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全,黃小龍,薛少華,王超,狄恒敬
(國網銀川供電公司,銀川 750000)
三元鋰離子電池(以下簡稱“三元電池”)對應的能量密度,是指其單位存儲空間的電能放出量。電池能量密度參數較高時,單位存儲空間內電池具有較強的電量存儲能力。預計到2025年,三元電池的單個能量比值將會達到500 W·h/kg。為此,將三元電池添加在直流應急電源程序中,借助其優異的能量密度、較強的電能放出能力,可保證直流應急電源的供應質量。
三元電池是一種以鎳鈷錳酸鋰為原材料制成正級材料的鋰電池,電池生產期間主要使用錳鹽、鈷鹽等用料,據實分配“鎳鈷錳”的用料比例。三元電池的使用優勢如下。
1)三元電池表現出較高的電壓平臺特點。電壓平臺是判斷電池儲能密度的關鍵因素,直接關聯于電池使用效果。為此,電池原材料的選擇,是保證電池性能的關鍵流程。如果三元電池的電壓平臺參數較高,電池就能表現出較大的供電續航里程。三元電池與鉛酸電池相比,其電壓平臺較高,參數最大值達到4.2 V,放電平臺參數約為3.6 V。
2)能量密度較高。三元電池表現出較強的電量存儲能力,儲電能力最大值為460 W·h/kg,等同于鉛酸電池的5倍。
3)三元電池的供電時間較長,電池使用時間的平均值為3 a,電池壽命最大值會超過6 a。鉛酸電池具有循環使用特點,循環供電次數最大值為300次。而三元電池的循環供電次數不小于5000次。
4)三元電池的自主放電率(每月)<1%。較低的放電能力是三元電池的供電優勢。
5)質量輕便。相同容量大小的電池,三元電池的質量m,遠小于鉛酸電池的質量n,大小關系為:n=(4~5)m。
6)三元電池表現出較強的環保性。電池使用、電池廢棄各環節,不會生成有害物質。
7)環境干擾作用小。三元電池在-20~60℃均可正常供電。對三元電池進行工藝優化后,三元電池可用于-45℃環境中。
36 V三元電池的充電特點如表1所示。

表1 36 V三元電池的充電特點
當充電溫度為55℃時,電量補充后,鉛酸電池的使用時間為2.5 a,遠小于三元電池的可用時間。
100 A·h三元電池的電量放出特點如表2所示。

表2 100 A·h三元電池的放電電壓V
多數情況下,電量放出的電流參數可使用放電倍率進行表達,存在的倍率關系如式(1):
如果電池的標準容量為100 A·h,電池放出電量的電流為20 A,則放電倍率=20×100-1=0.2C。由表2發現:當三元電源處于0.2C、0.5C兩個放電倍率時,放電時間為20~80 h的用電時間內,放電的電壓不小于3.20 V,整體放電能力平穩,并未發生較大的電壓變化。三元電池持續放電達到100 h時,會出現電壓逐漸降低現象,放電至110 h會降至電壓最小值,約為2.5 V。
在室內溫度環境中,鉛酸電池使用時,標準電量選擇100 A·h,充電與放電倍率設為0.1C,電池可循環使用170次,電池內未放出的電量占比電池儲電容量的75%。標準電量相同的三元電池,設定充電與放電倍率參數為0.4C,可進行1 370次循環用電,電池內未放出電量占比初期100%電量的84.5%。兩種電池的剩余儲電量均高于70%,三元電池可進行不少于1 000次的循環用電。由此發現:三元電池相比鉛酸電池,循環用電次數多于1 370×170-1=8.05倍,電池循環使用能力較為優異[2]。
55℃溫度條件下,鉛酸電池的標準電量選擇100 A·h,充電與放電倍率設計為0.1C,可進行循環供電130次,未放出電量等同于初期電量的65%。三元電池用于55℃環境溫度中,標準電量選擇100 A·h,充電與放電倍率設計為0.4C,可循環使用1 060次,剩余電量占比75%。由此發現:在55℃高溫條件下,三元電池的循環使用次數,相當于鉛酸電池的1 060×130-1=8.15倍,三元電池表現出優異的耐高溫性能。
表3是三元、鉛酸兩種電池在各溫度工況下的放電能力。

