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長濤
【摘? 要】 文章針對“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析,分析了“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教學策略,包括進行個性化學習、提供虛擬實驗平臺、組織合作學習和在線反饋和輔導等。文章通過采取策略研究發現,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教育資源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在物理實驗中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和實驗操作能力,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互聯網+教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一、注重個性化學習
(一)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
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的興趣、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進行定制化的選擇和推薦,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首先,教師可以制作或挑選優質的物理實驗視頻,通過互聯網向學生提供合適且細致的教學資源;其次,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系列包含不同難度和類型的物理實驗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并探索;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查找和分享有關物理實驗的案例或實驗報告。這種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實驗過程、結果和應用,并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和討論,拓展彼此的知識和視野。
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學生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或制作探究物質密度的視頻,這些視頻可以詳細介紹實驗操作步驟、實驗原理和實驗結果分析,幫助學生加深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除視頻外的其他實驗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是電子書、互動模擬軟件等,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這些學習資源進行整理,在同學之間互相分享和討論,總結物質密度探究的步驟或是技巧,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不斷拔高,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結合“互聯網+教育”模式,教師可以通過以下策略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體現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第一,設計自主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并完成。教師可以提供指導和反饋,但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第二,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和社交媒體。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和社交媒體創建學習群組或討論版塊,學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分享學習心得、交流問題,并互相學習和幫助。第三,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和設計適合的學習計劃,做到針對性提高。第四,鼓勵學生參與實踐項目。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物理實踐項目,通過實踐項目獲得更深入的學習體驗,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
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本章節為主題,鼓勵學生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如科學展覽、競賽等。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參與感興趣的項目,并在互聯網上尋找相關資源和合作伙伴,通過互聯網查找滑輪組效率的資料,進行實驗、編寫實驗報告等;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交流和討論,定期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參與到學生的學習討論中,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開展個人學習計劃。
二、提供虛擬實驗平臺
(一)利用虛擬實驗平臺
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虛擬實驗平臺來增強學生對初中物理實驗的觀察實驗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模擬實驗過程,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實驗操作。通過在線虛擬實驗平臺,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模擬實驗過程。在線虛擬實驗平臺可以提供豐富的動畫演示,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動畫演示來有效地展示物理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另外,在線虛擬實驗平臺可以幫助學生收集實驗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觀察實驗過程,還可以學習如何正確地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同樣地,在線虛擬實驗平臺還可以提供學生進行交互式實驗設計的機會。這種互動的實驗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并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七章“運動和力”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虛擬實驗平臺展示力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動畫演示來理解實驗原理和結果。如動力學實驗中的自由落體運動,學生就可以在虛擬實驗平臺上選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然后觀察物體在不同條件下的下落過程;同時,在力學實驗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摩擦力學實驗的基礎知識,讓學生通過虛擬實驗平臺測量不同力量作用下的物體位移,使用平臺提供的圖表工具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總之,利用在線虛擬實驗平臺能夠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提高他們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和掌握。
(二)設置不同的實驗場景和難度
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虛擬實驗平臺來設置不同的場景和難度,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實驗進行操作。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虛擬實驗平臺創造各種不同的實驗場景,通過這樣的實驗模擬,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驗現象;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在線虛擬實驗平臺設置一系列的實驗任務,難度從易到難遞增。這樣的難度遞增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挑戰意識,并有效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此外,在線虛擬實驗平臺還可以提供學生進行自主實驗設計的機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在虛擬實驗平臺上設計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這樣的自主實驗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實驗探究能力,并提高他們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一章“簡單電路”的教學時,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指示在虛擬實驗平臺上進行實驗操作,并觀察實驗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和變化,學生可以根據組裝電路任務的要求,利用虛擬實驗平臺進行實驗操作并觀察實驗結果;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探究目標,選擇不同作用和功能的電路進行組裝,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實驗數據。通過在線虛擬實驗平臺設置不同的場景和難度,可以更好地體現“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組織合作學習
