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理性思維是一種建立在證據與邏輯推理上的思維方式,屬于意識的范疇,是學生正確識別、評估、判斷解題過程的基礎. 文章以一道數列題的解答教學為例,具體談談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基于“理性思維”的例題教學方法,并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談做法與思考:輕灌輸,重引導,促生成;輕講解,重傾聽,促提煉;輕教條,重創造,促發展.
[關鍵詞] 理性思維;核心素養;例題教學
作者簡介:周忠武(1993—),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
核心素養是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近些年各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各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 數學核心素養彰顯著與時俱進的理念與思想,突出了“立德樹人”“四基”“四能”“三會”等目標,也體現了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期望. 想要達成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理性思維訓練必不可少. 因此,本文以一道數列題的解答教學為例,談一談具體的做法與思考.
教學思考
1. 輕灌輸,重引導,促生成
新課標強調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中屬于引導者的身份. 基于“以生為本”理念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已從“知識核心”轉化為“核心素養”. 簡單、機械式的灌輸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的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探索.
核心素養背景下理性思維的培養,應關注“教什么”“為什么教”等問題,要求學生在教學中達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本題的解答教學,對于究竟該取幾個特殊值的問題,不論是教材還是之前的教學中,都沒有明確標準的答案,這完全依靠學生的解題經驗與自主選擇而解決.
學生取了兩個特殊值后發現并不能得到答案,因而引發學生反思,學生對問題中的“a■=anbn對任意n∈N*恒成立”再次進行分析,又加入了一個特殊值. 此過程中,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解題過程中,應重視一般和特殊的關系,這對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具有直接影響.
2. 輕講解,重傾聽,促提煉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除精心預設外,還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順應學生的思維與實際需求循循善誘地引導,做到因勢利導教學. 在課堂回顧反思環節中,學生總結出了三種解題思路,闡述時教師耐心傾聽學生的總結,并用眼神與簡短的語言對學生的思路表示肯定,鼓勵學生樂于表達,且完整表達.
學生表述的過程是暴露思維的過程,從學生的表述中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歷程. 隨著學生表述的完善,理性思維也趨于完善. 這種模式不僅幫助學生感悟演繹推理,還讓學生對知識從感性認識層面轉化到理性認識層面,深化理解解題技巧的同時,訓練了總結提煉能力.
3. 輕教條,重創造,促發展
波利亞認為,數學存在兩面,一面是數學如同一門系統的演繹學科,具有理論形態的歐幾里得式的周密性;另一面是數學如同一門試驗性的歸納學科,具有創造性特征[1]. 由此可以看出,數學并非通過教條式教學就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學科,數學教學應在創造性的基礎上,不斷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對于學生缺乏嚴謹的推理過程,教師要做的絕非評論那么簡單,更不能用訓斥的方式消減學生的積極性,而應從各種角度給予學生真正的幫助,讓學生的思維從不嚴謹逐漸取向嚴密,凸顯數學學科規范性的同時彰顯出教學的創造性.
實踐證明,數學教學不是簡單地整理積累知識的過程,而是不斷創造、不斷進步的過程. 教學屬于探索過程,錯誤不可避免,因此課堂教學也是不斷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 學生冒出的一些看似“無厘頭”的思維,或許就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可能成為價值連城的教學資源. 因此,教師應用動態的發展觀來看待學生的思維,通過各種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讓靜態的數學教學呈現出動態的藝術美.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喚醒、激勵與鼓舞是教學的核心. 正如鄭毓信教授所言,數學教學內涵豐富,不僅包含豐富的知識成分,還包含思想、規范性與啟發性等[2]. 因此,核心素養背景下,基于“理性思維”培養的例題教學,應以“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為方向.
參考文獻:
[1] G·波利亞. 怎樣解題:數學思維的新方法[M]. 涂私,馮承天,譯.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2] 鄭毓信. “問題意識”與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J]. 數學教育學報,2017,26(05):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