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和平 張朋濤
(中國航發貴州紅林航空動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貴陽 550009)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2021 年2 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脫貧只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第一步,繼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鞏固和提升全面脫貧成果,實現共同富裕才是最終目標。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深入推進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發展,對于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厘清新時代黨建驅動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和實踐探索就顯得十分必要。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1]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黨建思想已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堅定黨的領導地位,始終堅持黨對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全面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全面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抓好抓實各項工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歷史長河中,只有不斷強化黨自身的建設能力,才能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奮進,團結一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中國夢統領執政理念是習近平黨建思想的突出亮點。扎實做好黨組織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是黨的力量源泉。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上凝聚人民群眾力量,鞏固黨的執政根基。黨建工作的核心就是為人民服務,黨建工作的效果就要體現為人民服務的效果,切實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貫穿于黨建工作的始終。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民主和集中是互為條件、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只有不斷提升民主權利,增強民主意識,才能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推進決策民主化,實現黨員主體地位,充分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才能使黨內民主氛圍日益濃厚。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建思想的主題,強調“全面”體現黨的建設涵蓋各個領域,綜合推進黨建各項工作,體現黨的建設系統性和整體性;強調“從嚴”體現要以嚴的態度、嚴的要求、嚴的措施、嚴的制度,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體而言,是要縮小城鄉差距,推動農業農村建立現代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振興。具體目標是“黨建強、鄉村美、產業興、治理好、群眾富”,其中強調“黨建強”,是由于鄉村社會有著分散、獨立、自主等內在屬性,村民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有局限性,需要尋求政黨等外部的力量來引導、規范、互動、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2]。促進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答題”。抓好農村千頭萬緒的工作,要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通過持續抓好黨的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強化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作用,發揮黨員隊伍的先鋒作用,把準鄉村振興目標任務,探索更適合的產業振興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地方要實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良好的政治生態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大力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能力和政治功能,以強有力的政治引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設,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定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使基層黨員干部保持信仰堅定、思想純潔,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升自身黨性覺悟與素養,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通過思想政治建設,引領鑄魂聚力,營造清朗良好的政治環境,成為驅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抓好黨建,夯實“堡壘”。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抓好各項工作的根本,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開展基層工作的基礎,是具體落實鄉村振興政策、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戰斗堡壘。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幫扶企業將抓好黨建貫穿在結對幫扶的全過程。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直接聯系群眾的紐帶,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最后一公里”的關鍵。通過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可讓黨組織全方位、無死角地融入農村的發展建設中,把支部建在社區、學校、產業鏈上,發揮“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黨組織”的黨建光榮傳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治理的基礎。要推動鄉村治理,既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也要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要堅持黨建引領,既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也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的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全面領導作用,將黨的領導貫徹到治理的全過程。把鄉村治理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積極探索創新“黨建+鄉村治理”“黨建+產業”的新模式,激活農村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以大數據平臺為支撐,將新興技術與傳統優勢緊密結合,打通“互聯網+黨建”數字大動脈,推動數字鄉村建設。
