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祖剛(廣元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
在臨床上,泌尿系統結石通常又叫尿路結石或尿石癥,中醫稱之為石淋。其因地區、季節、氣候不同,發病率差異很大,熱帶地區發病較多,夏季為高發季節。按照結石所處部位,可分為上尿路結石和下尿路結石。
諸多因素可影響結石的形成,其中包括性別、遺傳、環境(所處的周圍環境溫度長期保持很高,長期接觸鉛和鎘)、飲食習慣、相關疾病和職業(如煉鋼工人、夏天在戶外作業)等。最常見的病因或原因又包括身體代謝異常、尿路梗阻或感染以及使用特殊藥物等。
尿石癥為泌尿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不同部位的結石臨床癥狀有所不同。
腎結石早期可能沒有特別的癥狀,可偶感短暫的同側腰部脹痛。當腎結石因某種誘因,如劇烈活動、勞作等使結石掉入輸尿管導致發病,常表現為典型的上尿路結石癥狀:腎絞痛、血尿。
(1)腎絞痛常表現陣發性痙攣、刀割樣疼痛,劇烈難忍,常伴有惡心、嘔吐,也可放射至同側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而輸尿管末端結石常伴有膀胱刺激癥狀(尿頻、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難等。
(2)血尿可以是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這與結石活動損傷黏膜有關。
排尿中斷為膀胱結石的典型癥狀。而尿道結石常表現為排尿困難、點滴狀排尿、尿道疼痛等癥狀。
泌尿系結石的危害
泌尿系結石會引起梗阻,可出現無尿或腎積水,并發急性或慢性腎功能不全。梗阻后可能加重感染,可出現畏寒、發熱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長時間的結石慢性刺激,也可能導致局部惡變等危害。
在治療上,需要根據結石的大小、數目、位置、腎功能、全身情況、有無梗阻和感染等綜合評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1.一般而言,對于直徑小于0.6 厘米的泌尿系結石,同時結石表面光滑,沒有合并感染或梗阻性病變,可以采取吃藥、多喝水、適當運動等保守方式治療。
2.對于直徑小于2 厘米的腎結石、直徑小于1厘米的輸尿管結石,需專業醫生綜合評估是選擇體外沖擊波碎石還是進行手術治療。
3.若輸尿管結石直徑大于1 厘米、腎結石直徑大于2 厘米時,通常需要手術干預。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現在大多數泌尿系結石均可“微創化”完成。
在預防上,首先最重要的還是要多喝水,每天應喝至少2000 毫升的水,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導致水中毒,平時可以根據尿液顏色來判斷,尿液清亮、淡黃說明喝得足夠。
此外,不同類型的結石患者在飲食上的禁忌也有所不同。
患者應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尤其是帶殼的海鮮。
患者要少食富含草酸鹽的食物,如甜菜、菠菜、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