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翔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廣州市 501650)
立德樹人是我國各層級教學的根本任務,更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目標與職責。課程思政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有效方式和途徑,是解決如何培養人的一種重要的手段。簡單來講,要建設課程思政,那么就要秉承初心,真正回歸教書育人。所以說課程思政要做好和各層級與各學科融合是勢不可擋的教育趨勢。尤其是對于高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而言,這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信息能力的通識課程,所以更需要融入課程思政,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給學生的后期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高職院校當中,信息技術課程是公共課程之一,同時也是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技能必備的基礎性課程。高職院校當中的信息技術課程屬于基礎性課程,所以涵蓋了基礎性的知識和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且還有辦公自動化、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等方面的的內容。高職院校開設這門公共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具備基本素養和基本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于應對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所以說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公共課程,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要掌握相應的技術和知識,同時也應當在思想上實現提升,達到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說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當更加重視對于學生理想信念與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的培育,讓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能夠培養愛國情懷和創新精神,讓后期的學習擁有更加扎實的基本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1]。所以說對于高職院校的信息技術課程而言,要進行教學改革,那么就要和國家的實際發展進行有效的融合,同時關注社會的熱點和身邊的實際生活案例,讓思政素材和職業素養更好的進行融合,提升思政教學的效果,進而實現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目的。
正如上述所言,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目標與任務,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更應當注重做好德育教育的融入,將其和實際學科進行有效的融合,最大化的發揮育人的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為此教育部提出了課程思政的實施理念和具體的實踐策略,而這一切都凝結成了2020 年5 月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這其中明確了人才培養的實際目標,同時提出了檢驗高校工作的根本標準就是立德樹人的效果。
對于高職院校的信息技術課程而言,在2021 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專科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1 版)》當中,對于課程的實際結構、內容和教學的質量、實施等等多個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這樣的要求之下,信息技術課程必須要緊跟信息領域最前沿的技術,同時結合一體化教學的理念,讓學生具備更強的信息技術能力,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高技術以及高技能的綜合型人才。而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和執行,能夠給國家的信息化發展提供更優質的人才支撐。
信息技術是我國當下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也是國家實現創新的必要支撐和渠道,所以說要實現創新型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等,那么就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持。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信息技術都是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能夠很好的培育學生的計算機與數字化創新的思維,建立社會責任感和信息意識,實現學生的職業發展與終身學習[2]。但是如果只有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沒有構建課程思政,那么將很難同時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所以要推動立德樹人的任務實現,那么就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做好課程思政的融入和構建。
從教師的職能屬性上來講,如果只負責教書而忽略了育人,那么就算不得合格的教師。從實際情況來講,教師不但要有立德樹人的意識,同時也要具備更好培養學生的方法,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政治覺悟、道德水平與思想水平。所以說對于新時代的高職信息技術課程來講,教師應當堅持課程思政,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核心價值觀來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的價值和作用,對于國家大事能時時刻刻進行關注,提升政治學習的效果,而且教師還要積極的學習原著、原文與原理,時時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讓信息技術教學與課程思政的相關意識有效融合,在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做好融入,讓課程的育人功能更強[3]。另外,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還要發揮自身對于學生的影響,成為學生的榜樣,進而將更加積極的行為和思想帶給學生。對于教師而言,要真正的做到愛學生、有素養、能傳授、好榜樣,讓學生的三觀能受到正向的熏陶。從具體的教學來講,高職院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經常性的交流思政教學的心得,和思政課的教師與輔導員進行深入的討論與研究,邀請其共同挖掘信息技術課程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且將其作為做好課堂教學的主要渠道,將思政工作貫穿其中,實現更加全面的育人。教師要定期參加相應的培訓和學習,不斷提升自身思政水平,進而讓課堂教學擁有更高的質量。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在信息技術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格外注意自身的言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形成行為規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需要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的細節,從此入手抓好學生的思想品質與行為習慣。比如說,教師要嚴格守時,開課前要提前進入課堂,同時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簽到,共同養成守時的好習慣,而對于不遵守上課時間的學生則需要提前進行提醒,讓其有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有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并不好,不但容易遲到,而且上課睡覺和打游戲情況都有出現,這就需要教師做好監督,同時還要積極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進行引導,督促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利用各種類型的活動設計或者是方式讓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產生興趣和動力[4]。除此而外,在信息技術實操課程當中,教師要給學生做好規范性的示范操作,給學生制定規范的計算機操作,優化課堂常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讓學生擁有整潔的課堂環境。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將課程思政有效的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具備更好的道德品質,完成育人的目標。
