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靖
【摘? 要】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基本教育內容,也是每一個國人都需要經歷的一項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堅定公民理想信念、保證公民正確三觀養成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關鍵。新媒體的發展和眾多自媒體人的出現標志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發生了變化,也給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文章將正視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與自媒體時代的教育機會,總結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實踐方式。
【關鍵詞】 自媒體;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
愛國主義是中國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的主旋律,是激勵中華民族不斷開拓進取、奮勇前進的思想動力和精神支柱。作為新時代最富有激情以及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青年大學生承擔著建設社會、實現中國夢和民族復興的責任。大學生除了在高校中學習專業技能知識、迎接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新挑戰之外,還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培育其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代的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起成長的一代人,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生活、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對大學生個人觀念的形成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自媒體時代加快了負面新聞的傳播速度
在自媒體時代下,公眾可以借助互聯網發表自身的看法以及見解實現信息傳播,也能從不同平臺上互不相識的人身上獲得不同的信息。社會范圍內,負面新聞的傳播速度永遠會比正面新聞傳播速度更快,這會直接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質量。
第一,有心之人在互聯網中發布的一些不良言論能夠在互聯網的輔助作用下快速傳播,傳播渠道不限于各類軟件(微博、抖音、小紅書、豆瓣等)。大學生面對海量信息和未經篩選的內容,對其科學性和正確性分析不夠到位,其個人思想觀念和意識容易受到煽動,導致過激的行為產生。
第二,當一些負面新聞發生時,快捷性、即時性的傳播會加大對不法信息防范的困難,網絡的傳播感染力也會讓大學生不自覺地參與負面新聞擴散。討論負面新聞背后的真相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政府公信力的懷疑,難以抵擋普世價值觀的侵襲。如若不控制事件發酵導致負面信息肆意傳播,那將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帶來極大的阻礙。
(二)自媒體時代使得信息傳播更加復雜無序
在自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變得更加復雜和無序,碎片化、雜亂無序的信息會影響愛國主義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容易使大學生出現思想混亂的問題。第一,自媒體時代下信息真偽的辨別比較困難。當大學生尚不具備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時,自媒體時代下的信息與現實生活不符的部分容易對學生的愛國主義觀念造成沖擊,從而造成不良影響。第二,自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播量比較大。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原信息可能出現失真的問題,信息的真實性尚且無法得到保障,這可能會導致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產生不良影響,讓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質量大打折扣。
(三)自媒體時代使得當代大學生容易迷失自我
在自媒體時代下,當代大學生容易迷失自我,個人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比較模糊。第一,學生能夠得到的信息量比較大,開放和匿名的網絡環境極易滋生不文明話語和非理性的表達方式,學生的能力可能不足以支撐學生展開對信息的系統化分析。當他人的成就、地位、財富擺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價值觀念可能會受到影響,也容易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迷失自我。第二,自媒體時代下學生接觸互聯網的機會比較多,接觸到的各類信息無法預估,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等社會思潮極易在公開討論的互聯網中生根發芽,紛繁復雜的文字信息和文化容易對學生原本并不成熟的思想和認知造成沖擊,使學生迷失自我。
二、自媒體時代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創造的機會
(一)自媒體時代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形式的轉變
自媒體時代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機遇。其一,除了課堂之外,互聯網成為學生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綜合陣地,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自媒體,實現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補充,比如“學習強國”App的使用、微信公眾號互動等。其二,互聯網能夠為教師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更多素材,教師可以參考互聯網中的教學素材與案例為學生打造多元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進而有效豐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平臺。
(二)自媒體時代拓寬了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渠道
將自媒體海量化、碎片化和即時性的特點運用到教育領域,能夠有效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其一,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愛國主義知識、觀看愛國主義視頻,自媒體更是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轉換為有趣的形式,使學生更加主動參與愛國主義教育。其二,網絡也可以變成大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將現實生活中的感悟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聯系,將新媒體當作媒介,學習領悟分享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實現對課堂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延伸。
(三)自媒體時代增添了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互動
自媒體時代為大學生補充了愛國主義教育互動,學生可以在接受教育和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開展必要的互動,實現與教師的交流和溝通。其一,學生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中發布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評價、自己的感悟等,并收獲網友、同學、教師對個人言論的點贊和評價。其二,學生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中與教師及時交流、與同學合作探究,信息的快速傳播與接受可以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增強教育的互動性。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度將進一步提升,教育工作有效性也能夠實現進一步提升。
