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摘? 要】 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響著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效果。面對新課改提出的高標準和高要求,教師應不斷完善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培育核心閱讀能力。“1+X”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是近年來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可改變以往單篇閱讀教學的模式,幫助學生建立關聯閱讀的意識,豐富閱讀教學內容。文章將圍繞高中階段統編版語文“1+X”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價值、選文原則、教學策略展開深入分析,希望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統編版教材;高中語文;“1+X”群文閱讀;教學評價
一、統編中學語文教材“1+X”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價值
(一)豐富教學內容
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大多選用單篇教學方法,所能實現的教學內容較為有限,尤其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群體,面臨嚴峻的學業壓力,課堂學習時間較為緊張,單篇閱讀教學局限感明顯,不利于充分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而“1+X”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引入,可彌補單篇閱讀教學的不足,顯著豐富課上閱讀教學內容,實現從單篇過渡到多篇的拓展閱讀成效,甚至達成立體式閱讀目標。在這一創新的閱讀教學方式下,學生群體可在教師的引導中不斷增加閱讀范圍,并且加強閱讀內容的比較和分析,形成多文本閱讀的深入理解水平。另外,“1+X”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將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閱讀教學內容范圍,讓學生產生更為濃厚的閱讀興趣,形成良性促進作用,更好地利用“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課堂。
(二)提高閱讀能力
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學情特點逐步提升語文閱讀能力至關重要。而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能夠在課上給予學生的閱讀指導較為有限,學生只能通過單篇文本閱讀分析理解,以獲取閱讀能力的不斷完善。教師在課上講解時,容易受到內容局限,教學閱讀技巧的傳授,效果將顯著下降。而借助“1+X”群文閱讀教學,能夠顯著改善單一閱讀方式的不良影響,漸漸提升學生基礎閱讀能力,讓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逐漸改變教學的核心,由學生主動展開學習活動,完成閱讀任務,并深刻領悟文本的內涵。與此同時,創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將進一步完善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為學生搭建了嶄新的閱讀平臺,形成立體式閱讀成效,構筑完整閱讀鏈條,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由低到高,前進式發展。
(三)養成核心素養
新課改提出了核心素養培養的概念,高中正處于學生學業發展的黃金階段,培養其優秀的學科核心素養勢在必行。語文這門學科也應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逐步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成效,顯著提高其語文運用能力和文學素養。教師通過聚焦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充分豐富閱讀教學成效,改變以往單一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借助多文本對比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語言思維,強化文學意識,對培養其語文核心素養尤為有利。并且,語文教師在應用“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時,還應積極創新教學手段,持續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用以提升該教學方法的整體成效。這樣一來,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統編中學語文教材“1+X”群文閱讀教學的選文原則
(一)“1”的確定
統編版語文教材具有極強的適宜性,其中的閱讀篇目均經過精心篩選,具有典型的系統性科學性,時代性特征。教師在展開群文閱讀教學時,一定要合理利用統編版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篇目,完善選文方法,遵循選文原則。在群文閱讀教學之中,“1”的確定十分關鍵,需要合理結合閱讀教學目標,確定閱讀議題,方能展開后續的群文閱讀教學工作。一的選取應合理圍繞單元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課文的基本特點進行提煉,從而形成有效的議題確認效果。不同單元文章的閱讀議題有不同的方向,教師要在開展“1+X”群文閱讀之前仔細研究課文的內容,并進行群文閱讀議題的篩選和建立,要盡量保證議題多樣化,才能給學生的閱讀增加體驗感。
(二)“X”的選擇
“X”的選擇,是群文閱讀文本的選擇關鍵,一般而言必須結合群文議題,完成X的選擇。一方面,教師在選取群文組合內容時,要注意遵循長短適宜,難度適中的原則,讓學生可以較好地閱讀思辨,加強閱讀理解水平。另一方面,所選取的閱讀文本也應始終圍繞群文議題,不能脫離議題,并增加閱讀內容的趣味性,必要時還要提高閱讀內容的立意和寓意,實現群文組合閱讀的良好價值。對高中學生群體而言,在展開“1+X”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應盡量增加富有情節性,曲折性和變化性的文本內容,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X的選取還要凸顯對群文閱讀議題,為后續教師的比較閱讀、發現閱讀奠定基礎。
(三)“+”的形式
“1+X”閱讀教學模式中,除了1和X十分關鍵外,+的形式也極為重要。“+”可實現多種形式將一篇和多篇文本關聯起來,形成良好的閱讀效果。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典型方式:由1~X的閱讀形式。主要是從一篇到多篇展開閱讀活動,教師完成第1篇閱讀教學內容后,由學生展開后面的閱讀活動。由X~1的閱讀形式。從多篇文本閱讀出發,最終歸結至一篇文本。學生可實現閱讀的理解成效,快速發現核心閱讀文本的重要優勢和特征,有利于提高關鍵文本的閱讀學習效率。1~X的互動循環模式。該種閱讀模式主要是相互促進,相互循環,形成比對閱讀效果。
三、統編中學語文教材“1+X”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一)明確目標,選取群文閱讀材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指引,也是教師在實踐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必須先明確閱讀的整體目標,方能在后續“1+X”群文閱讀模式中有序推進閱讀活動落實閱讀任務。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應先明晰“1+X”閱讀模式的學習目標,在合理確定群文閱讀材料,完成閱讀文本的選擇。閱讀目標的確定,應結合單元教學目標以及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不斷完善和細化,合理選取閱讀文本題材。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圍繞閱讀目標確定閱讀議題,方能形成后續閱讀任務驅動。
