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時代共同富裕出場的三重邏輯

2023-03-10 18:07:47崔守濱
關鍵詞:現代化發展

李 婧,崔守濱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部,吉林 長春 130024)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2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更加重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現之道,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黨立足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演進的必然結果。共同富裕已然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高頻詞,但學界目前尚少有新時代共同富裕出場內在邏輯的成果問世。本文循著“歷史前提—理論根基—現實觀照”的基本思路,深入研究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出場問題,揭示其出場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新時代共同富裕出場的歷史前提

人們創造歷史總是從“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9頁。。中國這樣一個曾經十分貧窮落后的人口大國實現共同富裕必然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立足我國所處的時代方位與現實基礎,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順應人民期待,總體設計和制定不同階段的目標任務和行動綱領,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終于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的共同富裕道路。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為共同富裕而進行的艱苦奮斗

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不久,就依據我國國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綱領,逐漸明確了要從根本上改變人民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的悲慘狀況,就必須通過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推翻“三座大山”,進而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為共同富裕創造根本社會條件。大革命失敗以后,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獲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背景下,黨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并適時將土地革命方針調整為減租減息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對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田克勤、張林:《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百年奮斗》,《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年第6期,第37頁。這些政策和辦法的具體落實,既為支援抗日戰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又為保護廣大貧苦農民的勞動成果,進而為爭取人民的民主自由、生活富裕積累了條件。在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后,黨則通過普遍發動農民開展大規模深入的土地制度改革運動,在各個解放區逐漸廢除封建剝削制度,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有力地粉碎了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并使人民解放戰爭得以順利進行。同時,黨在國統區領導“第二條戰線”上的反饑餓、反內戰、反獨裁的群眾斗爭,又使國民黨陷入全民的包圍之中。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鏟除了造成中國貧窮落后的總根源,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從根本上為中國人民從整體上擺脫貧窮落后的境遇奠定了根本政治條件,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為共同富裕而進行的艱辛奮斗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在全國范圍內執掌政權的黨,中國人民踏上了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然而,這時黨還面臨著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一系列嚴峻挑戰。黨通過領導人民繼續推進人民解放戰爭,在短短時間內就實現祖國大陸的完全統一;隨后,又通過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工作,恢復了國民經濟;通過完成全國土地改革、進行各方面的民主改革,以及開展“三反”“五反”,蕩滌了舊社會留下的污泥濁水,使國家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使人民民主政權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站穩了腳跟,為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了有利條件。1953年,黨正式提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頁。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這一總路線的貫徹和執行,使我國在有力地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同時,基本上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并通過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黨的八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國家主要任務的正確判斷,為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然而,如何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成為擺在黨和人民面前嶄新的時代課題和難題。經過艱辛探索,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14頁。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進行各方面民主改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現代化建設、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斗爭,特別是黨正式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基本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等重大成就,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為共同富裕而進行的持續探索

新時期伊始,黨深刻認識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首先必須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同時,必須實行改革開放這一必由之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6)《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15頁。。三中全會以后,黨科學判斷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明確指出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最大實際”和“最大國情”。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28頁。則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全面規劃和部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并開始探索如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同時制定了 “三步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戰略,為實現共同富裕描繪了未來藍圖;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并將共同富裕融入社會主義本質的內涵;十五大為更好銜接“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跨世紀發展的小“三步走”戰略,在這一戰略規劃和部署引領下,我國提前5年實現了“兩個十年翻兩番”的奮斗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十六大針對我們總體上實現的小康是一個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實現共同富裕在各個方面、多個領域全面鋪展開來。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艱辛探索,“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8)《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22頁。。

(四)新時代共同富裕邁出新步伐

新時代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黨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同時,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提出的新要求,堅持精準扶貧,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我國絕對貧困這一發展的短板問題,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出場不是偶然的,它既反映了我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又使共同富裕具備了更為充分的現實條件。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從現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9)中共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19頁。,“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從二○二○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10)中共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20頁。。而在兩個階段目標任務的規劃中,均將共同富裕列入其中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即第一階段要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第二階段要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充分體現了黨對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高度重視。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確立為我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十九屆六中全會又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以提出,進而完整勾畫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間表、路線圖。

