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圓圓?馬香梅?唐密波
高中階段,學生心理發育趨近于成熟,對生活及事物的探索逐漸深入,在這一階段中對學生進行性教育,已不再單純是從兩性與生理健康層面入手,而要適當與道德、心理、法治、安全層面聯系起來,引領學生全面的認知性教育知識。高中生物作為開展性教育活動的主要陣地,卻在面向學生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完整發揮出自身的導向作用。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等三方主體分別投放了問卷材料,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了當前高中生物課程開展性教育的不足之處。總結了性教育知識滲透與高中生物課程融合的具體措施,希望能有效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一、高中生物教學滲透性教育知識存在的不足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抽取某縣高中1~3年級學生、教師、家長樣本,并對其發放問卷展開了調查。經統計回收有效教師問卷148份、學生問卷1279份、家長問卷869份,在對其進行分析后發現高中生物教學對性教育的滲透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一)學校缺乏重視,教師認知不夠
通過對教師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發現,當前學校對性教育工作的觀念普遍過于陳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教師對此方面的知識也了解甚少,難以對學生形成系統而連貫的引導作用。在調查過程中,有50%的教師對性教育的看法為“孩子自然而然就知道”,忽視專門教育,而有91.89%的教師則表示“缺乏專業指導,講不清楚”;在討論學校開展性教育工作遭遇最大的困難時,91.89%的教師認為是“受傳統思想與某些偏見的影響,人們普遍回避這個問題”,還有超過80%的教師討論到了“師資”與“觀念”方面的問題;最后在被問及“您了解性心理健康教育嗎”,有87.84%的教師表示“了解一點”,還有8.78%的教師表示“完全不了解”。
由此可見,當前高中生物教學在開展過程中,面臨最大的難題在于學校觀念轉變不及時,并且教師對性教育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部分教師雖然能夠從生理層面為學生詳盡講解身體發育知識,但是無法聯系心理、道德、健康等層面幫助學生形成完整認知,因此教學工作的開展存在低效且質量不足的問題。
(二)家庭教育缺位,未能形成合力
在教師問卷中,還有83.11%的教師認為性教育不及時的原因在于“家庭對性教育的缺失”,而在進行家長問卷中發現,有超過92%的家長實際是“希望”或“非常希望”學生接受系統的性教育。面對這一矛盾數據,當展開進一步深入調查時發現,有超過50%的家長表示被子女問及性問題時“不知該如何作答”;此外還有25.32%的家長認為在家庭性教育中的困難在于“自身不夠了解這方面知識”,或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同時,當提出“如果學校里有專業的老師開展性知識教育講座,您愿意來嗎?”這一問題時,42.69%的家長表示“一定會來”。
由此可見在家庭教育當中,家長對性教育工作普遍抱有較為重視的態度,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家長缺乏正確的引導手段,同時與學校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溝通渠道,導致家校之間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壘,無法形成聯動協作的教育合力。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發揮出紐帶作用,并尋找恰當方式來為學生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三)學生認知淺薄,缺乏正確引導
學校與家庭教育力量不到位,導致目前高中學生對性知識的看法也存在一定偏差,不僅無法正確看待生理上的變化,同時性道德觀念和性保護意識也相對較為薄弱,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問卷調查中,有52.11%的學生表示生理變化會對自身造成困擾,并且當成長過程中出現第二性征時,有81.48%的學生表示“很恐慌,很羞恥,想掩藏起來”;而與此同時,又有38.51%的教師表示學生從未向自身提及過性教育方面的問題,39.82%的家長也做出了同樣選項;因此在進一步向學生調查“通過哪些方面來接受性教育”時,有24.94%的學生都表示通過“網絡”,同時還有49.96%的學生表示在生活中“缺乏正規了解性知識的途徑”。
通過以上數據內容來看,高中階段學生生理上的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逐漸擴大,但在這一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并且不愿意向家長與教師求助。長此以往不僅會限制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誤導,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為此教師與家長除了要采取有效的引導措施之外,還需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方式,引導其正確認知性健康知識,達成更為理想的教育目標。
(四)缺乏課程建設,難以恰當融入
在向教師提出“哪個階段開展性健康教育比較合適”時,只有5.41%的教師選擇了高中階段;同時對于“開展學生性教育工作最大的困難”這一問題,59.46%的教師選擇了“教材”,27.7%的教師選擇了“設施”;最后在表達對當前學校性教育工作的看法時,47.97%的教師選擇了“形勢和內容不佳”,還有75%的教師選擇了“學校不重視”。
由此可見在當前實踐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對性教育工作在高中生物課程的重要性與內涵理解不足。另一方面,教師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難以在教材中準確找出能滲透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內容。最后通過學校當前開展性教育工作的態度能夠發現,高中階段學校與教師普遍還是將更多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生與考試有關的學習方面,沒有注重在教材范圍之內進行適當拓展,導致學校在此方面的工作經驗不足,難以有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中生物教學滲透性教育的工作原則
(一)適時適度原則
所謂適時適度原則,便是強調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根據其當前階段的現實需求展開性教育工作。其中“適時”強調教師要把握好恰當的滲透時機,根據學生身心發育狀態以及當前掌握知識特點,將性教育知識巧妙地融入課堂,確保能夠在學生“問題產生”的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答疑解惑,避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困惑;“適度”則是需要教師掌握性教育知識的滲透方向、目標以及范圍,緊密圍繞學生實際情況引領其接受適宜的性知識,如此才能夠發揮出性教育工作的完整價值,充分體現出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優勢。
(二)科學準確原則
首先,教師在向學生傳遞性教育知識時,使用的語言要客觀規范。立足科學視角引領學生正確解讀其中的內容,使學生能夠以理性的視角看待成長問題,并形成正確的兩性觀念;其次,教師所采用的方法要生動恰當,不但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現實需求,確保學生能夠完整掌握教師傳遞的信息內容,并在今后遇到同樣困惑時,能夠采取正確的方式了解相關知識,從而有效延長性教育工作的影響實效;最后,教師選擇的內容要系統全面,不但要從生理層面為學生詳盡解讀知識,還需要從心理、法治、道德以及健康等視角為學生進行知識信息的傳授,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性心理和性道德觀念。
(三)家校合作原則
性教育并非一項階段性的教育工作,而是伴隨學生成長持續產生影響的一項系統性知識教育。因此在教學開展期間,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正確理解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局限性與單一性,同時積極聯手學生家庭的教育力量,確保對學生產生全面的教育引導。為此教師不僅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科學了解有關性教育方面的內容,更要發揮出自身的組織引導作用,向家長正確普及性教育工作的手段,確保能夠在學生成長期間起到全方位呵護的作用,妥善解決學生的成長困惑。
