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輪狀病毒陽性與陰性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臨床特點及預后,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東??h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按照輪狀病毒抗原檢測結果分為陽性組(30例)與陰性組(50例),分析兩組患兒臨床特點及預后。結果 單次病程驚厥次數≥2次的組間對比,陽性組患兒比例高于陰性組(P<0.05);患兒復發率組間對比,陽性組、陰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輪狀病毒陽性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在單次病程中呈叢集性發作,輪狀病毒陰性患兒遠期預后更為理想。
【關鍵詞】輪狀病毒;輕度胃腸炎;良性驚厥
中圖分類號:R72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24.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24.023
小兒胃腸炎主要由細菌、病毒感染等所致,患兒常出現嘔吐、腹瀉等臨床癥狀。驚厥是兒童常見的急重癥,也是最常見的小兒神經系統癥狀之一,尤以嬰幼兒多見。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是由多個系統疾病累積導致的,且與胃腸道狀態相關。相關研究指出,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發生形式多樣,表現不典型,持續時間不固定,因此在臨床早期識別及診治方面具有一定漏診、誤診概率[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報道[2],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發病率呈逐漸遞增趨勢,在兒童驚厥性疾病中其僅次于小兒熱性驚厥、癲癇,位列第3[3]。在何俊君等[3]的研究中,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驚厥與輪狀病毒感染密切相關。輪狀病毒感染是導致嬰幼兒腹瀉的常見病因之一,此外,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但目前臨床關于輪狀病毒陽性與陰性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對比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為進一步明確此類患兒的臨床特點,增進對該疾病的認識,積極改善患兒預后,本研究對80例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東海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按照輪狀病毒抗原檢測結果分為陽性組(30例)與陰性組(50例)。其中陽性組患兒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 5~33個月,平均年齡(19.58±4.83)個月。陰性組患兒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6~33個月,平均年齡(19.57±4.52)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蘇省東??h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4]中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相關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較為完整;③所有患兒出生史、生長發育均正常,無肢體活動障礙、語言障礙、精神障礙等;④出現驚厥時未出現高熱,無明顯的酸堿紊亂、水電解質失衡等。排除標準:①既往有驚厥史、癲癇史;②患有嚴重心、腦、肝、腎功能障礙、顱內感染、顱腦外傷、遺傳代謝性疾病等;③其他原因所致的驚厥。
1.2 實驗方法 ①輪狀病毒的檢測:采集患兒新鮮糞便(液體),收集于干凈容器內;提取緩沖液1 mL于標記測試試管內,吸取100 μL液體糞便溶解于1 mL提取緩沖液,吸取上清液,將反應條[輪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免疫層析法),山東康華生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83401864]浸入其中,但不要超過箭頭所標示界限,10 min后讀取結果。結果判讀:反應窗內出現兩條紅線視為陽性;反應窗內僅出現一條紅線視為陰性;反應窗內無對照紅線出現視為無效。②資料收集:將患兒性別、年齡、發病年齡、發病季節、胃腸炎癥狀、驚厥發作與胃腸炎的間隔時間、驚厥發作類型、驚厥持續時間、單次病程驚厥發作次數、疾病復發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等資料詳細錄入表格內,逐份閱讀,收集相關信息。依據輪狀病毒抗原檢測結果分為兩組,其中輪狀病毒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30例(陽性組),輪狀病毒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50例(陰性組),回顧性分析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分析輪狀病毒陽性與陰性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臨床特點及預后。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當任一表格理論頻數T<5時,以Fisher確切概率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特點及預后比較 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發病年齡、發病季節、胃腸炎癥狀、驚厥發作與胃腸炎的間隔時間、驚厥發作類型、驚厥持續時間、疾病復發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兒組間單次病程驚厥發作次數對比,陽性組單次病程驚厥發作次數≥2次的患兒占比明顯高于陰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輪狀病毒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較強生存能力及傳染性,能長期在不利環境中潛伏,在人體免疫下降后侵入機體并進行大量繁殖,經過體內代謝后,由糞便排出體外,再次傳播。張娜等[5]研究表明,56例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中,大便輪狀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患兒占比為37.5%,說明輪狀病毒感染是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發病的主要誘因。輪狀病毒經胃腸道侵入人體后,主要在十二指腸黏膜細胞中增殖并釋放至腸腔內感染其他細胞,使得十二指腸內組織結構受到破壞,影響機體腸道吸收功能。