二是計量屬性是否能可靠取得。若上述判斷均為是,同時滿足,則交換實質上就是一項商業交易,既然是交易活動,那就應該按照交易雙方都認可的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處理。也就是說換入的資產要視為購入的,理應基于公允價值計價,而換出的資產要視為賣出的,應像真正的銷售業務那樣去確認交換損益,表明交換過程中是有收益還是損失,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記錄交換損益的科目應依據換出的非貨幣性資產而定。而上述的兩個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為否,那這樣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就只是一個經濟事項,在會計處理時也就只能依據賬面價值進行處理[7]。
針對課上授課知識點講解較分散,學生吸收效果差的問題,在對具體知識點進行講解前應先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建立起整體思維后再對具體知識點進行教授[8],對每一模塊的知識進行學習時,先將整體框架搭建起來,然后再填充相關內容,目的是使得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學以致用。
如在編制合并報表的過程中需要建立整體思維,建立整體思維便于對編制調整與抵銷分錄等的理解[9]。編制調整與抵銷分錄的原因無非就是編制合并報表時打破了單一會計主體的假設,合并報表的編制主體變為了由母公司和母公司所能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構成的實體,是合并主體;而個別報表的編制主體假設不變,還是單一的企業,母公司或子公司是分離的個別主體。主體假設不同,那么報表編制的范圍和內容也要有所改變,這也導致合并主體下需把母子公司看作一個整體來考慮,合并報表在簡單匯總各方報表之后,需將內部往來或重復的數據進行調整或抵銷,這樣引導學生建立整體思維后,學生對后續的調整與抵銷分錄的編制方法也就更容易理解。
舉例來說,如甲、乙公司為同一集團內的公司,本期發生一筆甲、乙之間的商品銷售,甲公司在編制本公司的個別報表時銷售收入確認了12 000元,乙公司在編制本公司的個別報表時銷售收入確認了15 000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個別報表上的金額最終都會寫入到合并工作底稿中,也就是說在合并工作底稿的合計金額上記錄的銷售收入的金額為27 000元,也就是說對于企業集團來說,多確認了一次收入。因此在合并工作底稿上的調整與抵銷分錄時,要抵銷多確認的收入抵銷12 000元。這樣,學生在理解怎么抵銷的同時也能理解為何要抵銷了。整體思維的建立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性認知,進而能更好地把握所學的知識。而這種整體性認知是財會從業人員的重要品質,如果能在學校學習期間學生形成這方面意識,就可以,更快地適應崗位要求。
思維導圖是近年來教育界較為推崇的教學工具,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把握,結合思維導圖進行教學[10],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點時能清楚認識到在此知識點前學習了哪些知識點,在此后將要學習哪些知識點,學生就能較準確把握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什么。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每個模塊的知識有整體的理解。經過驗證,給學生總結思維導圖的方式也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歡迎。例如,在分析講解所得稅會計的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按以下邏輯進行學習:計算項目期末稅會差異并分類,判斷是否影響利潤、所有者權益、合并或其他,若影響利潤調整所得稅費用,其他影響不調整所得稅費用,調整所有者權益、商譽等。
近年來,思維導圖以其簡單實用的特性受到了許多教師的青睞,目前網上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教學視頻,可供教師、學生參考,也有許多免費的思維導圖軟件可供師生選擇。因此,該方法可以成為高級財務會計教學的重要工具。學生一般也對新的學習工具抱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學生之中也很容易推廣這種學習方法。
T型賬戶在會計實務中很實用,通過使用T型賬戶,可以簡化較為復雜的計算過程[11]。使用T型賬戶在計算一些相關的金額時可以做到又快又準,使用T型賬戶計算時還能給學生清晰地展現各項數據金額之間的邏輯關系,便于學生對各項數據的理解和分析,促使學生理解數據金額的來源。如,期末在外幣賬戶的折算過程中,可以先利用外幣賬戶的期初余額和本期發生額,通過T型賬戶分別將該外幣賬戶的外幣期末余額和折算后記賬本位幣的期末余額計算出來,然后用期末匯率和外幣余額計算得到按期末匯率計算的折合額,再將此金額與T型賬戶中的已折合成記賬本位幣的余額進行比較,就能快速計算出期末要調整的金額。用此方法分析外幣賬戶的調整額,不僅便于對需要調整的金額進行計算,還能更為清晰地給學生分析為什么要在期末對外幣賬戶的金額進行調整。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在其他很多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都能利用T型賬戶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使用T型賬戶進行分析研究,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思維模式,這在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中也能發揮作用。
案例式教學應貫穿整門課程[12],對于學生來說,此門課程的知識點較難理解,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相對較復雜,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相關案例,以便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和掌握。案例式教學是學生較容易接受的一種方法。在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融入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就能在具體的案例中對相對抽象、復雜的知識點有具體的認知。如,在講解商業實質的內容時可以加入相關案例。商業實質的概念較為抽象,如引入案例甲公司以其擁有的一項專利權與乙公司擁有的對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進行交換,交換后甲公司對丙公司由重大影響變為控制關系,乙公司換入的專利權能夠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在此交換后甲公司將換入的長期股權投資與其現持有的丙公司的股權相結合后能夠為甲公司產生更大的作用,對甲公司來說,換入的長期股權投資與換出的專利權的未來現金流量有顯著差異。對于乙公司來說,同理,換入的專利權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說明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間進行的資產交換是互惠互利的,因此,甲、乙公司之間的此項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在此門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相關案例深入地講解知識點。
實施教考分離模式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中勢在必行[13],也對教師和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14],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融入類似上述更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本質及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更好地掌握整門課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