把鄉村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組建“黨建聯盟”“黨建共同體”等,推動支部聯建、品牌聯享、公司聯營、發展聯片,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廣大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優良的工作作風促進工作取得實效,引領群眾開展鄉村文明建設,促進鄉風文明的形成,為鄉村振興宏偉藍圖的順利實施開好局、起好步。大興聯系群眾之風,將村民的痛點、難點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將村民滿意度作為衡量基層治理成效的根本標準,切實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開展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不僅要在農村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還應筑牢堅強戰斗堡壘,強化黨建引領,發揮組織優勢,才能切實擔負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為推進鄉村建設夯基聚力。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通過持續提升黨建的內在動力、加強組織保證、促進有效治理等這些方面,驅動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結合鄉村振興的總目標,進一步探索黨建驅動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3]。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關鍵在基層。提升基層力量,多措并舉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范圍,在選優配強基層黨員干部隊伍上用心,優化黨員隊伍結構,提高黨員隊伍質量,將優秀黨支部書記、選調生、大學生村官選進儲備庫中。通過“黨建+服務”模式,為人才搭建返鄉創業的平臺,不僅能讓人才更好地了解好政策,及時掌握鄉村的發展情況,更能精準對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更多的人才在優質服務中看到鄉村的誠意,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鄉村、建設鄉村。健全黨員教育機制,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深入開展主題教育、主題黨日等,推動理論學習常態化。完善以實績考核為核心、獎懲激勵相結合的考核制度,確保黨建工作取得實效。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治理的基礎。既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也要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既要重視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的引領帶動作用,建立溝通機制,營造共治氛圍。搭建鄉村治理平臺,促進鄉村民眾共同治理。黨組織要堅持自我革新,以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完善的網絡互動平臺,促進黨務信息公開透明,以便與各治理主體及時互動溝通;更新業務黨建政務平臺,促進村民足不出戶便可以辦理政務、服務事項。
發揮服務職能,落地振興實踐。農村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競爭力,要遵循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尋找特色產業,運用先進理念與先進技術,打造“互聯網+”銷售模式,將黨建的引領作用滲透到產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明晰各級組織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的主體責任,推動黨員常態化參與農村環境長效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中,助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同時,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厘清發展思路,針對幫助抓好黨建、幫助發展產業、幫助發展集體經濟等,制定具體工作措施,推動真幫真扶。將企業幫扶建設情況納入黨建工作高質量考核體系,充分運用結果導向,督促國企更好參與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工作。同時,企業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深入開展調研,班子成員不定期深入幫扶點調研,通過定期、不定期與縣鄉村開展座談、實地調研、現場解決問題等方式,形成了黨委統抓、各級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做好思想引領,創新宣傳模式。鄉村振興是囊括思想文化、精神物質等多個維度的系統性工程,推動鄉村振興更需“黨建+文化”雙輪驅動,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旗幟鮮明發展先進文化,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農村群眾的基本道德教育,持續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農村、入人心。積極宣傳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活動,引導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激發農民的家庭責任感和榮譽感,豐富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滿足村民文化需求,提高村民的認同感,凝聚共識,團結帶領帶動廣大人民群眾投入鄉村振興工作中。
黨組織力量強不強,紅色文化引領作用夠不夠,直接決定了鄉村建設工作搞得好不好。結合國有企業特點,做好紅色血脈的傳承,講好紅色故事,持之以恒織密建強黨的基層組織體系,持續夯實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需要在創新形式上下功夫,用好黨建聯建、上黨課、做宣講的機會,讓黨的創新理論和聲音用更通俗的方式傳達到最基層,傳遞到老百姓的心中;需要在創新黨建工作方式上下功夫,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搭建智慧黨建平臺,修建黨員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村級書屋等基礎設施建設,規范“三會一課”學習,提高幫扶村黨組織的戰斗力[4]。同時,積極探索構建“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實行亮身份明初衷、曬職責明義務、定承諾明任務、結對子明服務、育苗子明傳承“五個明”,建立“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的密切聯系服務群眾體系,探索“黨員積分行動”,評比星級黨員,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整個黨組織的“神經末梢”,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毛細血管”。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推動廉潔從政,營造良好生態。完善黨員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機制,強化問責機制,明確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直接責任,對于侵害群眾利益、抹黑黨的形象的行為瞞報、漏報或把關不嚴、監管不力的,依規嚴肅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完善監督檢查機制,加大村務透明度,實現各級黨組織、社會組織、新聞媒體和群眾個人多主體共同監督。
總而言之,黨建驅動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和實踐探索是一項時代命題,在厘清其內在邏輯后,需在做深做實基層黨組織隊伍提升、基層治理創新、基層黨組織服務職能發揮、思想文化引領提升及強化全面從嚴治黨方面狠下功夫,不斷強化黨建引領,發揮組織優勢,切實擔負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為推進鄉村建設夯基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