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天明
在全面建設現代化鄉村的背景下,鄉村智慧物流體系的構建和發展對國民經濟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此,政府主管部門要針對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進現代化鄉村智慧物流體系的構建和發展。通過優化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來帶動鄉村智慧物流的快速發展,進而切實助推鄉村振興、共創智慧生活。
作為智慧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國家和政府部門主導的鄉村智慧物流的建設和發展工作,深受最廣大鄉村民眾的關注和重視。
1.1 物流配送體系不斷完善。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并落實鄉村智慧物流工作,切實推動了鄉村地區物流配送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根據政府部門的報告信息顯示,我國大部分地區通過構建村、鎮、縣的三級聯動模式,基本上實現了物流網絡的結構體系。與此同時,隨著鄉鎮快遞網點數量的快速增長,以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淘實惠等為主的電商企業積極投入到鄉村智慧物流網絡的建設之中。這一配送體系的構建,切實推動了鄉村末端快遞物流服務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1.2 鄉村電商規模快速發展。隨著鄉村智慧物流的初步構建和快速發展,鄉村電商的規模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鄉村電商的網絡零售占全國網絡零售額的占比逐漸提升,且同比增長增幅較大。尤其是具有電商基礎的東部地區,其鄉村網絡零售額相較中部、西部以及東北地區而言,表現出十分強勁的增長趨勢。另一方面,隨著鄉村電商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大網絡平臺針對鄉村地區推出了多種創新型的電商服務功能。例如,以天貓和京東等企業為代表的農超對接模式的初步形成和快速發展。通過搭建鄉村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大型生鮮超市的合作橋梁,進而確保鄉村農戶所生產的農產品能夠直接進入到零售平臺。在這一過程中,平臺方以及商家承擔著農產品的運輸、加工以及質量監控等工作,充分保障了農戶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1.3 信息網絡技術深入推進。隨著鄉村智慧物流以及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大幅度地提升了鄉村居民對互聯網建設的實際需求。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我國針對鄉村地區光纖網絡和互聯網建設的資金投入持續增加。面對著鄉村網絡普及率的快速提升,我國鄉村地區的網民規模已達到2.84億元。并且在各項便民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大部分鄉村地區實現了數字普惠金融覆蓋率的進一步提升。在鄉村信息網絡和數字金融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鄉村智慧物流事業表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1]。
2.1 物流體系滯后。部分地區在推進鄉村智慧物流的過程中,由于相關的基礎設施發展較為落后,進而嚴重影響了鄉村智慧物流服務網的構建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部分鄉村地區受到經濟水平和外界環境的實際影響,在基礎信息設施、冷鏈運輸設備以及物流集配中心建設等方面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在缺少現代化技術設備支持的情況下,部分鄉村地區依然依賴于人工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2.2 缺少專業人才。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出較為明顯的人才缺失問題。尤其是針對鄉村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單純地依靠縣域或者鄉鎮當地的居民難以滿足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需要。一方面,由于部分鄉村地區人口空心化問題嚴重,使得當地居民的年齡層次表現出不均衡、差異較大的結構特點。這種情況下,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和推進中,青壯年專業人才的缺口日漸擴大。雖然部分鄉村地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依靠留在本地生活的青年人進行鄉村智慧物流的相關工作。但是由于其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實際限制,絕大部分的鄉村居民只能參與到機械性的物流工作之中[2]。另一方面,面對著現代化物流體系的發展和變化,部分高校中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和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偏差。這一情況下,智慧物流建設中所涉及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標準化服務等工作,缺少具有較高素質的專業對口人才。再加上鄉村地區位置偏遠等實際情況,進一步造成了鄉村智慧物流建設中人才緊缺的現實問題。
2.3 工作效率不高。由于部分地區物流信息平臺尚未形成或發展滯后,進而導致物流信息相關的數據分析、傳遞以及管理等工作難以高效開展。尤其是針對部分射頻識別技術尚未有效應用的鄉村地區而言,工作人員在獲取物流供需信息時難以實現智能化管理,進而為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和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3.1 搭建服務網絡,拓展參與主體。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要積極拓展鄉村物流的運營和參與主體,進而在多方共同努力的情況下,切實構建高效化的鄉村智慧物流服務網絡。首先,政府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和具體措施,以財稅幫扶的形式吸引相關企業參與到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工作之中。因此,政府部門可以選擇并開展鄉村智慧物流試點工作。