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下,文化產業迅速興起,成為了民族生命力的生動體現。而對于文化產業來講,文化藝術信息不僅是其核心資源,更是其“原材料”,具有較強的基礎價值。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簡單來講就是以圖片、文字、多媒體等介質,形成有關文化藝術的資料、單元、文獻、實物,具有內容豐富、載體多元的鮮明特點[1]。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優化圖書館服務質量,圖書館還應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開發模式。本文將站在圖書館視角,圍繞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展開研究,分析信息資源開發的重要性,探究圖書館在信息資源開發中的優勢所在,并提出信息資源開發模式的構建路徑。
1 圖書館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的重要性
1.1 驅動文化產業發展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我國沉淀了大量璀璨的文化藝術瑰寶,深受大眾喜愛。然而,其中許多文化藝術信息資源因為尚未得到妥善開發、科學利用,還處在明珠蒙塵的狀態,靜靜“躺在”圖書館中無人問津。對此,圖書館應大力推進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開發工作,在保護文化藝術資源的基礎上,探究其在新時代下的活化途徑,如動態展示、文創產品等,給予大眾眼前一亮的主觀感受,激發其自主保護、傳承、發揚我國文化藝術的興趣熱情,間接助力我國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1.2 滿足大眾精神需要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穩定,大眾物質生活基礎日益豐厚,人民群眾越來越重視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對知識信息的需求量逐漸提升。圖書館具有公共服務屬性,能夠有針對性地迎合大眾的知識學習、信息獲取等實際需求,承載其對精神文明的寄托,拓展其眼界,豐富其認識,與大眾具有較強的黏性[2]。所以,以圖書館為中心,統籌推進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開發,可為大眾提供接觸文化藝術的契機、平臺,滿足其精神需求,讓他們能夠更方便高效地學習文化藝術,接收文化藝術信息資源,得到文化素養的增強與提升。
2 圖書館在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中的優勢
匯集、保護、開發、利用、保存文化藝術信息資源,是新時代下,圖書館需積極承擔的社會責任。而基于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在創新構建信息資源開發模式下,圖書館應在建立各主體互動合作機制的同時,強調主次,優先確立最為核心的開發主體,并將其設定為樞紐,圍繞其系統布局,促使其聯結開發系統的各個細小分支,支撐開發系統穩定運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2.1 硬件條件優越
相較于其他信息資源開發主體,圖書館的綜合性、廣博性更加突出。處于新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現有的館藏資源較為豐富,且不存在指定限制,如圖書館在具有文獻、書法、手稿、繪畫等傳統資源的同時,也包括光盤、錄像、圖像等現代資源。另外,為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多數圖書館在近年配備了較為智能、充足的硬件設備,如環境自動監測設備、檔案儲藏柜等,能夠針對性滿足珍稀藏品的個性化保存需要。圖書館同時具備較為先進的文獻、資料管理技術,如圖書館智能化管理系統等,可對各類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進行合理的管理、開發。
除此之外,圖書館寄存制度的實施,能夠協調處理資源所有者與使用者的矛盾,可將散落在民間的珍貴文化藝術信息資源引入圖書館內,進行妥善的保存、開發利用。
2.2 加強物質保障
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的有力支持。圖書館在政府扶持外,還應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才可完成這一關乎全社會的文化事業。且我國圖書館雖然大多為公益性機構,但仍接收社會資助。對此,圖書館可在大范圍宣傳開發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積極意義的基礎上,通過設立公益基金、組建志愿者隊伍等合法、合理的渠道,調動社會資本的興趣熱情,吸引、鼓勵其投資,獲得堅實的物質保障。
2.3 便于資源整合
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服務機構,天然具有資源覆蓋面廣、群眾基礎穩定等優勢特點。因此,比較其他機構組織,圖書館與信息資源終端提供者的身份更為匹配。而為了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獨特優勢,推進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工作,除了需依賴大眾幫助、支持外,還可與有關機構建立起聯動合作的長效機制,著力將各類信息資源統一集結到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中,為后續的資源開發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3 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模式設計
3.1 基本理念
新時代下,創新構建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開發模式,需要秉持共享共建的根本原則,將圖書館設定為最終端口,全面整合與文化藝術信息有關的組織機構,如文化藝術活動團體等,完整構建出聯系緊密、溝通流暢、高度互動的信息資源開發網絡[3]。并在強調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著力破除信息資源所有權的藩籬,牢固樹立起“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理念。同時,需統一編目,強調資源的集中整合。繼而創設出組織、方案、管理等要素均可互相聯動、協同發展的有機結構。
歸根結底,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為大眾。然而,存在部分大眾在進入圖書館后,出于首次進入、不熟悉場館規劃、館內信息源過多等原因,感覺較為茫然、“無從下手”的現象,致使大眾知識獲取、閱讀學習滯后,對圖書館的引導服務產生負面印象。創新構建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開發模式,基本理念就是以滿足大眾需要為導向,通過解決科學處理信息源零散、冗雜,以及信息獲取方式單一、信息渠道分散等現實問題,確保大眾能夠在短時間內,便捷、精準地獲得所需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
