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佩 王付雷
(1.泉州職業技術大學縣域發展研究中心,泉州 362268;2.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泉州 362268)
中國有2854 個縣級行政區,縣域經濟的發展好壞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興衰?!笆奈濉币巹澨岢觯骸鞍l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笨h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的切入點,是助力鄉村振興、推進鄉村建設的重要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縣域經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是縣域經濟的發展主題和發展方向。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縣域經濟面臨轉型升級,促進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產業支撐,更需要人才支撐。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匯聚應用型技術人才,新興產業更急需新型技能人才。職業技術教育需對接縣域人才需求,找準定位,精準培養,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直接的人才支撐。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發布后,職業院校尚未形成創新的、系統的理論體系,理論界也缺乏對職業教育助力縣域經濟做進一步研究的文獻綜述,本文從職業教育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研究概況、問題探幽及路徑探究三方面進行分析。
國內關于職業教育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研究主要概括為以下五類。
在高職院校與縣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相關研究中,蘇曉萍在《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與縣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研究》(2021)中以浙江省東陽縣為例,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借助地方產業發展優勢,實現民辦職業院校與縣域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袁晟在其碩士論文《邵陽市中等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協同發展研究》(2016)中以湖南省邵陽市為例,指出中等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的協同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并認為:“政府、用人單位、中等職業學校等各方面都應該打破原有的觀念,不斷深化改革,并加強各方面的合作,從而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和地方經濟的健康和諧發展?!盵1]黃斯欣在《四川丘區縣域經濟與職業教育互動發展研究——以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為例》(2016)中以四川省羅江縣為例,對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背景下縣域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的關聯性進行研究,并提出“地方職業教育要進一步發展需要與當地企業密切合作,同時要將職業教育的長期發展建立在長期服務企業、服務產業的戰略高度上。而產業應當把職業教育發展納入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步軌道,因為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的升級離不開職業院校的協作”。[2]
關于高職院校服務縣域經濟的路徑方面,主要觀點包括:職業院校立足縣域經濟發展,盤活校企合作資源的途徑探索;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及其創新研究;在專業設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縣校合作等方面的路徑探究,等等。
姚異卉、豐華濤在《職業院校多元化培養適用性人才服務縣域經濟發展途徑探究》(2021)中提道:“在鄉村振興戰略強有力的支撐下,縣域經濟發展生機勃勃,很多縣區都在全力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都在制定實施新的人才戰略。面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需求,職業院校務必立足于培養符合縣域經濟發展所急需的適用性人才,優化專業設置,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縣校合作,著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3]
職業教育改革視角是學術界研究落實職業技術教育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力的另一個重點問題。顧苗豐在《基于政校企協同的地市高職服務縣域經濟耦合機制研究》(2020)中認為,職業院校要從政校企協同合作的角度,承接新市民教育的培養功能,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體系,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經濟的能力。湯龍梅、林秀芳、董振振在《教育信息化助推縣域職業教育跨越發展——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信息化建設探索與成效》(2020)中介紹了日照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在教育、教師信息化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并認為信息技術有助于改變學校的教育環境和管理方式,帶動了人才培養。沈萍、周文娟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問題研究——以江蘇省金湖縣為例》(2020)中以金湖縣中等職業學校為例,提出職業教育要緊跟縣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通道等方面及時調整戰略、策略。
功能性研究較多涉及助力精準扶貧案例分析。徐亞楠在《縣域視角下職業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前瞻——以國家級貧困縣五臺縣為例》(2019)中以國家級貧困縣為例,總結回顧了職業教育發展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統籌發展的一些思路。劉暢在碩士論文《縣域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個案研究》(2019)中以湖南省安化縣為例,結合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分析了安化縣職業教育層面在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政府、職業院校和社會層面總結了解決措施。陳釗藩在《縣域內中職學校助力精準扶貧工程策略研究》(2019)中從縣域內中職學校視角,分析了中職學校助力精準扶貧工程的現狀和策略。
韓文根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的意義、問題及關鍵舉措》(2021)中談到發展縣域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并認為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整合資源,優化資源共享,政府加強統籌管理,致力于促進人才在省際、縣域之間的交流合作。馬建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融合職業教育體制機制的建構》(2021)中從體制機制的建構角度,認為“必須統籌規劃城鄉職業教育,促進功能融合;構建開放融通的城鄉職業教育和培訓支持體系,促進農村人力資源再開發;建立城鄉統一的職業教育資源市場,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打造城鄉職業教育共同體,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構建城鄉融合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促進發展優勢互補”。