綜上所述,如果說民主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聚焦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所進行的一切奮斗,是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必要的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聚焦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所進行的一切奮斗,是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必要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聚焦社會主義改革發展所進行的一切奮斗,是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必要的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那么新時代黨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則將共同富裕進一步置于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地位使之得以正式出場。而從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來說,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出場則是其始終在場的必然結果。

二、新時代共同富裕出場的理論根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出場與在場,既有其堅實的歷史前提,又有其牢固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1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6頁。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必須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富基因“雙向互動”的理論框架,為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出場與在場奠定了深厚的理論之基。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

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對西方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批判。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批判人剝削人、人壓榨人的資本主義制度的過程中,大膽暢想了未來社會人人富裕、按需分配的美好藍圖,諸如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傅立葉的和諧制度、歐文的勞動公社等。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空論的社會主義實質上只是把現代社會理想化,描繪出一幅沒有陰暗面的現代社會的圖畫,并且不顧這個社會的現實而力求實現自己的理想。”(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6頁。

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借鑒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基礎上,立足其創立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實現了共同富裕由烏托邦式的價值想象到科學理論的飛躍。首先,在“為何實現共同富裕”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特殊規律的基礎上,以“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13頁。的科學論斷,揭示了以共同富裕為基本特征的社會主義取代充斥著剝削壓迫、貧富懸殊的資本主義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提出無產階級在實現自己的政治統治以后,“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08頁。,“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頁。。其次,在“靠誰實現共同富裕”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系統論述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只有無產階級政黨才有資格、有能力承擔實現共同富裕這個人類的偉大夢想,同時指出,作為歷史創造主體的人民群眾,也應當成為人類價值或幸福的主體。再次,在“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以辯證的、全面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進步性和客觀局限性進行剖析,揭示了消滅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社會主義應“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1頁。,進而在實際上指明了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最后,在“實現什么樣的共同富裕”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預測和設想未來理想社會應該是:在“自由人聯合體”中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5頁。,勞動不再是人們謀生的手段,而是自我展示其創造性的第一需要,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在社會主義階段則只能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列寧繼承并堅持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在領導蘇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開始探索共同富裕如何從理論形態過渡到客觀實踐的問題。面對俄國“不僅苦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且苦于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發展”(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頁。的尷尬境地,列寧強調指出“要消滅人民貧窮的唯一方法,就是自下而上地改變全國的現存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19)《列寧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00頁。,通過進行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會革命,使“人人都能在決不掠奪他人勞動的情況下完全達到和保證達到富足的程度”(20)《列寧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70頁。,而在這一制度基礎上所進行的產品的社會生產和分配,應該有利于“以便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21)《列寧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56頁。。他還把生產力看作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認為“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使新社會制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22)《列寧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頁。,只有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才能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經濟基礎和物質根基。

(二)毛澤東的共同富裕思想

毛澤東在帶領全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確定和實施黨的奮斗綱領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富裕思想,這不僅表現在他從建立人民軍隊、建立工農民主政權,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爭實踐開始,就把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及糾正絕對平均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作為正確處理革命根據地內部軍政、軍民、官兵關系的基本原則,隨后表現在抗日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精兵簡政、軍民大生產等重大政策,而且表現在剝奪帝國主義及中國官僚買辦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改造民族資本主義和個體農業手工業、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社會主義的政策之中。毛澤東的共同富裕思想,集中表現為他在探索中國自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重要思想。

一是提出并概括闡述了“共同富裕”的科學概念,并把人民富裕的問題同國家富強的問題聯系起來,著重強調了“共同”這一根本屬性。全國土地改革完成后,廣大農民普遍獲得了土地,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村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但同時,小農經濟固有的缺點也日益暴露出來。恰是在這一過程中,黨中央在《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中正式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毛澤東認為,“在農業國的基礎上,是談不上什么強的,也談不上什么富的”(23)《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95頁。。他深刻指出,我們所要的共同富裕是要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24)《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437頁。,并認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25)《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495頁。。

二是強調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建立和鞏固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和制度保障。即:在政治上,通過召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建立和健全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在經濟上,通過由國家在接收帝國主義在華資產、沒收官僚資本、改造民族資本的基礎上建立起全民所有制的經濟,在對個體農業手工業進行改造的基礎上建立起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經濟,進而形成較為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基本制度基礎和保障。