3.2 模塊構建
以圖書館為中心,所構建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模式可由三個模塊組成。具體為:
模塊一: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廣泛采集、匯總。通過個人、出版市場,以及文藝團體、檔案館、博物館等多方主體,以寄存、捐贈、聯合編目等途徑實現。
模塊二: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二次加工、整合。通過資料匯編、網絡資源重組,以及文化藝術信息資源數字化轉化、搭建數據庫等方式完成。
模塊三: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科學利用、服務。承載聯合檢索、信息咨詢、專題講座、網絡資源導航、有償服務這五個功能實現。
在這種開發模式中,模塊一、二、三將緊緊圍繞圖書館,形成循環聯動格局,即由模塊一驅動模塊二,由模塊二支撐模塊三,由模塊三向模塊一提出新需求。
3.2.1 銜接機制
在開發模式構建過程中,首先,圖書館需站在區域層面,以自身為核心,合規采取資源聯合編目,或是信息資源寄存等多元手段,創設出“縱向共享、橫向對接”這種較為靈活、協調的圖書館與信息資源的銜接機制,打通圖書館接收、匯集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通暢通道。具體要點有:
一是在區域范圍中,合理采用多樣方法,如專業委員會評審,或是社會招投標等,確立多家資源豐富、管理有序、運行穩定的圖書館為特色圖書館。并將這些特色圖書館設定為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融合匯集地,以及系統服務終端。同時,以管理、運營、服務、設備、設施、資源、流量等要素為指標,考核評選出區域內條件質量最高的公共圖書館,成為當地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陣地,以此打造綜合圖書館。
二是通過統籌部署、協議安排,推出現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寄存制度。即針對性利用、增強文藝團體、檔案館、戰役館、高校等有關主體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采集、整理、管理等各類功能。同時,以此為前提,將當地特色文化藝術資源,如非遺文化、民間藝術等,依照其實質屬性,專門集中、對應地寄存于特色圖書館,或是綜合圖書館內,推進文化藝術信息資源初步進入安全、有序保存的發展狀態。
三是遵循相關政策要求,合規建設出標準統一、互動靈活、操作便捷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編目系統。進而創造出信息資源協同、協作、聯動開發的基礎平臺,有力應對時下信息資源分頭保存的問題。并基于此,以圖書館為中心,在區域內系統構建文化藝術信息資源聯合目錄。
3.2.2 資源整合
圖書館在銜接機制建立完畢后,應推進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整合工作。即根據圖書館的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專題化、智能化、文獻化等發展要求,對現有的信息資源加以統一整合、加工,突出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知識化特點。具體重點有:
一是圖書館應將集結到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進行分門別類的深度分析、整合,根據專題化、綜合化等明確要求,對這些信息資源加以二次開發、加工,實現資料匯編,推動信息資源朝著知識化方向健康發展。例如,將在革命戰役館收集到的紅色革命文化資源,創新編制“英雄檔案”、“革命歷史紀念冊”等,提高資源可用性,加強大眾閱讀學習便捷性。另外,新時代下,還應積極引進新一代市場化信息資源開發機制,加快信息資源的數字化改革發展。同時,為預防資源丟失、損壞,增強資源開發工作的便利性,還應打造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數據庫。
二是應科學重組互聯網中的文化藝術信息資源。即嘗試構建智能化網絡信息資源導航系統,將網絡中較為無序、雜亂、零散的文化信息資源,統一、集中處理為搜索、查詢、開發、使用方便的集約型信息資源。繼而驅動圖書館數字化發展,促使大眾可不受時間、空間的客觀限制,隨時隨地進行“掌上閱讀”。
3.2.3 優化服務
在實現以上兩項任務后,圖書館需著手強化圖書館服務品質,最大限度突出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開發作用,彰顯圖書館在新時代下的社會職能。即依照聯合化、智能化、專業化的圖書館基本發展要求,優化圖書館對外服務,突出資源共享、共用,增強資源開發效益。
該模塊是開發系統中的終端環節,直面大眾。因此,圖書館需以大眾需要為導向,如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快捷化的信息查詢等,針對性創新設計模塊功能。具體應包括:信息資源聯合檢索服務,便于大眾精準、實時地獲取所需信息;信息資源專業咨詢服務,及時回答大眾關切問題;線上專題講座服務,深化大眾對文化藝術的認知及理解,夯實其文化自信,加強其文化藝術素養[4];信息資源導航服務,提升大眾信息資源的搜索效率。此外,為維護系統運行,增長圖書館運營收益、社會效益,圖書館還可增設有償服務,如對大眾提供高端的信息資源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圖書館應主動承擔起傳播文化知識、強化全民素養等社會責任,大力推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本文以圖書館角度,就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進行了分析。首先,明確了開發圖書館文化藝術信息資源的重要意義,其次,探究了圖書館在文化藝術信息資源開發中的積極優勢,最后,圍繞基本理念、模塊構建這兩方面,提出了資源開發模式的構建思路。本文期待最大化盤活圖書館閑置的文化藝術資源,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為大眾創造圖書館學習新體驗,提高圖書館服務效果,驅動圖書館長足進步,助力我國文化產業長遠發展。
引用
[1] 袁艷,袁逸,華春花.高校圖書館體驗式閱讀推廣模式研究[J].圖書館研究,2023,53(3):60-66.
[2] 馮小東.新農村文化建設下的鄉鎮圖書館發展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8):274-277.
[3] 錢春明.縣級公共圖書館保護傳承獨山花燈的路徑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42(10):8-9+12.
[4] 田磊.新時期藝術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研究[J].文化學刊,2022(7):158-161.
作者簡介:楊立濱(1982—),男,山東濰坊人,助理館員,就職于山東省青州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