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和 李丹琳
■摘 要:基于對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課程國際貨運代理實務所開展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本文在提出了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總結了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路徑以及實施建議。
■關鍵詞:技工院校;課程思政;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工學一體化
■課 題:本文系2021年廣東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省級教學研究課題“課程思政視域下的技工院校物流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國際貨運代理實務課程思政建設為例”(課題編號:KT2021024)的研究成果。
工學一體化課程是培養一體化技能人才的核心要素,是一體化技能人才成長的載體。在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探索,是推動技工院校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內涵發展以及特色發展的有效措施。
目前,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課程思政的實施仍處于探索階段,實施過程中存在思政元素硬融入、淺融入、實施路徑不具體、實施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現就實施課程思政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一)課程思政目標不明確,思政元素融入難
在實施課程思政時,部分教師將課程思政等同于思政課,沒有結合專業特點、班級學情、自身業務等各方面的情況綜合選擇思政元素,致使選出來的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兩張皮”,融入難。
(二)課程思政教法單一,課程設計過于簡單
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多采用講授方式,平鋪直敘地給學生講道理。這種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聽”,無法實現更深層次的“悟”。
(三)課程思政評價困難,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
現階段課程思政仍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難以評價實施的效果。課程思政的育人過程,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合理的評價體系是推動課程思政不斷完善的必然要求。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的教學項目設計基于系統化的工作過程。課程思政要根據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將思政元素融入學生學習過程,用成果來反饋該課程是否滿足國家、行業、學生發展要求,從而形成持續改進的態勢。
(一)分解思政目標,挖掘和梳理思政元素
在原有工學一體化課程思政實施的基礎上,重新整理崗位工作任務,并將工作任務內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一一分解,理順并搭建課程知識框架。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內容涉及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國際形勢等多個領域,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立足課程自身的特點,收集歷史和人物故事、國內國際時事、重大事件、學科進展、崗位職責和工作規范等思政素材,挖掘和梳理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法律意識、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和底線思維等思政元素,將其轉化為適用于課堂教學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將育人元素融入教學方案。
(二) 精心設計教學,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設計教學項目,開展工學一體化教學。在工作任務分解的基礎上,深入行業企業調研,通過對企業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以課程蘊含的思想內核及價值內核為導向,選擇合適的課程思政元素和融入方式。實施課程思政過程中的融入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以貨運代理行業的發展歷史融入愛國情懷。通過廣東省航運文化引入港口和航線的知識點,學生能夠感受廣州港的歷史發展,幫助學生厚植家國情懷;通過了解我國主要港口、航線的發展規劃,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增強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二是以貨運代理行業的發展前景融入職業認同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迅猛發展,在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擴大就業、促進第三方物流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給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提供了充足的增長動力。作為未來的國際貨運代理從業人員要明確使命,負起責任,提升自身能力。例如,可以引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海運航線、空運航線、中歐班列線路,讓學生分析廣東省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發展前景,幫助學生建立職業認同感。
三是在典型工作任務的參考性學習任務實施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際貨運代理實務是一門典型的工學一體化課程,課程的內容、教學過程體現了專業分工與深化、理論與實踐的不斷創新與完善,如果從宏觀角度看,國際貨運代理實際就是處理個人、企業、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知識點、技能點、思政點分解及融合,學生在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中明白專業知識技能背后的價值意蘊,培養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多管齊下、潤物無聲”,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的作用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對應世界技能大賽項目,也對應企業的相應崗位。在教學中可通過對接世界技能大賽標準開展教學,引入企業資源,開展校企合作,激發學生精益求精、敢于創新創業的精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設計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多元化教學實踐項目,培養學生有工作規范、有責任擔當的職業精神。
(四)注重實施效果及評價分析,不斷完善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的評價主體包括學習評價和教學評價兩個部分。學習評價部分包括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效果。教學評價融合教學目標與思政目標完成情況、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合情況、教學技能與思政能力提升情況。評價指標的構建可通過提出評價標準指標并明確評價主體的比重,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并將課程思政有效性教學評價體系應用到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探索這種評價體系的合理性,根據反饋結果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增強實用性。
(一)精心選擇課程思政融入點是基礎
選擇哪個融入點,融入哪個價值觀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實施的要求,進行精心設計,不必每節課每個知識點都開展課程思政,避免出現拼接或者過于生硬融入的情況。在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時候可堅持問題導向、成果導向的原則,多思考通過課程思政想要解決什么問題?想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樣課程思政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切實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實施能力是關鍵
根據調查,80%的學生認為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是專業課和專業教師。同時,課程思政要根據課程的自身實際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因此每門課都有不同的著力點。每位教師都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由于課程思政內容的特殊性、實施載體的多樣性、實施的時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這些都對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自覺提高自己的自身素養和能力。
(三)注重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實踐是核心
如果學生只是通過聽、看和感受,還是不能完全達到課程思政的目標。學生只有主動地去實踐,才能實現從認知到情感,再到行動的有效轉變。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工學一體化課程的實施中,可以讓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使學生在工作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能力。
(四)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是保障
“三全育人”的理念已經超越了課程的范疇,要求做到“課內外、教管學、家校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協同育人。如果育人的空間僅限于課堂,僅限于某門課程,育人的效果將大打折扣。課程思政若想有效實施,應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各階段,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各方面。
筆者所在學院物流專業依托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省級教學研究課題,實施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思政,促進了該課程內涵及特色發展。實踐過程中在課程知識點和技能點中“創意有機、巧妙適當”融入思政元素,增加了課程的可聽性;在教學環節中“多管齊下、潤物無聲”將思政教育融入技能教學全過程,實現了技能教學和思政教育有機統一;在育人機制構建中做到“課內外、教管學、家校企”共同發力,實現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協同育人,取得了良好效果。實踐證明,技工院校以工學一體化課程為載體開展課程思政實踐,是促進高技能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
[1] 李粵霞.“課程思政”實施的理念與路徑研究[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20.
[2] 林斯斯.中職物流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以《物流學》為例[J].經濟師,2020(3).
[3]王海威,王伯承.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與實現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7).
(作者單位: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