同時,由于病毒非結構蛋白4的腸毒素樣作用,對細胞內鈣離子產生不良影響,引發腸道大量分泌腸液,水電解質的分泌隨之增加,重吸收減少,進而導致腹瀉的發生。若不及時診治,輪狀病毒抗原會對腸道和腦內的鈣通道活性產生影響,造成神經元電活動異常或引起炎癥反應,誘導驚厥發生。王歡等[6]研究發現,82例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的主要病原為腸道病毒,其中以輪狀病毒為主,輪狀病毒檢測陽性49例,陽性率為59.8%。本研究結果顯示,80例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中,有30例患兒輪狀病毒抗原檢測結果呈陽性,陽性為60.0%。這與王歡等研究結果相近,提示在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中,輪狀病毒占比較高,臨床應引起足夠重視,明確其發病情況、發病特點,積極采取干預治療方案,改善患兒病情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陽性組患兒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12~24個月,發病季節多為秋季、冬季,胃腸炎癥狀以嘔吐加腹瀉最為多見,驚厥發作與胃腸炎的間隔時間多數為1~3 d,驚厥發作類型以全面性發作為主,驚厥持續時間基本≤5 min,與廖培元等[7]研究結果具有同質性。但從單次病程驚厥發作次數來看,陽性組患兒≥2次明顯高于陰性組。此外,王小琴[8]研究表明,陽性組(n=31)中,單次病程驚厥發作次數1次8例,≥2次23例。分析原因為,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年齡較小,各項身體機能及器官正處于發育階段,形態尚未成形,故易發生驚厥。此類患兒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感染后毒素及微生物易進入腦組織引起驚厥;同時在一定誘因(如嘔吐、腹瀉等)影響下,會促使大腦細胞異常放電,使驚厥發生概率增加[9]。因此針對輪狀病毒陽性的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在病情急性期需注意積極防范驚厥發作,盡可能控制驚厥發作次數,以免加劇對大腦的損害,造成不可逆性損傷。
本研究結果顯示,陽性組患兒疾病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陰性組,分析原因為,輪狀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嬰幼兒感染后多在1周內痊愈;該疾病是一種年齡依賴性疾病,可隨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成熟,自然終止發病。但患兒轉化成癲癇,或出現復發可能性仍存在,與再次感染輪狀病毒有關;現階段,還沒有針對輪狀病毒感染的特效藥,臨床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其中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接種疫苗等均是預防輪狀病毒的有效手段。魏琛等[10]研究表明,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對預防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再次發作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這與輪狀病毒疫苗能夠刺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輪狀病毒感染風險有關。雖然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但相對而言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傊瑑煞N病毒對于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預后無明顯差別,但也不能忽略病毒感染的風險,需對患兒定期進行神經發育保健,預防和避免精神行為方面發育異常,如多動、專注力、情緒、睡眠、學習能力等方面問題。
綜上所述,輪狀病毒感染與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發生密切相關,輪狀病毒陽性患兒的臨床表現、預后情況、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與陰性患兒基本無異,但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陽性患兒單次病程驚厥發作次數普遍≥2次,呈叢集性發作,臨床要積極防控驚厥再次發作,最大限度為患兒爭取良好預后。但鑒于本研究樣本數量相對較少,后續還需大量樣本數據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以確保研究的客觀性、普遍性。
參考文獻
趙光耀, 陸立東, 童曉, 等.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警模型建立[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 41(8): 1208-1213.
李瑞芳, 石凱麗, 楊潔輝. 輪狀病毒陽性與陰性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臨床特點及遠期預后比較[J]. 山東醫藥, 2020, 60(17): 70-72.
何俊君, 何海燕, 張明真. 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 2020, 10(2): 87-89.
江載芳, 申昆玲.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8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張娜, 黃花榮. 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56例臨床特點與隨訪分析[J]. 新醫學, 2020, 51(9): 706-709.
王歡, 徐宣啟, 李俁衛, 等. 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臨床特點及病原學分析[J]. 臨床研究, 2021, 29(2): 87-88.
廖培元, 黃啟坤, 李穎. 126例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患兒的驚厥發作特征、治療及預后分析[J].山東醫藥, 2019, 59(12): 59-62.
王小琴. 輪狀病毒陽性與陰性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臨床特點及遠期預后比較[J]. 山西醫藥雜志, 2021, 50(23): 3292-3295.
何祖蕙, 劉志峰, 郝理華, 等. 輕度胃腸炎伴發良性嬰幼兒驚厥臨床研究[J]. 海南醫學, 2008, 19(2): 105-106.
魏琛, 郭阿慧, 呂靜, 等. 輪狀病毒疫苗對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1, 24(15): 1326-1333.
作者簡介:姜超,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小兒呼吸與消化系統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