(一)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要將物理教學結合“互聯網+”進行教學,教師要利用網絡平臺,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物理實驗任務。通過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遠程合作實驗。這種遠程合作實驗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科學思維,還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展了實驗的范圍和可能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每個小組內的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來合理分工,通過這種分工,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并且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促進學習。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共享資源和成果。這樣的共享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他們的共同進步和學習效果。
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光現象”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關于“光傳播”的實驗,并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間合理分工,有的學生負責實驗操作,有的學生負責數據記錄和分析,還有的學生負責實驗結果的展示等;同時,學生可以利用在線虛擬實驗平臺進行遠程實驗,一個小組的成員進行實驗操作,而其他小組的成員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隨后,學生可以通過線上會議工具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分析和解釋實驗結果。通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并合理分工,“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互相合作、討論和交流,共同解決實驗問題。
(二)進行項目式教學
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進行項目式教學,從而體現教學的有效性。第一步,教師可以借助在線虛擬實驗平臺,向學生介紹實驗的原理和應用,引導學生熟悉實驗步驟,并思考與實驗相關的問題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第二步,每個小組需要制訂詳細的計劃和設計方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會議,讓他們利用在線虛擬實驗平臺進行模擬和模型設計,為下一步奠基;第三步,小組成員要根據自己的任務,開始實驗操作,同時,小組成員要隨時收集實驗數據,并互相交流和討論實驗結果;第四步,學生可以使用在線工具繪制圖表和報告,展示實驗結果并與其他小組分享,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辯論,促使學生思考和探討實驗的優化和改進可能性。
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章“機械能、內能及其轉化”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使用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理解太陽能的轉換過程,并預測太陽能車的性能和效果;接著,學生可以使用在線資源參考和學習太陽能車的基本原理、結構和制作方法,利用在線虛擬實驗平臺模擬實驗環境,測試和調整不同參數對太陽能車性能的影響;最后,小組成員要根據實驗數據分析和比較各組太陽能車的性能和效果,并思考太陽能車的實際意義。通過這樣的項目式教學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太陽能的原理和應用,還可以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推動實驗教學的創新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在線實時反饋和輔導
(一)實時監測和評估
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提供學習進度和學習成績的實時監測和評估,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動力。其一,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實驗后,根據數據和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平臺收集學生的實驗報告,并對其內容進行評估。其二,教師可以在在線平臺上設置一些小測驗來檢測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四章“磁現象”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一個“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的實驗,并讓學生根據實驗撰寫實驗報告。根據學生的報告質量和內容,教師要給予相應的評價和反饋;同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關于“磁現象”的測驗,其中可以包括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測驗結果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并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通過這樣的檢測和評估方式,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通過實驗報告、測驗等,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檢測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評估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教師提供有效的反饋和指導。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評估和反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提高實驗操作和分析能力。
(二)提供在線指導
通過互聯網平臺,教師可以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交流和反饋,提供在線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惑和實驗問題。在布置實驗自習作業后,教師可以在學生實驗中進行操作指導。教師通過實時觀察學生實驗操作的視頻,以及與學生進行實時交流,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解答疑惑,并指導學生調整實驗參數和操作方法;而學生完成實驗后,也可以將實驗數據上傳到在線平臺上。教師可以實時查看學生的數據,并給予分析和解釋。
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八章“壓強與浮力”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讓學生通過生活物品在水中的狀態進行分析,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利用視頻通信工具將實驗過程實時傳輸給教師,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實驗結果和規律,引導學生理解浮力的影響因素并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數據和解釋,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補充說明;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平臺提供文字或語音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問題,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學生發揮優勢,并指出改進和深化的方向,幫助學生完善實驗結果和掌握知識。通過這樣的在線實時反饋指導方式,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困惑和難點,并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得到教師的個體關注和指導,更深入地理解實驗原理和物理知識,并能及時糾正錯誤和改進實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