通過專項的對接和幫扶工作,培育出一批當地的物流集散企業。在吸收和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推動企業的智慧物流事業朝著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進而切實帶動鄉村智慧物流工作的改革和躍升[3]。其次,政府部門要聯合企業和農戶,積極推進農產品合作社、農產品基地以及冷庫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或改造。針對這一要求,政府部門要結合鄉村的發展實際,積極構建一體化、結構化以及網絡化的物流配送體系,進而切實提高“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服務質量。因此,在農產品基地的建設工作中,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要始終從鄉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出發。通過對運營主體“最先一公里”的上行和助力工作,在改造和建設專業化的農產品倉儲基地和冷庫的基礎上,切實縮短鄉村地區物流運輸的環節和時間。進而充分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最后,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聯合當地的大型龍頭企業的基礎上,積極構建鄉村智慧物流的信息整合共享平臺。在此過程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切實提升鄉村智慧物流的信息交互效率。并且根據鄉村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在結合當地生產生活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形成廣覆蓋、高精度的鄉村物流綜合信息服務網絡,以此來切實提升鄉村智慧物流的整體運營效果。除此之外,政府部門要以“三農”為中心,積極利用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開展相關的信息終端和網絡平臺等,進而切實構建綜合化的鄉村物流服務網絡。
3.2 加強人才建設,構建信息平臺。一方面,鄉村智慧物流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化的人才支持。因此,政府部門要針對鄉村地區人口空心化、文化素質較低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鄉村智慧物流專業人才的構建工作。[4]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根據省份內高校的人才建設情況,積極構建校企合作基地。通過定點的物流專業人才培訓和就業工作,不僅能夠有效助力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同時也能夠切實推動鄉村智慧物流事業的發展和提升。除此之外,針對鄉村智慧物流工作中在職在崗的人員,政府部門要協助企業做好人員專業能力的培訓工作。
3.3 完善標準體系,提升物流質量。為了切實推進鄉村智慧物流的穩步發展,需要相關企業借助信息技術積極開展智能化、標準化的流程管理工作。尤其是在現代化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通過對一系列科學成果的有效利用,能夠在鄉村智慧物流的工作流程以及信息對接等方面,實現智能化、標準化的作業模式。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切實發揮帶頭作用。通過與相關的專業機構、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商議,進而制定并出臺一系列具體可行的行業統一規范標準。尤其是針對鄉村智慧物流的信息傳遞、編碼識別以及管理工作等方面,規范化、標準化的體系制度能夠切實提高其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積極推進射頻技術和條形碼識別等技術在鄉村智慧物流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農產品的生產、存儲以及冷鏈運輸等方面,通過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幫助工作人員能夠依靠物流單證等實際載體,對物流信息進行快速編碼、分類和采集,以此來進一步提升物流業務流程中的信息化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工作人員也要對食品、農產品以及藥品等重點行業的物流運輸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在構建和完善鄉村智慧物流信息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對加工、倉儲以及運輸配送等環節的及時監管,切實推動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和提升[5]。
作為溝通城市和鄉村的重要橋梁,鄉村智慧物流能夠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加強城鄉之間的聯結和互通。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切實推進鄉村智慧物流的穩步發展和高效落實。通過建立健全完善化的鄉村物流結構體系,能夠確保鄉村智慧物流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進行。在此基礎上,通過構建專業的人才隊伍,能夠為鄉村智慧物流的發展工作提供持續不斷的專業保障和人才支持。在全面提高鄉村智慧物流發展水平的過程中,切實助推現代化鄉村建設工作的穩步發展。
引用出處
[1]張菀航.暢通雙循環現代流通體系加速構建[J].中國發展觀察.2020,(18).24~26.
[2]關穎,王聞環,許評.鄉村振興戰略下鎮江市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問題與對策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20,(5).187~188,192.
[3]張曉林.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物流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9,(4).46-51.
[4]張超,王洋.“互聯網+”時代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趨勢與完善措施[J].農業經濟.2019,(2).121-123.
[5]閆秀霞,喬靜,劉心敏.新零售背景下生鮮產品精細化物流服務研究——基于顧客線上重購意愿的分析 [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12).111~1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