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姣
(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00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表明將黨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治理效能是農村發展的關鍵一步,應全面推進農村組織、生態、文化、人才、產業等領域發展振興,促進農村農業產品供給等功能的有效發揮,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進鄉村振興有力開展。
當前,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農村地區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時代的快速發展,要想有序開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就要增強各方面的創新力,使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更具活力,科學應對在基層黨建工作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操作條件,進一步科學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黨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的領導地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造科學高效的發展環境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通過理解黨的群眾路線所體現的為人民服務的本心,體會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基層黨建離不開群眾支持,只有密切聯系黨和群眾,才能有效開展基層黨建。從現實情況來看,群眾遇到難題未能取得相應部門的切實關照,無法得到落實和解決,即使農村基層黨組織解決問題過程中幫助群眾協調各種矛盾,但其作用卻未能充分發揮出來,表面化嚴重,無法按照群眾根本利益處理工作。上級政府、黨委對黨員隊伍的精細管理不充分,不能有機重新統合黨建資源,致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缺乏與群眾溝通聯系。除此之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信息管理方式與上下級之間存在障礙,如“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問題,農民對黨的政策認識不足,人口與其對應的土地之間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時解決,農業領域方面不能有效組織農村群眾團結發展農業經濟,農產品無法及時滿足供需,農村發展無法與城市接軌。因此,農村基層黨建欠缺與群眾溝通聯系,無法把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影響農村群眾的合法權益。
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組建面臨的困境是其結構具有局限性,特別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影響下,各領域各行業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的現象,具有強硬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工作。并且,隨著國家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就業機會和方式逐步增加,導致現在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面臨很大的困難。一方面,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隊伍中缺乏年輕黨員的參與,黨的建設工作缺乏活力、靈活性和創新性。基于農民工資待遇不高、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不完善等現實境況,優質人才對于返鄉發展欠缺一定毅力,使農村地區沒有辦法找到符合黨的建設創新模式發展條件的優秀黨員,也沒有辦法促進不同年齡段黨員的優勢互補。另一方面,黨員隊伍年齡差距較大,老黨員數量較多,多數農村基層黨建創新工作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隨著黨的建設任務的多樣化,老黨員仍在使用傳統方法處理黨建工作,雖然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為事業基礎,但由于其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教育水平較低,思想觀念也相對日趨固化,所以還不能完全理解和運用新時代的新方法、新政策,無法帶領農民群眾發展農村產業。由此可見,目前農村基層黨員隊伍普遍具有老齡化,學歷低等問題,不僅處理工作方法的靈活性低,而且思想觀念和文化知識儲備不完善,基層黨員隊伍組建的嚴重失衡直接影響農村工作的有效性,這對基層黨建工作造成了很多不益的影響。
一方面,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的工作生活缺乏科學化、紀律化、系統化。在一些農村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基層黨組織沒有明確劃分工作權力界限,職責較為混亂,管理措施不當。一些黨員的知識儲備僅僅局限在入黨之前的積累,滿足此條件后,他們便不再繼續進行對有關政治制度和發展政策的理解與研究,因而也沒有辦法提出具體的工作實施方法。由于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權模糊,下級黨組織在執行過程中有退縮和無為的心態,不能充分認識和理解黨的要求與部署,工作實踐能力大大降低。一些黨員干部欠缺對工作方向的真實認知,在其工作過程中無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片面認識問題,思想固化,對創新工作模式沒有見解,在處理農民事務時,很難熱情積極參與工作,無法做到身體力行,而且經常發揮形式主義的作用,敷衍了事。農村基層黨員缺乏意識形態的指導,未能真正解讀黨的新政策,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態度不強烈且難以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另一方面,沒有按照優秀黨員標準管理黨員,對黨員生活管理不夠嚴格。當前通過各種途徑入黨現狀依然在農村蔓延,以致部分干部思想覺悟偏低,基層黨員隊伍構建混亂,某些干部濫用職權謀取利益,存在“一言堂”、依靠不正當途徑等現象。同時,在農村選舉中還存在許多不良的現象,如送禮拉票,選舉賄賂以及暗箱操作等錯誤行為,導致黨組織工作缺乏合理性、有效性,各黨支部缺乏公平性選舉方案,監督和管理農村行為存在不規范性,難以科學合理協調糾紛、解決農民矛盾。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開展中,經常產生一系列由負面因素引起的問題,發展進程非常緩慢。
發展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居于關鍵地位。因此,我國農村應該走綠色農業、優質農業的道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借助該戰略科技支撐行動,迅速創新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農村產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率,依靠農村特色優勢資源,建立整個農業產業鏈,保持產業鏈主體保留在縣城內,使農民可以更多地分享現代化產業帶來的增值收益,進一步加快實現我國從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的發展進程。然而,這一目標的實施與黨的政策支持和戰略領導有著密切的聯系。提高我國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比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結構的優化升級,這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發展存在有機聯系。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創新發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是增強我國農業競爭力、生產力和創新能力的核心保證。
