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堂根 朱讀君
【摘 要】勞動教育素養是指中小學教師為完成勞動教育教學任務而具備的心理品質和專業能力。文章分析了新時代勞動教育對中小學教師勞動教育素養的要求,并指出中小學教師提升勞動教育素養的基本途徑,即積極參加培訓,更新觀念;親歷勞動過程,積累經驗;落實課程標準,科學評價。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 勞動教育素養 提升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教育要“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1]。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有關勞動教育的文件,明確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學教師要應緊跟時代步伐、順應社會發展要求,不斷提升自身勞動教育素養,增強勞動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教師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執行者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勞動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過程和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要求,分別強調了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勞動教育中應發揮的基礎、主導和支撐作用,提出應多措并舉,把“多舉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著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之一[2],教師應該是勞動教育人才隊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從價值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引領勞動教育,同時對勞動教育課時、必修課程和各類學科課程的分工與側重進行了具體指導,明確了教師的職責、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要求。《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勞動教育確立為義務教育的一門課程,要求每周安排一節課,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的課程性質、理念、目標、內容、素養、實施等提出了系統性的要求,確立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勞動教育要求和規范。教師無疑是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執行者。建立專職和兼職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時,其他學科教育和教學也應與勞動教育同向而行、相互配合,因此,必須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勞動教育素養。
二、中小學教師勞動教育素養的體現
教師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教育素養,那么,教師的勞動教育素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筆者結合勞動教育實踐經驗認為,教師的勞動教育素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責任擔當。勞動是一個健全的人安身立命之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勞動即生活。中小學教師要本著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態度,增強勞動教育的強烈使命感。教師要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社會責任感,要有大愛情懷,幫助學生扣好勞動規則與習慣養成的第一粒扣子。
第二,有理論武裝。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勞動教育,必須掌握相應的勞動理論、勞動思想和新時代勞動的特點等知識。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近代自然科學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礎上,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3]。由此可見,勞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新時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一系列文件要求,五育融合、全面發展的社會訴求,勞動教育對五育并舉的積極作用和意義,為教師開展勞動教育拓展了無限空間。新時代生產勞動和生活服務呈現的多元、綜合、多層等特點,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勞動成果和經典故事,為學校和教師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廣泛而豐富的資源。
第三,有專業特長。開展勞動教育必須做到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師工作是平凡而特殊的勞動,更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應是一個熱愛生活、善于生活的人,一個追求本真、富于創新的勞動者。《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勞動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衣食起居、待人接物、節能保潔,理應成為學生一日生活常規的示范;教師的早起晚睡、精準施教、學用結合,理應成為學生勞動習慣的榜樣;教師的嚴謹治學、教學特色、發明創造,理應成為學生勞動精神的標桿。
第四,有教育力量。教師要更新舊有的勞動教育觀念,樹立全面、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提高勞動教育執行力,充分挖掘國家課程中的勞動教育元素,拓展學生勞動實踐基地與場所,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將教育方針和“五愛”要求落實到教育行動中,將勞動的“做事”賦予其“做人”的教育目標,將勞動教育升華為深遠的價值和情懷。
三、提升教師勞動教育素養的基本途徑
一線教師如何提升自身的勞動教育素養?筆者結合勞動教育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積極參加培訓,更新觀念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勞動教育對于黨和國家對教育的要求、優化學校教育目標和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校要讓愛勞動、懂勞動、會勞動的人成為勞動教育教師。教師要牢固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根據時代的要求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斷提升勞動教育的能力,積極參加勞動教育的專業培訓,著眼于課程理念,深刻認識勞動教育的意義,領會勞動課程的設計意圖、核心素養的表現,把握勞動課程任務群與核心素養的關聯,不斷探索指導勞動實踐的方法,更好地達成課程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4]。
為此,教師要積極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網絡平臺,開展網絡研修,補足思想認識的短板,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走進學生所在的社區、鄉村、家庭,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生存條件、勞動經驗和學習需求。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各級培訓,有效利用校內外的勞動課程資源,開展不同層次的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校本研修,積極總結反思,形成優秀案例,加以推廣交流。
2. 親歷勞動過程,積累經驗
就育人目標而言,勞動教育是要讓學生熱愛勞動、享受勞動、尊重勞動,成為自食其力的生活者,更要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優秀勞動者。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勞動的目的和意義、經驗和原理的教育教學,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組織學生開展技能訓練,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做到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物質收獲和興趣愛好相促進,提高勞動教育的實效。
教師要大力開展以勞動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家校聯系,走進村莊或社區開展勞動教育宣傳,減輕家長的焦慮感,營造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師要充分挖掘、整合學科教學中勞動教育元素,全面踐行勞動教育,并適時積累教育教學素材;積極參加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和社會服務,親歷勞動過程的情感體驗,積累勞動教育的方式方法,做真實的、有情懷的、有效果的勞動教育。
3. 落實課程標準,科學評價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如何落實不同學段和年級的任務群,實現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大核心素養提升。筆者認為,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從目標的高度、縱橫的維度、學生的角度做好學校總體規劃和學科課程定位,整體推進勞動教育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進程;要做到有效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從不同學段學生的生活經驗、勞技基礎等要素出發,設置差異化的勞動教育目標,形成性地開展定性、正向評價,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不斷提升勞動能力和思想境界。
有效實施勞動教育,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做大量的、務實的、探索性的工作,如“五育并舉視野下的勞動教育,如何發揮同頻共振的作用”“基于學生生活經驗,勞動教育內容與形式如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如何實現腦體并用、城鄉互補,跨區域、跨文化勞動體驗”“勞動教育如何縱向銜接與橫向滲透”等,都是要靠勞動教育實踐來回答與解決。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求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新時代對人的勞動理念和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勞動教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勞動教育素養,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 (2018-09-10)[2022-10-11].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6) [2022-10-11].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0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60.
(作者單位:1.安徽省岳西縣教師進修學校;2.安徽省岳西縣湯池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