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明明
現代有軌電車一般采用電力驅動,行駛在城市軌道上,高峰時段單向每小時客運量在1~3萬人次,屬于一種中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具有造價低、占地少等優點,對破解城市交通困局和環保難題具有重要的意義,發展有軌電車不僅能夠重整城市空間,重塑城市秩序,而且還能重整城市形象。
案例:巴黎有軌電車T2線于1997年開通,北起巴黎西北郊,經由拉德芳斯商業區,沿塞納河河谷向南,到達巴黎西南角的凡爾賽門,是典型的城市軌道交通加密線。T2線從1998年至2006年,客流量增加了一倍多,帶動沿線六個商圈發展成熟,沿線辦公建筑面積成倍增長,其中拉德芳斯園區利用有軌電車通勤率更達到79%。T2線案例充分體現了有軌電車對城市空間結構布局巨大的帶動作用,巴黎T2線的成功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良好的可達性和便利性;(2)城市商圈與軌道交通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模式;(3)沿線商業、辦公和公共休憩空間良好混合,更加富有生活氣息。現代有軌電車對城市商業空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新商業圈的形成。一般在軌道交通的重要車站口處會形成新的商業圈。有軌電車便利性,使這些區域能夠吸引更多的居住群體,從而帶動城市居住空間的轉移而形成新的商圈。例如武漢的光谷廣場原本經濟并不發達,武漢市重點開發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此就業創業,地鐵有軌電車陸續開通,便利的交通使得該區域逐漸成了新的現代化商業中心。2.原商業圈的強化。有軌電車使原有的中心區的輻射力和吸引力更加增加,對原商業圈的強化具有很大的作用,這種吸引力不會使市中心人口有空心化的趨勢,繼而鞏固傳統商圈。
1.增加城市的綠色空間,提升居民幸福感。城市路權的均衡化和出行的綠色化能夠順利轉變,得益于有軌電車的修建。有軌電車逐步變為了路權的分享者與主導者。隨著有軌電車的修建,配套了一系列的綠化地帶,主要包括軌道中央的綠化帶以及軌道兩側的綠色樹木,所以有軌電車線路逐漸發展成了一條現代化的城市綠色植物帶,給城市居民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猶如一條綠色走廊,提升了居民居住幸福感,給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2.均衡路權、綠色出行。傳統的路權分配方式為機動車優先,快速車流最高,居民自由出行往往處于劣勢。城市的有軌電車建設后,城市的路權分配也出現了改變。路權劃分更加清晰化,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有軌電車道四中出行方式共存,共享路權,并且綠色交通在路權中處于領先的地位,促進了城市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此外,這種清晰化的路權將城市居民步行、自行車等出行方式與機動車隔離開,使出行更加安全。共享單車等企業入駐,在有軌電車口增設一定數量的共享自行車,解決居民由有軌電車站點到家這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式,安全便利性更加凸顯。
1.發展策略。通過對沿線體驗空間以文化創意、科學技術、商業運營等實現手段,打造特色旅游,實現區域內各類資源全方位、系統化的整合和優化提升,形成跨界、創新、融合的發展。2.流動的文化展示帶。廣州市委宣傳部印發《關于開展廣州花城頻道的方案》,將打造全國首個以推廣城市形象,宣傳城市政務,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的公開的市民頻道——花城頻道。有軌電車廣州塔站設備房二層平臺將打造專業播音級別的演播空間。此項目能推廣城市形象,傳播城市文化,打造廣州“城市客廳”。定期舉行論壇,邀請政要或社會精英,探討城市發展,由廣州電視臺G4欄目組制作。市民和游客可以進入該演播空間參與活動,扮演主播拍照留念。3.互動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大型公共事業的國企和具特色的兒童活動機構牽頭,將郵政、電力、軌道交通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注入沿線,成為兒童和學生們經常來參觀和學習的地方。引入國內頂尖的聲光電和虛擬現實科技企業以及營銷力較強的互聯網企業,將最前沿和感官刺激的文創內容帶到試驗段,成為的流動文化體驗熱點。
1.交通設施用地混合開發。在有軌電車站點設置配套的商業、物業等產業,增加了運營公司的收入,能夠及時補貼線路修建費用和運營費用,相互促進,達到雙贏。一般一條線路用線路周邊1或2個樞紐+1個車輛段物業經營,可實現可持續經營的良好的經濟效益。2.快行系統與慢行系統區別發展。快行系統:最高運行速度70km/h,一般采用半專用路權,應用于快速的跨區域交通和便捷可達的城區內部交通。主要運用于區域城市骨干型線路、線網加密型線路。慢行系統:最高速度30~40km/h,可采用半專用路權或混合路權,應用于擁擠城區中短距離出行。主要運用于老城區交通、旅游型線路和景區旅游型線路。3.有軌電車功能定位與運能匹配。現代有軌電車相較于傳統老式有軌電車,多采用專用路權形式,同時,普遍具備大容量、快速、低地板的特征,車輛牽引及制動性能大幅提升。根據運營客流培育情況,通過加密間隔、增加編組等形式,靈活安排運能。4.發展特色型旅游公交項目。對于景區內或景區接駁線路,可大力發展有軌電車,發揮其系統靈活的運能、良好的形象,生態環保的技術特征,同時,有軌電車本身也是靚麗的風景線。
1.三亞有軌電車PPP項目交易模式。三亞有軌電車示范線PPP項目于2016年7月開工,是國內一條比較成功的運營線路,對國內其他城市有軌電車的發展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三亞市有軌電車示范線PPP項目參與主體:市交通局(項目實施機構)、中交、有軌(中標社會資本)、市公交集團(政府方出資代表)、市城投公司(支付國開基金收益并回購其股權主體)、國開基金(出資方)、市軌交公司(項目公司)。主要交易結構:中標社會資本與國開基金增資入股項目公司且項目公司取得新的營業執照后,根據市交通局與項目公司簽訂的《特許經營協議》,市交通局作為三亞市政府的授權單位,授予項目公司本項目25年的特許經營權。(1)符合現行法律法規。政府不具備實際的控制力與管理權,公交不具有實施的控制力和管理權。主要因為前者持股比例低于50%,后者僅作為社會政府出資方。(2)政府參與,加強監管。政府方作為項目股東(董事會占據3席/共7位),具有一定的表決權。在不具有控制力和管理權的情況下參與項目公司日常運營(委派人員擔任項目公司部分管理人員職務)。(3)國開基金不參與公司管理。僅以增資入股的形式對本項目進行一定金額的融資,作為社會資本方主要的資金來源。由于專業經驗的缺乏,不參與項目公司的運營管理,只按股權比例參與分配。2.有軌電車PPP模式發展契機。政府與企業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標志著雙方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種模式的優點表現在:政府層面:能夠轉移地方債壓力、分擔項目風險、提高效率及服務水平。企業層面:能夠引入社會競爭、獲取投資收益、促進企業變革、發揮自身優勢,參與項目建設、運營。
引用出處
[1]宋棟梁.S市有軌電車PPP項目融資風險管理案例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20
[2]楊佳璇,任利劍,運迎霞.有軌電車環線系統的功能定位與空間組織效應研究——以巴黎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1(3)
[3]錢才云.基于有軌電車交通發展的促進城市空間可達性策略研究[J],華中建筑,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