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爽,莊紅艷,劉珊珊,牛夢溪,果偉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8;2.首都醫科大學人腦保護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 100069)
患者,女,55歲,身高160 cm,體質量48 kg。2021年10月20日主因“情緒差伴輕生觀念2年”入院,診斷為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重度抑郁發作。既往慢性咽炎病史10年,偶有咳嗽。否認傳染病史及食物藥物過敏史。
入院檢查:體溫36.4 ℃ ,脈搏85次·min-1,呼吸21次·min-1,血壓125/75 mmHg(1 mmHg=0.133 kPa)。體檢未見明顯異常。 精神檢查:患者意識清晰,定向力完整,接觸被動,對答切題。未引出精神病性癥狀,自訴近2年情緒低落等。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4.2×109·L-1,中性粒細胞計數2.14×109·L-1,尿常規、肝功能、心電圖等未見明顯異常。
藥物治療經過:入院后給予鹽酸文拉法辛緩釋膠囊75 mg·d-1治療抑郁癥狀、勞拉西泮片1.0 mg·d-1治療焦慮癥狀。由于患者抑郁癥狀控制欠佳,于11月11日加用阿立哌唑片(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10702A,規格:5 mg)2.5 mg·d-1,增效治療并逐漸加量;11月26日將鹽酸文拉法辛緩釋膠囊逐漸減量,并加用鹽酸舍曲林片50 mg·d-1治療抑郁癥狀;11月30日停用鹽酸文拉法辛緩釋膠囊,并將鹽酸舍曲林片逐漸加量。12月30日,白細胞計數3.0×109·L-1,中性粒細胞計數1.76×109·L-1,低于正常范圍下限,給予利可君片60 mg·d-1,升高白細胞,此時,阿立哌唑片為10 mg·d-1。2022年1月7日:白細胞計數2.2×109·L-1,中性粒細胞計數0.58×109·L-1,白細胞計數已達危急值,中性粒細胞計數已接近粒細胞缺乏癥水平,加用磷酸腺嘌呤片60 mg·d-1,升高白細胞。次日復查,白細胞計數2.7×109·L-1,中性粒細胞計數1.02×109·L-1,仍顯著低于正常范圍下限。2022年1月11日停用阿立哌唑片,繼續給予鹽酸舍曲林片100 mg·d-1,勞拉西泮片1.0 mg·d-1,利可君片60 mg·d-1、磷酸腺嘌呤片60 mg·d-1對癥治療。2022年1月14日復查,白細胞計數4.2×109·L-1,中性粒細胞計數2.31×109·L-1,均恢復至正常范圍。直至2022年2月16日出院,患者仍繼續服用鹽酸舍曲林片、勞拉西泮片治療,未再使用阿立哌唑片,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計數未再出現異常。
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編制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工作手冊》中藥品不良反應關聯性評價標準[1],患者服用阿立哌唑片后出現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減少,具有合理的時間關系;該不良反應為阿立哌唑片已知的少見不良反應;停藥后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均恢復至正常范圍,同時,合并用藥仍繼續服用,故可排除合并用藥等混雜因素的影響。對該例患者進行藥品不良反應關聯性評價分析,很可能為阿立哌唑片導致的白細胞減少和中性粒細胞減少。
阿立哌唑是第2代抗精神病藥,具有獨特的D2和5-HT1A受體部分激動作用以及5-HT2A受體拮抗作用,能夠治療精神分裂癥、雙相障礙、重性抑郁障礙以及與孤獨障礙相關的易激惹[2]。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困倦、興奮、焦慮、靜坐不能、消化不良、惡心等[3],關于白細胞減少[4-6]和中性粒細胞減少[7-9]的報道較少。本例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最低值分別為2.20×109·L-1和0.58×109·L-1,已十分接近粒細胞缺乏癥的診斷標準。粒細胞缺乏癥是一種潛在的危及生命的血液疾病,其特征是循環粒細胞顯著減少或絕對缺乏,中性粒細胞計數<0.5×109·L-1,與骨髓粒細胞生成減少、外周粒細胞破壞增多密切相關[10]。臨床常用的口服升白細胞藥有利可君、鯊肝醇、維生素B4、氨肽素、地榆升白片等,除此之外,鋰鹽可以急性或慢性地升高中性粒細胞計數和白細胞計數[11],但由于其治療窗窄,容易發生鋰中毒,故應用時應注意監測血鋰濃度。
綜上所述,建議臨床在使用阿立哌唑前應仔細詢問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及藥物不良反應史,定期監測血常規,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并給予對癥治療,及時糾正異常指標,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