[4]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應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福建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引導職業院校及專業(群)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對接,完善合作機制,推動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合作育人、技術協同創新,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新格局。泉州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到,要堅持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實施,落實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推進專業群與產業群緊密對接,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職業教育是指通過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術知識和技能培訓,以使他們現在或未來能夠順利地獲得職業的活動。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主要側重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職業人員。二者是不同類型的教育,前者注重培養具有實操能力的人才,而后者側重培養高級學術人才。培養的定位不同,使得二者在培養理念、教育特征和培育路徑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別。
在當前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經濟總量較小,產業結構不合理
在我國,大部分鄉村地區的第一產業占較大比例,第二產業其次,第三產業發展較為不足。有的地區第一產業發展總量較好,但產業門類不夠豐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沒有協同推進,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缺乏,無法實現產業鏈的延伸,經濟利益無法實現最大化,農民增收較為緩慢。有的地區雖然大力發展旅游業,但忽略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使得產業基礎薄弱、根基不牢。還有的地區第二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環保意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率不足。
2.人才支撐乏力,科技貢獻率不足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傳統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產業發展需要人才支撐。由于勞動力市場不夠健全,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大多留在省市縣發展,流入鄉村比較困難。在鄉村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始終保持較高的占比。此外,鄉村外出接受高等教育并成為優質勞動力的人才中,在就業選擇中返鄉的占比較低,鄉村對高新技術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對不足。教育資源的分配在城鄉存在較大差異。這些都成為阻礙優質勞動力助力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因素。
3.縣域競爭激烈,良性互動尚缺乏
改革開放以來,縣域之間的競爭促使縣域經濟不斷得到發展。但是,隨著當前我國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民生改善和環境保護問題。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踐行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理念要求我們在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要考慮發展動力的持續性和發展方法的有效性。只有積極開展縣域合作,形成良性互動,才能更好地解決產業同質化問題。
以晉江為例,根據最新數據,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四。全市現有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1所,系全國首批、福建省唯一一家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高等職業學院1 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 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 所。職業教育在助力晉江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加強政校合作
晉江市人民政府與職業院校簽署市校共建合作協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政府帶動校企產學研項目的立項及成果轉化,促進學校與企業技術和管理的銜接。注重師資力量建設,對現有教師隊伍進行培訓,組織教師到海內外著名高校學習,同時充分利用晉江的人才政策,提升師資力量。
2.加強校企合作
通過“訂單班”“引企入校”“創新創業”“現代學徒制”等方式,加強專業群建設,構建校企伙伴型辦學機制。提升契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規格,加強高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優化“雙師型”教師師資團隊結構。政府支持高職院校采取股份制、場地租賃等形式,通過“引企入?!钡韧緩?,打造市級生產性實訓基地。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以“廠中校”的形式,創建實習實訓基地,依托產業或規模企業,建立終身教育基地。優化利用師資,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
3.深化產教融合
晉江市職業院校為地方產業量身打造專業群,積極收集地方產業對于人才需求的情況,組織力量調研與論證,專門針對產業、企業的難處,定制設計相關專業,以培養能勝任產業發展需求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實行“雙院制”管理模式,兼顧專業培養與素質教育,提升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
晉江職業教育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在未來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繼續深化開展。
1.突出職業教育的區域性
扎根晉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對接地方產業,圍繞濱海旅游、農村黨建、兩岸一家親、休閑農業和鄉村善治五大領域,統籌現有資源先行導入、開發課程做強培訓和活動、創新創業助力產業側,分階段任務推進,助力晉江鄉村振興發展。
2.突出職業教育的職業性
全力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引企入校、工學結合、社區終身服務、創業孵化打造品牌園區。根據市場用工需求,建立了以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和學歷提升為主要形式的多層次培養培訓體系,為社會培養了一批高層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3.突出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圍繞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思路,確立城校共建共享理念,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協同發展對接機制,構建“?!a—城”發展命運共同體,做好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改革科研體制、強化社會服務能力等四個方面的工作。
人才是發展的原動力。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是職業院校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系;培養高質量人才,是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所需、支撐所在。職業教育助力縣域經濟發展,有助于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厥走^去,立足當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晉江職業院校通過形成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新格局,完善合作機制,打造職業教育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致力于通過縣域經濟與鄉村振興的良性互動,為全國職業院校的發展提供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