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偉
(杭州市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 式 為 總 承包模式,即由承包商按照合同對項目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多個階段進行承包,負責工程質量、工期、成本等各方面管理。在市政工程項目規模較大且管理流程復雜的情況下,采用EPC模式進行工程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施工進度、質量等各方面管理需求,確保工程建設效果符合預期。但目前有關EPC模式下市政工程設計與管理的研究內容較少,多數研究停留在理論層面,因此,結合工程實踐提出有效的EPC設計管理措施,能夠為研究相關課題提供新思路。
拱康路應急改造工程地處杭州市運河新城單元,如圖1所示,位于運河新城東側,為區塊內重要南北向交通主干道路。作為新城控規單元、鐵路北站單元和康橋單元3個區塊進出道路,道路周邊地塊、交通和管網等功能隨著規劃調整發生了功能定位變化,因此,需要對道路進行應急改造,要求在改善道路交通和環境的同時,有效提高周邊居民生活質量。按照范圍道路分為拱康路和上塘路延伸段,前者長約883.956 m,標準段寬42 m,為雙向6車道城市主干路,后者全長約4975.039 m,標準段寬分別為36 m、43 m、45 m,為雙向4車道和雙向6車道城市主干路。

圖1 道路位置圖
工程采用EPC模式進行設計、施工,按照區塊規劃要求將道路定位為單元內南北向城市主干路,屬于框架性道路,需要對全線交通進行梳理,做好沿線主要交叉口處理。在河道線位經過調整的情況下,需要進行道路橋梁調整,在橋路北側開挖河道,就近布置雨水管道進行排水,按照規劃完成沿線管線遷改調整和公共設施翻新。由于涉及道路交通、給排水、公交、燃氣等多個單位,容易出現項目施工設計范圍不統一、相關單位要求未能有效傳達等問題,導致后期多次發生變更,引發設計返工和施工延誤情況。為解決問題,需要EPC承包方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對各專業信息交流進行統籌推進,編制科學、完善的設計方案,確保項目后續施工作業順利開展。通過組織各方開展協調會,確保參建單位意見得到充分表達,能夠明確項目設計要求[1]。
根據各單位的反饋可知,將拱康路當成是各區塊與主城區溝通的主要道路,對路面進行整體翻建,需要達到優化道路交通的目標。通過現場勘探、鉆孔取芯、彎沉檢測等工作,確認路面結構破損嚴重,需要將原結構層挖出新建,完成路面銑刨加鋪處理。在道路兩側存在較多建筑物的情況下,需要做好施工期交通組織,滿足居民正常出行需求。道路下方管線復雜,應結合管線間距進行合理設計,必要時進行管線改遷,并通過拆除紅線內建筑推進工程。此外,需要做好道路內外景觀規劃,盡量保留長勢好的喬木。EPC承包商需圍繞各單位要求加強與各專業討論,得出工程設計思路。在道路設計上,通過召開專家會議,決定按照重載車輛荷載對機動車道全路面進行翻新。根據公交公司意見,對道路沿線BRT站進行保留,可以通過保留現狀交叉口實現,但要求優化半徑不超250 m的路口,在車速低時不設置超高。在道路縱斷面設計上,在擬合標高基礎上進行優化,并對道路路面結構進行優化。在排水設計上,優化雨污水系統,結合物探資料,由道路、橋梁等專業提供平面線型及墩位,調整管線綜合平面設計圖。
在意見統一的基礎上,將拱康路作為重要的公交走廊和客流走廊,在提升道路通行功能的同時打造沿線活力街區,完成設計方案的系統編制。
首先,設計的道路工程保留現狀“人”字形交叉口,通過開展交通調查,采用TRANSCAD交通規劃軟件建立中觀交通模型EMME/2進行交通量預測,如圖2所示。分析可知,高峰小時現狀交通量為1 260 pcu/h,遠期將得到2 350 pcu/h,現狀路口通行能力不足,應按照60 km/h設計速度進行優化,確認交叉口范圍半徑至少達到250 m。針對三里洋路交叉口,對遷移公交站臺進行新建。

