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運城同德醫院)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并發癥中較為危險的一種,屬于高血糖危象,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該疾病的發生在于胰島素異常,導致代謝紊亂,使得患者體內聚集了過量的酮體。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發展快速,需要及時救治,嚴重時可引起患者并發腦水腫、急性腎損傷等嚴重疾病,有一定致死風險。
以往多數認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發生在兒童、30 歲以下男性,且其中1 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致病因素主要是胰島素嚴重缺乏或抵抗,同時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異常升高,使得患者體內脂肪、蛋白質等元素代謝紊亂。若是人體胰島素缺乏,那么其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得到有效利用,脂肪在分解時就會產生大量酸性酮體,并且會在體內聚集,當突破臨界值時就會引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與高血糖、高血酮、代謝性酸中毒有關,其臨床表現也主要來自這類病因。發病早期較為典型的就是糖尿病“三多一少”、乏力癥狀加重,隨著病情加重可能出現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呼氣爛蘋果味、頭暈腦漲等。若是再進一步惡化,可出現尿量減少、眼球凹陷、四肢冰涼等嚴重脫水的癥狀,當進入危重階段可出現意識模糊,最終昏迷。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具有較高的危害性,一經確診需要及時治療。常見治療方法如下:
(1)補液。補液24 小時一般會輸注3—4 升,若是嚴重脫水可增加至6—8 升。合理應用等滲溶液,對降低腦水腫發生風險有積極意義。在補液后,發現血糖水平已下降至14 毫摩爾/升后可輸注5%葡萄糖,同時適量加入胰島素。
(2)補充胰島素。我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相關診治指南建議,輕中度患者持續以0.1 單位·千克·小時速度輸注,若是重癥則劑量上提0.1 單位·千克。治療1 小時后,如果血糖水平下降幅度小于10%,劑量需提升至0.14 單位·千克;如果血糖水平下降至11.1 毫摩爾/升時,那么速度需要下降至0.02—0.05 單位·千克·小時,同時輸注葡萄糖,保持血糖水平正常。當血酮水平小于0.3 毫摩爾/升或尿酮穩定陰性后,可恢復到以往的皮下注射。在胰島素治療時需要注意,輸注停止前1 小時可根據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在皮下注射對應劑量的胰島素,以免血糖再次回升,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復發。
(3)糾正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①補鉀:在患者治療中應予以補鉀,一般建議血鉀水平低于5.2 毫摩爾/升時需要進行鉀代替治療,通常劑量為3—5克/天,連續治療3—6 天。②補磷酸鹽:補液、胰島素治療可加速磷流失,在血磷水平低于0.3 毫摩爾/升時可補充磷,一般滴注速度小于4.5 毫摩爾/小時,并且在治療中注意檢測血鈣含量,避免發生低鈣血癥。③補堿:若是患者血液pH 值在6.9—7.0,通常需要使用碳酸氫鈉,在補堿中需要注意劑量,不可過量、過快。
(4)手術。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一般無需手術治療,但是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可能合并其他需要手術的疾病。手術需要在糾正酸堿失衡、水電解質紊亂,并且血糖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由對應科室醫師決定何時進行手術。
中醫治療一般在患者病情穩定后,若是方法得當可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多是包括內服中藥湯劑或使用中藥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