三、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實踐策略
(一)教育工作者可通過個人行動影響和教育學生
在自媒體時代下,教育工作者的個人行動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和教育意義,需堅定不移地通過個人行動展開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在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平臺中發布愛國主義相關的視頻。比如,教師可以在國慶、建黨節期間回顧入黨宣誓詞,錄制宣誓視頻,并以此鼓舞學生和影響學生。
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生活言語和行動中展示個人愛國主義情懷。比如,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自媒體工具正確發布言論,對自媒體平臺中不利于愛國主義教育的言論進行舉報和批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比如,教育工作者可以用個人實實在在的行動感染和影響學生,包括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盡心負責、在日常生活中以國家利益為先等。
最后,教育工作者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各種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號召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例如主動在公益平臺中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積極參與愛國主題的講座活動、演講比賽活動、紅歌演唱活動等。教師可和學生分享參加活動的感悟,通過自身的情緒感染力引導學生體會愛國主義情懷的力量。
(二)學校積極主動地搭建愛國主義教育和溝通平臺
在自媒體時代下,學校可以積極主動地為學生搭建愛國主義教育和溝通平臺,保障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與時代接軌、實現教育資源和信息的共享,滿足學生需求。其一,學校可以建立校園官方網站、微博賬號、抖音賬號、公眾號等自媒體賬號。在學校的自媒體賬號中,運營人員可以定期發布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視頻、故事、照片。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觀看視頻、圖片或是傾聽故事,愛國主義教育將得到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也將更加及時。
其二,學生可以主動與學校自媒體賬號開展互動,包括向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提出建議。在學校聽取學生提出的意見并改正之后,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質量將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當主動為學生、教師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和溝通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可以從中關注學生言論的情況。當學生發布不良言論時,教師可以及時知曉并使用對學生的不當言論進行糾正,實現與學生的更深度交流、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政府進一步規范自媒體領域相關法律法規
在自媒體時代下,政府有必要對自媒體領域相關的法律和法規進行完善和規范,肅清互聯網環境,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創造優良環境和條件。其一,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對互聯網內容的審核力度和管理力度。互聯網中各種不良的文化、不良的思想容易侵蝕大學生的思想和內心,使法律法規對互聯網中的網友形成一定約束,讓大學生有機會在綠色健康的互聯網環境中相遇。其二,政府部門可以提高對不利于愛國主義教育的言論進行懲處的標準,網民在網絡沖浪中要謹慎言行,避免使得大學生受不良思想和不良文化的侵蝕。在政府部門加大懲處力度之后,學生也會對自己在互聯網中的言論采取高要求,達到理想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四)通過多元化渠道補充和提升學生自身媒介素養
在自媒體時代下,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補充和提升學生自身的媒介素質,讓學生具備自媒體時代適應能力和更多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
其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拍攝自媒體視頻的形式,補充和提升學生自身的媒介素養。比如,為迎接國慶節的到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組成小組,每個小組貢獻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節目,并以視頻的形式將節目內容記錄下來。為完成這一活動,學生可利用互聯網工具搜集相關資料、展開科學分工和有效的排練,并將最終的排練成果上傳在自媒體平臺中,可以互相對不同小組的自媒體作品點贊表示認可,最終獲贊數量最多的學生可以收獲額外的獎勵。在本次活動中,學生自身的媒介素養將得到有效鍛煉。
其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參與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包括網絡愛國主義知識競賽活動、觀看會議視頻、撰寫愛國主義心得等。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進一步拓展之后,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將更加多元,學生自身的媒介素養也將得到有效開發。
(五)提高對校園愛國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視
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學校有必要提高對校園中愛國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對校園文化氛圍和環境的改善影響和教育學生,把大學生對熱點事件的關注和情緒的疏導向積極正面的方向引導。
首先,學校可以補充校園廣播中對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播報。比如,晚間校園廣播以講述愛國主義小故事為主,早間校園廣播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歌曲。在校園中、圖書館、食堂等場所增設顯示屏,并在顯示屏中播放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視頻。在多媒體工具的輔助作用下,校園內的愛國主義氛圍能夠得到有效改善,校園愛國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程將更進一步。
其次,學校可以加強對本校師生愛國主義故事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身邊人的故事和做法,優化校園愛國主義氛圍。比如,學校可以為在現實生活中彰顯愛國主義精神的教師、學生進行獎勵,并號召全體學生向此學習,學校可以將本校師生的故事上傳在自媒體平臺中,引發社會對本校所發生故事的關注,推進校園愛國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進程。
最后,學校需要注意工作方式。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成熟的過渡期,迫切渴望與社會及他人產生認知平等。健康的校園媒介生態需要正確處理媒介、自媒體使用者和外部環境的關系,如果一味以高壓的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會引起大學生強烈的反感,甚至產生逆反情緒。這樣的情緒也會通過網絡加以擴大,在巨大的交互性下高速傳播,可能造成連鎖式的不良影響。
四、結語
自媒體既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創造了機會與便利,也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相應的困難和挑戰。學校要積極主動承擔起愛國主義教育的責任,為學生創造現代化的教育和溝通平臺,同時注重教育方式,讓學生在面對網絡中不良誘惑時,時刻牢記理性分析,拒絕從眾心理。社會須營造良好、健康、和諧的愛國主義教育輿論環境,以培養大學生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