(四)貼近生活原則
性教育開展的目的是切實解決學生的成長煩惱,使其能夠平穩度過身體的發育時期。教師在開展性教育工作時,不能一味地從教材層面入手,而是要注重貼近生活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性教育知識。為此,高中生物教師需要遵循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圍繞當前社會中的性熱點話題進行適當拓展,同時關注學生當前階段存在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科學看待有關性知識的學習內容,如此才能夠避免性教育工作成為空中樓閣,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性意識和性觀念。
三、高中生物教學滲透性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立足教材本位,系統引入性教育內容
生物教材是圍繞學生成長規律而設置的教學內容,其中不僅考慮了高中學生當前的認知特點,同時也兼顧了學生對知識的現實需求。因此生物教師在開展性教育的過程中,可以以教材為起點,適當拓展并引入相應的課外教學資源,確保課堂中為學生傳遞的知識內容符合學生的現實需求,并保證能及時恰當地幫助學生了解有關生理方面的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1《激素調節的過程》這一課中,教師在為學生介紹人類生殖內分泌系統“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系”的過程中,除了從生理層面引導學生認識不同器官結構以及功能之外,還可以聯系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耐心提醒學生發現自身當前正悄然發生的一些變化,如性格、情緒、身體等等,還可以聯系教材中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解釋這些變化的形成原因,使學生能夠客觀理性地看待這一生理發育過程,并逐漸認識到這種變化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階段,從而有效調整學生心態,使其在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做到坦然面對。
(二)豐富校園活動,科學展開性教育引導
高中階段學生身體發育對其造成的不僅僅是生理層面上的變化,同時還包括對學生心理層面的影響。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客觀面對問題,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引導,使學生能夠建立系統的認知結構。為此,高中生物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中展開性教育工作之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為其設計不同類型的身心健康教育活動,以此確保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呵護作用。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線上心理咨詢室”“線上圖書館”的方式,在校園網站中開設專題欄目,使一些正面臨性知識困擾的學生能夠主動敞開心扉,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向教師傾訴自身煩惱,通過教師疏導或是書籍資料緩解內心壓力,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健康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學習小組的方式,組織班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探索一些兩性方面的知識,使其不僅能夠對此形成正確認知,同時還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自身生活問題。以人教版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1《激素與內分泌系統》為例,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理發育過程之外,還可以圍繞“科學”“健康”“安全”等主題引導學生對性知識展開自主探索,如“月經與遺精現象是如何產生的”“遇到特殊情況時,需要怎樣進行護理”以及“如何正確應對青春期的性沖動問題”等等。通過引導學生正確的探索性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受到外界的誤導或影響,從而為其成長創造理想環境。
(三)加強平臺建設,開展三位一體性教育
目前,高中生物教師對于性教育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為此學校除了需要加強培訓指導之外,還需要注重展開平臺化建設工作,通過積極引入家長以及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大學校性教育工作的力度,確保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例如,學校可以以校園網站為基礎,邀請社會心理機構與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共同探討高中階段學生需要重視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同時適當分享一些案例幫助師生解決困惑。如此一來,學校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教育引導服務,也可以使家長獲得一些有效建議,確保能夠在家庭中對學生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有效為學生塑造更完整的教學環境。
(四)打造第二課堂,開設生活性教育活動
“第二課堂”是圍繞對學生的實踐、生活以及成長提供服務的課外活動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除了要向學生傳遞科學的生理知識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性道德、性認識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探索,設計豐富多彩的主題教學活動,與生物課堂起到相互呼應的效果。
教師可以通過整合新聞媒體資源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社會中的一些性犯罪現象,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防護意識,遠離生活中的一些侵害行為,并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教師還可以通過開設主題班會的方式,圍繞“兩性交往”“成長煩惱”的青春話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意識到青春期男女生在生理方面的一些不便,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關心,互相照顧,營造和諧健康的班級氛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分析了高中階段在生物課程中融入性教育知識的問題以及實踐措施,強調教師需要正確看待學生的成長問題,同時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素養,主動通過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進而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聯動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確保在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還能夠形成理想的教育合力機制,為學生的個體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家校共育視角下縣域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GS[2022]GHBZ1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