例如,在教學《赤壁賦》這篇課文時,教師應合理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并確認群文閱讀的整體目標。從本單元的提示可知,《赤壁賦》這篇文章為寫景抒情的名篇,描寫了作者夜游赤壁的吊古傷今。分析群文閱讀目標應以體會民族審美心理提升文學欣賞品位,并培養對自然的熱愛之情為主要閱讀目標。同時選取本單元的《登泰山記》《我在地壇》兩篇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組合,明確群文閱讀議題“自然環境與情感表達”,隨后再圍繞這一群文閱讀議題細化閱讀目標,在知識技能、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多維目標層面上,細化群文閱讀方案,并制訂群文閱讀的任務驅動。
(二)創設情境,激發群文閱讀興趣
教學活動中情境的創設十分關鍵,直接影響著課上整體教學質量。尤其在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有利于快速引導學生,跟隨教師思路進入教學情境之中,加深閱讀興趣,深入理解閱讀主題。為此語文教師在實施“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時,要合理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將原本抽象的內容生動形象呈現出來,有效引申出群文閱讀的主題。此外閱讀情境的創設教師可適當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豐富呈現效果,形成生動的情境氛圍,引發學生閱讀熱情,形成視覺、聽覺以及閱讀感覺的震撼。
例如,在教學《背影》這篇朱自清的名篇時,設置了“愛的不同表達”群文閱讀主題,同時為學生選取了《父親的畫面》《指尖的父愛》這兩篇課文作為閱讀組合。而為有效喚醒學生此次群文閱讀的熱情,教師在正式教學開展之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了筷子兄弟的“父親”MV影視作品,讓學生能夠提前融入情境,感受父愛的無聲和偉大。搭配生動形象的視頻畫面和感人肺腑的音樂節奏,學生群體的學習情緒被顯著調動起來。隨后教師再引入本次群文閱讀活動,能夠有效加強學生課上學習熱情,營造其群文閱讀的情境氣氛。
(三)適度指導,掌握群文閱讀技巧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適當發揮教學指導功效,從而讓學生逐漸掌握群文閱讀的技巧,真正應用好“1+X”群文閱讀的積極價值。一般而言,高中學生群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在閱讀技巧上也有所提升,但“1+X”閱讀模式是創新的閱讀方法,其學習方法的精髓在于比較閱讀,從而加強對閱讀文本的深入理解水平,形成深刻的閱讀成效。為此教師應適當給予學生群文閱讀指導,讓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1+X”群文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祝福》這篇課文時,教師同時選取了《吶喊》《彷徨》兩篇課文作為群文閱讀組合,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要分析文章共同的藝術特色,感受不同社會背景對人物的影響效果。為加強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技巧的掌握水平,教師選用精讀泛讀結合的方法,選取文中重點段落和語句,帶領學生進行品讀和聯讀。分析文中不同的寫作手法和表現形式,進一步把握作者的性格特點和寫作習慣。如此,在教師的方向引導下,可提高學生文本閱讀的整體水平。
(四)以讀促寫,豐富群文閱讀獲得
語文閱讀教學向來與寫作息息相關,讀寫結合也是高中語文教學常用的教學手法,尤其在“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猶如橋梁一般銜接起學生的課內外閱讀資源,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感悟。此時展開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可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獲得感,提高閱讀領悟水平。為此,教師應在“1+X”群文閱讀教學中,適當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練習,從而深化課堂教學成效。
仍以上文提及的《背影》群文閱讀教學為例,閱讀完成后,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三篇文章中,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和段落,仔細品讀,探討作者是怎樣一種情感。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中情感表達的不同手法和細節刻畫。最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寫作任務,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描述有關父愛的場景,并且要學會運用細節描寫和抒情表達方式,展現我與父親的故事。而學生通過前期的群文閱讀,對父愛的領悟較深,已經關聯起了自己的生活記憶,最終高質量地完成本次寫作訓練任務。
(五)優化評價,鞏固群文閱讀成效
高中語文教師在實踐“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要注意同時優化教學評價環節,盡量完善評價指標,細化評價要素。良好的教學評價,能夠促進課上教學質量的提升,也能完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也能在教師的評價基礎上不斷反思,優化學習模式,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展開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要合理設置教學評價環節,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形式,鞏固群文閱讀的整體成效。
例如,在“古詩詞中秋天的色彩”這一群文閱讀議題中,教師為學生選取了《天凈沙·秋思》《雨霖鈴》《秋詞》篇古詩詞作為群文閱讀組合,并布置了小組合作學習,領悟古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創作手法的學習任務。閱讀結束后,教師則為學生發放閱讀評價單,包含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各項關鍵能力的訓練效果,對古詩詞寫作手法的掌握情況,以及對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創作手法的領悟水平。并且,包含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評以及教師總結評價三大部分,較好地完善了評價環節,對課上群文閱讀的整體成效鞏固明顯。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統編版語文教材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做好群文閱讀的教學設計,選用“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有效關聯多篇閱讀文本,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為養成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也應不斷探索實踐,提高自身執教水平,為促進語文教育改革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