表3 三元、鉛酸兩種電池在各溫度工況下的放電能力%
由表3對比發現:零上溫度條件下,等同的放電溫度,三元電池的放出電量較多。
應急電源可用于短時供電平穩電源,保證系統檢修、應急問題處理的供電質量。蓄電池組如果存在異常問題,或者蓄電池需進行100%容量核實,可連接臨時供電程序,開啟備用電源,將其連接于直流系統,關閉蓄電池,進行脫線檢修處理。改動變電站的供電程序,會引起直流電源程序發生供電不暢問題。以平穩供電為出發點,創建備用電源體系,引入應急電源,增加直流電源的持續性。在備用電源體系中,蓄電池占據關鍵位置,應具備較強的高溫耐受性、電量傳輸平穩性、較長的電池使用時間、較高的放電深度等特點,以此保障應急供電質量。移動式電池應增設保護功能,防止電池放置形成的儲電能力喪失問題。以節能用電為方向,加強電池養護。三元電池的引入,可有效降低蓄電池使用次數。三元電池可用于運維半徑較高、站點數量較多的變電站,以其較小的規格、平穩的供電能力,切實提升電網運行質量,增加供電效率。
變電站使用電池時,電池會表現出“過充”“過放”的電量充放異常問題。鉛酸電池的持續充電、持續放電,會縮短電池的使用時間。三元電池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用電能力,較強的高溫耐受性,相比鉛酸電池性能更優異,適用于變電站備電體系。移動電源車的項目設計,可選擇直流電源的供電形式,利用三元電池較強的電能密度、攜帶便捷等優勢,有效降低電流沖擊作用,提升電池運維便利性。
三元電池增設了3項電力輸出的保護機制,增強應急供電的有效性,以此保障三元電池供電質量。(1)依據用電數據的采集結果,進行電池儲電分析,針對蓄電池供電的不利問題,給予聲光預警反饋。(2)采取總線開關設計,參照定值設計結果,參數超出界限后,需關閉蓄電池組。(3)蓄電池保護機制無效時,三元電池正面加裝保護板,應對短路、過壓等問題,直接切斷供電程序,保證供電安全[3]。
移動發電車表現出較強的供電優勢,使用直流電源的供電形式,借助三元電池的較強電能密度特征,提升變電站直流程序的優化質量,保證蓄電池替換順暢,是一種優異的小直流供電工具。如果蓄電池電量放出的時間不充足,可采取電站充電措施。直流應急電源系統的投入資金較少,需進行直流應急電源系統的合理設計。直流應急電源系統的產品用途:可用于重要會議的供電防護;蓄電池替換、容量核定期間,將蓄電池連接至直流程序,用作備用電源;直流系統優化設計、供電單元故障檢測期間,可接入此供電產品。此款直流應急電源系統產品,蓄電容量介于20~80 A·h,輸出電流為0~80 A,標準功率分布在2 200~8 800 W。
直流應急電源系統的使用,可參照電網負荷點位,給出優化設計方案,旨在控制電網停電帶來的損失。應急發電車的設計模型如式(2)所示:
式中,F為直流應急電源系統供電后減少的損失總數;F1為較大的停電事故中,負荷節點減少的損失總數;F2為直流應急電源系統運行產生的成本總數。
較大停電事故引起的各負荷節點供電損失總數,其計算方式如式(3):
式中,n為節點數量;Ci為i負荷位置產生的節點損失系數;Li為i節點位置的重要性;Xi為i節點位置的直流應急電源系統配置規劃,如果i節點位置添加了直流應急電源系統,則參數為1,未添加直流應急電源系統時參數為0;Pi為i節點位置傳出的有功功率參數。
直流應急電源系統的投入成本算法如式(4):
式中,C2為單輛應急發電車的投入成本總數,包括直流應急電源系統的前期投入資金、供電成本、運維成本等,取常數。
應急發電車用于系統中,是為了更好地保持供電平穩性,補救意外停電帶來的經濟損失。上述方案中,F表示應急供電期間補救的經濟收入。F1是停電期間補救的收入總數,F2是應急發電車的運維支出。使用實際應急供電的收入總量,減去應急發電車運行的各項成本,即可獲得停電期間應急發電車的實際創造效益。此模型能夠反映出應急發電車的使用價值,展現出應急發電車的使用意義。
直流應急電源系統的充電模塊組成有充電設備,可進行交流電的有效轉化,使其轉變成直流電;電量轉換單元;充電監控單元,可保證充電程序的安全性;直流充電的數據反饋程序。
綜上所述,變電站中利用應急電源開展各項運維工作,逐漸成為變電站供電優化的主要任務,直流電源系統應盡快完成供電體系的升級。將三元電池用于變電站供電程序中,可增加備用電源的供電能力,展現出供電便捷性、電量智能監控等優勢,可保證變電站供電安全,防控電網運行異常,順應節能用電的規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