三是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任務。毛澤東明確提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483頁。的戰略目標,并將“四個現代化”作為“擺脫落后和貧困”、鞏固“國家獨立和安全”必備的重要條件。他在《論十大關系》等著作中所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和理念,諸如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逐步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既反對平均主義,也反對過分懸殊”(27)《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0頁。等都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三)鄧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鄧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伴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推進而逐漸形成的。從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到對堅持共同富裕根本原則、基本路徑的正面闡述,再到對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政策方針的具體設想,其視野開闊、內容豐富,既有深刻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操作性。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反思社會主義本質、確認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強調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我們確定的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路線,進而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鄧小平清醒地認識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把它作為關系黨和國家全局的“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作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最根本任務”,作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的標準”。他反復強調要從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聯系中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在改革中堅持“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發展經濟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28)《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9頁。。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9)《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的概括,既指明了發展生產力這一實現社會主義的根本途徑,揭示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和一切剝削社會的根本區別,又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二是把共同富裕融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及中國式現代化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要求。鄧小平反復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30)《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0—371頁。。鄧小平如此重視基本路線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極為重要的作用,說到底是因為只有堅持這條基本路線,才能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更加充分地體現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的本質。為此,鄧小平提出了第一步實現溫飽、第二步達到小康、第三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這一戰略,既表明我們提出的不是一個過急的目標,而是一個從實際出發、比較穩妥的目標,又表明中國人民決心用100年時間艱苦奮斗,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程的雄心壯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戰略引領。

三是通過深刻揭示共同富裕的長期性和過程性,提出了既不要“貧窮的社會主義”,不要“平均主義”,也不要“兩極分化”,而要通過允許部分人通過“多勞多得”、部分地區“先行先試”的方式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等新設想。鄧小平深刻地認識到,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的國家,實現共同富裕必然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他認為完全平均地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而要破除“平均主義”就意味著要允許和承認差別,實行“非均衡”發展的方針。同時,又要警惕出現兩極分化,并提出只有“消除兩極分化”才能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面向21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堅持并發展了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江澤民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時,反復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31)《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66頁。。胡錦濤在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著力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的方法論。

(四)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動共同富裕歷史性地站到了新的起點上。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共同富裕是什么、新時代為什么要突出強調共同富裕、怎樣才能使共同富裕真正邁出新的步伐等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其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3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42頁。這就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目標任務,集中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內在統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初心和使命。從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3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頁。,到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3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171頁。,要“努力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3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521頁。,再到明確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3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2頁。,共同富裕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3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2頁。。它集中體現為人民物質豐富、精神富足、生活寬裕。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以后,新時代新征程上,黨要“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3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2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邁出共同富裕的新步伐。

第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促進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樣,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概念,是對全社會而言的。”(3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146頁。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需要分階段推進,久久為功。首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為了人民,發展又要依靠人民,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其次,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全體勞動者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再次,統籌兼顧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共同富裕是一個關系發展全局的問題,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要實現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鼓勵勤勞創新致富”,“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4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142頁。。

如果說毛澤東的共同富裕思想著眼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對于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決定性意義,從而更加關注消滅剝削、實現平等的根本制度性問題,鄧小平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同時更加關注生產力發展在解決共同富裕中的前提性意義,那么習近平在新時代則將共同富裕提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本質特征、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根本追求的高度,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并做出明確的戰略安排,切實加以推進,取得廣泛認可。