實際上對于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教學項目的設計,所以說教師應當注意結合實際的工作任務,選擇更加典型的案例來進行精心的設計,對其中蘊含的思政素材進行有效的挖掘,讓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實際的教學當中,在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過程中做好價值的引導,讓學生將這些方面實現有機統一。所以教師在實際講解計算機的相關內容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根據常規教學,學生很容易認為國外的計算機發展水平要優于我國的計算機水平,所以教師在任務的設計當中,可以要求學生提前了解中國的計算機發展的水平,了解中國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在課堂教學當中進行分享和交流,然后教師做好查漏補缺,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國當下計算機的實際發展程度,尤其是對于“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號”等等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情況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計算機在航天與AI 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知曉我國計算機的先進程度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其他國家,進而讓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建立愛國主義與民族自豪感。另外在計算機網絡的使用和安全性的保障上面,需要通過具體的任務和案例的分析,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網絡使用觀念,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正確的辨別是非,更加理性的看待互聯網相關的信息價值與其中的內涵,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遵守相應的法律和法規,這樣才能更好的遵守行業的職業操守,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未來走上職業道路之后,能夠具備更好的職業素養[5]。比如說在文檔的圖文混排項目的實際設計過程中,可以安排國家功勛、大國工匠以及榜樣人物的感人事跡,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的受到其中的精神和品質影響,進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提升自己的職業信心,養成工匠精神;而在幻燈片的教學項目的設計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分組教學的方式來做好作品的設計、制作與展示。每一組學生都需要先確定自己的主題,結合不同的主題來進行幻燈片作品的設計,然后需要內部投票來選出最為合適的作品,但是這個過程單靠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的,需要依靠全體組員通過協作完成。在協作的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團隊協作,讓學生樹立起團隊意識,而且也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不斷的討論與交流過程中,人際交往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是否能夠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師生關系是否融洽與和諧。所以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格外注意有意識的去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完成學習,實現更加健康的成長,所以說教師應當以真心、真意和真誠的去對待教學工作,去教育和關心學生。教師需要意識到自己不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指揮者,而是能夠陪伴在學生身邊的良師益友和領路者。所以說教師要充分的利用課間交談、網絡交流以及微信等等多種方式來和學生建立親密的聯系,讓教師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在其中感受學生的心理與思想活動的變化,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還要找出癥結,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讓其愿意向教師打開心扉,遇到問題學會向教師求助,而教師則盡最大可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所以說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結合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性對其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師生之間建立一種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更為理想的是師生之間要建立相互欣賞的關系,實現共同成長。
實際上高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總共有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都需要通過項目作為媒介來展開和串聯,而其中項目還可以進行拆分,分成更多細化的任務,學生在按順序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構建基礎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提升職業素養。比如說,以文檔圖文混排的內容的教學設計為例,要更好地融入課程思政,那么教師可以將國家功勛與榜樣人物的事跡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實際的排版過程中受到事跡熏陶,進而樹立愛國主義情懷。而將大國工匠與能工巧匠事跡用做排版教學,則可以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激勵作用,讓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動力都得到極大的提升,讓其在未來的職業與崗位當中都能夠擁有更好的職業道德水平。
總結來講,文檔的圖文混排教學設計主要分為三部分:首先,課前部分。學生要先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網絡課程或者是云課堂當中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料來對圖文混排的知識內容進行熟悉,思考其中的工匠精神,并且將精神內化成自己的內在意識和品質,進而對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思考工匠精神的內涵;其次,課堂部分。先要明確課堂教學的具體任務:相關的內容排版、實現任務所需的知識點和技能,同時還要引入圖文混排教學的內容,也就是頁面的設置、背景和使用的對象,將圖文混排進行綜合性的應用,利用幻燈片的方式來對本節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和分析。另外,還要將重點的任務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掌握圖文混排的方法與技巧,進而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解。尤其是對于其中包含的一些難點和重點的問題,要讓學生能夠更透徹的進行理解和感悟。在任務進展的過程當中,學生不但要掌握相應的知識,同時也要注意頁面的美觀度,更加細致的處理細節,做好相應的創新,力求作品能夠臻于完美。最后教師要學會利用云課堂,在上面布置相應的課后題目,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同時對于檢測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以便于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最后,課后部分。教師要充分的完善課后作業的設計,要搭建一個人物的展板,那么可以讓學生進行相應的素材搜集,同時了解所搜集人物的背景,人物身上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以便于學生在下堂課當中進行展示,讓教師進行點評。
所以說在高職院校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充分的利用云課堂等方式來做好線上線下的聯動教學,將線上和線下進行有效的融合,教師作為引導,而學生作為主體,在實際教學當中完成教、學、做、用等一系列的動態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掌握相應的圖文混排技巧,更加注重細節方面的設計,讓學生具備追求完美的精神,創新混排思路,進而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版式,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實現創新。
綜上所述,對于人才培養而言,課程思政無疑是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幫助的,所以說融入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當中是無可置疑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課程思政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同時結合實際的情況和問題進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此的看法與態度是推動課程思政的重要決定性因素和基本的保證。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更加重視課程思政的建設,提升育人的意識和育人的水平,同時結合專業的特點更深入的做好課程思政的內容研究,以便于提高實際的課堂教學質量,讓育人的效果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