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欣
云海蒼蒼,江水泱泱,奮斗之脈,賡續至今。奮斗是青春最美的注腳。“嫦娥”探月、“北斗”組網、“神舟”飛天、“天眼”巡空、“蛟龍”入海……這些偉大成就的背后無不閃耀著青年的拼搏與智慧。生逢盛世,吾輩青年當接力傳承,肩負起歷史使命,砥礪奮斗,不負時代。(開篇以精彩的短句造勢,點明中國“奮斗”的傳統;接著列舉了國家的諸多成就,表明了作者的態度:“青年當接力傳承,肩負起歷史使命,砥礪奮斗,不負時代”。)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青年當志存高遠,以遠大的夢想指引奮斗的方向。(獨立成段,突出論點,結構新穎。)
百年前,在山河破碎之時,李大釗將救國救民的夢想注入筆桿中,以青春之我喚醒舊時代;百年后,在希望的田野上,學成歸來的胡詩澤將振興鄉村的夢想寫進泥土里,收獲風吹麥浪……縱觀百年奮斗的中國,無數人的小小的夢想匯聚成了恢弘的中國夢。無數青年將夢想作為青春的坐標,矢志不渝,以熱血踐行錚錚誓言。(分論點一,從縱向角度暢談“青年當志存高遠,以遠大的夢想指引奮斗的方向”,緊扣材料“愚公移山的志氣”,采用引用論證、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以百年前和百年后青年的奮斗為例,論證了奮斗需要有夢想導航。)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青年當腳踏實地,以篤行之力開創砥礪奮進新篇章。
以一步一個腳印丈量青春,跨越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宋寅安全飛行3309小時,執行救援任務301起,成功營救224名身處險境的人員,投身海上搜救事業;伍升鋼經過數千次試算和分析,編寫出高標準的程序技術,助力“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實現“太空之吻”。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若沒有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再美好的夢想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拼搏奮斗需要滴水石穿的毅力,埋頭苦干,才能行穩致遠,抵達夢想的彼岸。(分論點二,從橫向角度論證“青年當腳踏實地,以篤行之力開創砥礪奮進新篇章。”奮斗除了要有方向,還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才能走得更遠。此段列舉宋寅、伍升鋼的事例,有力地論證分論點,事例典型,有代表性。)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青年當不畏險阻,以攻艱之心助力奮斗征程。
只有在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清晰的腳印。張偉麗在忍受身體傷痛和別人質疑的300多天里,堅持訓練,終在2022年贏得亞洲首個“金腰帶”,展現中國力量;黃珍從幾個人的團隊起步,在中東創立了智能化物流公司,體現中國速度;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青年突擊隊堅守荒島7年,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完成最具挑戰的工程,彰顯了中國人的奮斗精神。攻堅克難的奮斗之路,總是孕育著無限生機和希望。(分論點三,從個人到集體的角度,論證了要想成功,奮斗路上還需不畏險阻,迎難而上的勇氣的觀點。運用事例論證,句式整齊,論證嚴密。)
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語之惇惇:“明天的中國,奮斗創造奇跡,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當代的中國青年不是“垮掉的一代”,也不是“躺平的一代”。我們是奮斗的一代,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險阻,以青春之偉力,落筆民族之華章。(結尾引用習近平主席的話,回扣材料,以總結三個分論點收束全文,升華主題:號召青年,努力奮斗,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
【陜西西安市西港花園高級中學】
◆學生點評
點評一:“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先”這個題目擬得準確貼切、高度概括,有簡潔凝練之美。“青春”與“奮斗”準確地揭示當代青年的奮斗使命。整個標題用語對仗工整,觀點態度鮮明。
點評二:這篇作文結構工整,層次清晰。開篇強調了青春與奮斗的關系,后以三段古語引出三個分論點,并采用諸多事例,分別論證“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險阻”三種優秀品質對于奮斗的重要性,結尾呼吁新時代青年當努力奮斗,為新時代中國譜寫新篇章。三個分論點單獨成段,句式對仗,形成排比段,讀來氣勢磅礴。
點評三:本文選材多樣,覆蓋面廣。用諸多奮斗者的事例論證分論點,有科學家、飛行員、扶貧者、運動員……他們在不同領域作出不同的貢獻,共同為中國的未來努力奮斗。事例選擇立足于當代,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啟發性。
點評四:這篇作文語言極富感染力,論證很有力度。名言詩句信手拈來,語言生動優美。句式整齊,長短句交錯,駢散結合。大量排比句的使用,使讀者產生很強的共鳴和共情。同時采用了多種論證方法,采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了作文的說服力。
◆教師點評
這是一篇優秀的議論文。本文以“青春與奮斗”為主題展開,緊扣材料。整體結構嚴謹,思路清晰。開篇點明中心論點,指出青年應為時代使命而奮斗。主體采用的是并列式結構,以三個分論點有力論證了“青春奮斗”的內涵。結尾引用習近平主席的話語,表達了對新時代青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期待之情,升華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選取的事例新鮮,選材信手拈來,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可以看出作者積淀深厚,密切關注生活、關注時事,視野開闊,思維敏捷,使本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教師提純
這篇作文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其中舉例論證充分,且材料新鮮,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觀點,增強了作文的說服力,讓作文淺顯易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選材新鮮,避免了千篇一律。
本文在材料的選擇上,有哪些值得同學們借鑒的地方呢?
1.緊跟時代。關注社會熱點,選擇新鮮的材料,讓作文具有時代氣息,增強現實意義,使作文真實可感。
2.角度多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事例選擇的角度要多元化。如文中第一個分論點的事例是從縱向角度來選擇,第二個分論點的事例是從橫向角度來選擇;第三個分論點的事例是從個人到群體的角度來選擇,這樣使作文材料類型富于變化,選擇的范圍更廣。
3.事例全新。選用新人新事或較少被人用過的事例,避免引用大家過于熟悉的事例而引起讀者審美疲勞。如宋寅、伍升鋼等人物的新鮮事例的選用,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