三、新時代共同富裕出場的現實觀照

黨的二十大立足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著眼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總體部署了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對中國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了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一)中國之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和政黨的必答題。縱觀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由于奉行不同的價值導向、采取不同的現代化路徑、追求不同的發展目標,世界上先后形成過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西方模式”和以國家政權為核心的“蘇聯模式”。然而,無論是長期以來被奉為圭臬的西方現代化模式,還是曾成功把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的蘇聯現代化模式,都未曾實現真正的共同富裕。這就決定了中國現代化道路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下,在遵循世界現代化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黨團結帶領人民獨立自主地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以共同富裕為核心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扎實推進了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原則遵循。把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百年來的長期實踐所得出的結論,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志性體現。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是緊密聯系的一體化事業、一體化進程,是內嵌于社會主義的本質、目標和原則之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先進性的有力彰顯。另一方面,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以“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為主要內容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從總體上來看正逐漸失去其歷史合理性,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現代化模式雖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卻無法在整個社會中從根本上以全社會的共同富裕作為現代化的內在特征和實現目標,也無法避免貧富兩極分化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動蕩。中國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支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價值導向的文明新形態,超越了資本主義現代化以增殖的邏輯、擴張的邏輯和物化的邏輯為必然表征的“資本邏輯”,從而有效規避了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原生風險和內在困境。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選擇和關鍵舉措。中國式現代化強國的任務目標和成果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維的,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需要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而無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何種現代化,共同富裕均與之密切相關。在這個意義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過程,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黨的二十大通過細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步驟和路徑,既全面推進又突出重點,既狠抓當前又著眼長遠,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不斷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助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人民之問:新發展階段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4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6頁。黨的百年奮斗歷史表明,人民在不同時空下的具體利益訴求是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政策指向和目標追求,有效實現人民意愿則構成了黨的行動動力、政策供給和制度安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堅持人民至上,既是黨對共同富裕目標設計科學性、人民性的根本保證,也是黨對共同富裕舉措執行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條件。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就是新時代新征程的“國之大者”,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必須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滿足人民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需要。

促進共同富裕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先富”,我國已經在“富裕”上取得長足進步。人民對民生福祉的期盼與追求,構成了共同富裕發展和前進的動力。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美好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橫縱兩方面提升和拓展:由重“量”向重“質”轉變,由重“生存”向重“發展”轉變。越是前景光明,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對共同富裕存在的短板和弱項時刻保持清醒的認知。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所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是一項充滿復雜性、多樣性與艱巨性的大規模的系統性工程,是一個基于超大人口規模、宏大經濟體量、廣大國土空間的獨特國情的長期實踐過程。為此,必須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普遍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4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頁。。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主動選擇。“十四五”規劃中,經濟社會發展的20個主要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的,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這些指標覆蓋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等各民生領域,充分體現了黨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是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黨的二十大著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全局,進一步細化2035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目標,強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面對現階段共同富裕的現實條件和發展基礎,面對攻堅克難的共同富裕任務,面對人民對于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生活品質提出的新訴求,黨要增強歷史主動,牢牢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大原則,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把握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原則、目標和關鍵點,按照明確的方向和路徑,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三)時代之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標識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從本質上說,中國夢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夢想。“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4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54頁。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都要以人民的權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實現、幸福得到滿足為前提條件。沒有共同富裕的民族復興是無本之木、無根之萍。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標志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新的一大步,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基礎。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標識和必然走向。從根基上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共同富裕的“源頭活水”,是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共同富裕的源泉所在、根脈所系;從起點上看,中國是由一個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這就決定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從主體上看,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建立在全體人民為之奮斗的基礎上,人民是民族復興的力量之源,民族復興越是到關鍵階段,就越需要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從方略上看,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大國,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而實現共同富裕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從目標上看,共同富裕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結果,又是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起點。因此,牢牢抓住“共同富裕”這關鍵一環,就能從根本上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和進程。

新時代的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4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61頁。。堅實的物質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以實現民族復興是根本之策。“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4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8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4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8—29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扎實的生產力條件和社會發展基礎指明前進方向。國家的發展和強盛,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人民的尊嚴和幸福,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4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3頁。,促進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匯聚起同心筑夢的磅礴力量,構筑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出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本文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完成的主要目標任務,全面揭示共同富裕出場前提條件歷史邏輯的演進;圍繞黨在不同時期如何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進行科學引領,深刻闡述共同富裕出場理論邏輯的飛躍;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戰略舉措的持續展開,集中展現共同富裕出場實踐邏輯的躍升,進而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歷史變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造三重邏輯的內在統一。

猜你喜歡
現代化發展
邊疆治理現代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現代化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中國新現代化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语对白| 天堂成人在线|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一级在线毛片|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欧美在线三级|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91亚瑟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夜夜操天天摸| 亚洲天堂网视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欧美日一级片|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国产成人免费|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九九热在线视频|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亚洲天堂.com|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亚洲aaa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操|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香蕉网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就去色综合| 国产99精品视频| 九九香蕉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播放|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在线观看av永久|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精选自拍| 亚洲天堂久久新| 国产色网站|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久久国产拍爱|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