圖2 道路交通量預測模型
其次,根據道路彎沉檢測等結果可知,拱康路道路強度情況較差,結構強度不足的檢測點占據總數的41%,處于臨界強度的檢測點占總數18.5%,因此,以康橋路為界按照10 cm厚瀝青面層結構對康橋路被測進行銑刨加鋪。根據鉆芯檢測結果可知,南側路面地下塘渣層較薄,將路面結構設計為18 cm瀝青面層+40 cm 6%水穩基層+15 cm 5%水穩底基層+50 cm級配塘渣換填。
再次,在排水設計上,針對主干道路按照5年對雨水重現期進行校核,確定按照0.75 m/s最小設計流速進行雨水管道滿流設計,按照地塊、路網每隔120 m預留一個支管。現狀D1 000 mm管存在倒坡,原位翻建長約66.5 m,深約6.0 m。3~4號泵站污水進水管D800 mm管徑偏小,擴大為D1 000 mm管,長約18.0 m,深約6.3 m。康橋路以南現狀D600 mm以下污水管為塑料管,更換為鋼筋混凝土III級管。
最后,將東側快車道下12孔通信管遷至綠化帶內,增加10孔管道,并對中央綠化帶下燃氣主管、電力管線等進行保護,將中央分隔帶和機非隔離帶喬木遷至綠化帶內,后期遷回種植。此外,有機更新全線交通設施,做好基礎新建和智能交通設備更換。
在設計實施階段,EPC承包方需要加強管理工作,以免工程施工進度、質量等受到影響,導致建設活動無法順利開展。為此,需要設立組織機構進行統籌管理和集中安排,如圖3所示,由項目經理負總責,明確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等各方責任,設置工程管理部、設計管理部等各部門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和監管,協助施工分包單位開展施工管理等工作。在加強各部門對接的基礎上,能夠實現設計、施工等各環節的一體化管理,對業主、監理等各方面關系進行協調,共同開展項目管理工作,確保工程按期保質保量完工[2]。

圖3 EPC模式下工程管理組織架構
在工程進度管理上,由總承包項目部負責編制工程進度計劃,在總計劃之下設置子單位進度計劃、分部分項進度計劃、月進度計劃等各級計劃,對關鍵節點進行控制[3]。在計劃編制期間,要求各分包單位安排專人協同制訂詳細進度計劃,如施工準備計劃、主要設備進場計劃等,保證分目標明確,為實現總體進度控制提供保障。在計劃實施期間,由工程管理部選派專人進行管理和協調,通過定期檢查督促分包單位加強周、月計劃控制,定期將進度上報至相關部門。每周開展例會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根據計劃做好人員、機械等各方面資源調整,確保計劃順利實現。通過動員各單位簽訂責任狀,并組織開展調度會等活動消除影響計劃執行的因素,項目在2019年4月30日開工,當年10月16日竣工驗收并移交,達成了工期管理目標。
在工程質量管理方面,為達到一次性驗收合格率100%的要求,由項目經理部全權負責,聯合設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等部門確立目標和提供資源,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召開會議解決質量管理問題。EPC項目經理作為第一負責人,按照質量檢查標準建立責任制,將質量管理責任落實到全體員工。在設計實施階段,通過對全部資料、設計基礎數據等進行驗證,建立協調程序對各專業接口關系進行控制。組織開展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工作,按照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由各部門和專業負責人填寫質量記錄,反饋項目質量信息,針對質量問題提出糾正措施。在加強接口對接的基礎上,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對施工準備、采購、施工過程等各環節質量進行管理,通過加強工序管理、成品保護、不合格控制、質量驗收等工作,有效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EPC承包方根據合同總價確立投資管理目標,可知工程建安費約1.7億元,要求結算金額不超設計費、工程費等各項費用總和。在工程設計階段,按約定設計標準編制施工方案時,需推行限額設計,通過多方案比較尋求平衡。根據各專業建議調整主要工程數量后,對工程投資進行調整,可以根據初步設計概算進行費用分解,生成控制目標。根據合同約定質量標準進行物資采購,建立明細表和采購計劃表,推行限額采購,盡量以低的采購價格獲得物資。發現超額大的情況,需要分析原因和提出解決辦法。通過競爭招標方式篩選分包單位,加強工程報價評審,選擇價格合理的單位,可以為加強費用控制提供保障。通過加強投資控制,最終工程造價得到了有效控制,能夠達成投資目標。
采取EPC模式,需要對項目的各個管理階段負責,確保工程達到較好建設質量,同時使工程建設工期和費用得到有效控制。在市政工程建設實踐中,在全面分析工程設計與管理要素的基礎上,應對項目規劃和實施要點進行準確判斷,通過對接各個業主單位和施工專業對主要設計問題展開分析,通過探尋問題解決思路提出科學設計方案,確保各方關系得到有效協調。通過建立聯合合作關系,成立科學項目組織機構,結合進度、質量等管理目標編制管理計劃,能夠實現項目資源優化配置,為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最終使市政工程建設活動達到較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