扶貧助農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條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基礎。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時,要注意有序開展扶貧工作,完善防止返貧的動態監測和救助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扶貧資金和物資,進而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模式是推動農村真正脫離貧困困境的核心要素,黨員干部應當有效地將創新黨建工作模式與實施脫貧攻堅戰略相結合,重視發揚基層黨員干部群體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安置工作,并且進一步增加就業機會和產業支持力度,改善農村地區的貧困和落后狀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的發展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國家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促進全社會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中央倡導“塑造美麗鄉村新面貌”的發展戰略,明確提出了各項具體的整頓措施,將優化控制農村廢水排放、農村垃圾堆積和農村風貌惡劣等內容作為工作方向,進一步貫徹落實各項政策部署,整合多種資源,進一步治理農村生態環境。要想實現如此完善的發展目標,需要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支持和幫助。同時,為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和新農村建設的進程,要進一步堅持農村清潔和綠化活動,而這些都需要以創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和改變黨員干部的治理觀念為基礎。
農村黨員處在農村基層的最前線,與農村群眾的聯系最為密切,是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帶動群眾發展的主要力量,應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群眾對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育和指導村民小組成員樹立民主法治觀念,確實保證村民委員會依法進行黨建工作。以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問題為方向,黨員干部要做到尊重群眾意見建議,及時公開黨務、政務、村務,切實落實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進而促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鄉村振興的實現必須建立一支優質人才隊伍,以此提供強大支持能量。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切實引進相關技術人才,并對其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訓和激勵機制,真正構建知識、人才并存的工作環境,為后備干部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促進人才發展離不開地方政策的支持,應制定適當的人才保障政策,明確綜合型人才對振興鄉村的支撐力量,全面落實人才引進制度。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當組織更為全面的學習任務,鼓勵他們有效學習,必要時可以利用獎懲的方式促進他們確保做到最好。同時,調動農村基層人才的生命力,以鄉村振興為核心,加強農村基層黨建隊伍建設,為農村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文化知識,使優秀的專業青年人才深入下鄉,推動年輕人才群體在農村基層黨建創新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促進農村經濟與科學文化的合理搭配。
各級黨組織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以著力發展農村基層黨建創新模式為主要目標。一方面,要增強農村黨員的政治文化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打造服務基層的真心。農村基層黨建堅持推進黨員干部把理論上學到的東西和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緊密聯系,勇于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正確的工作作風,樹立總攬全局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黨員要把握該戰略所隱含的時代價值,緊緊依靠農業發展變化,深入挖掘農村潛在優勢資源,規劃農村經濟建設。農村黨員要帶領農村群眾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應用和推廣科學農業技術。同時,農村黨員干部也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探索在互聯網上銷售農產品的有效渠道,積極發揚黨員的模范作用。
農村基層黨建隊伍可使用多種媒體完成工作,村支部會議可以利用微信群或騰訊會議及時進行溝通,避免會議安排不當,延誤工作進程。同時,黨建隊伍應安排專員跟進,及時記錄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多種形式全面系統地展示并對比,使黨建隊伍和上級機關清楚了解現存問題和具有發展潛力的方面。黨建隊伍可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申請微信公眾號或微博賬號,定期發布當地風景特色等相關宣傳文案、視頻,廣泛傳播,提高大眾對當地特色的認知度;還可根據當地條件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進行銷售,使用淘寶網等其他線上渠道進行運營。此外,定期民意收集和建立匿名反饋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夠確保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真正提高地方基層治理的效率。
如果缺少農村集體經濟的堅定支持,黨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將難以鞏固。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推進農業領域的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和方針政策,加快農村產業現代化進程。農村基層黨建要主動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充分發揮組織的領導作用和動員各種社會資源的作用,積極探索新發展途徑,從根本上增強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貫徹富民強村精神,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創新發展提供經濟條件,使其有效靈活地發展。
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各級黨委應始終以黨的初心和使命為責任,以更高的理想信念、更強的擔當有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科學推進脫貧攻堅。我們要認真總結脫貧攻堅經驗,大力弘揚其中孕育的偉大精神,要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帶頭作用,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匯聚先鋒力量積極做好鄉村建設,促進精準扶貧順利開展,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