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月
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都是重點和難點,同時又是學生不得不攻破的“城池堡壘”。結合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非常重視小學作文教學,且應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新思路、新策略,以求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對此,本文立足于最新語文課標,分別從四個方面談一談小學作文教學思路,以期拋磚引玉,為廣大從事作文教學的教師提供些許教學思路和借鑒。
一、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小學生獲取知識和經驗的途徑大多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在寫作中所用的素材及靈感也多來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往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基于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踐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巧妙地將作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經歷有效聯系起來,讓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取材,再用寫作的方式去表達、記錄生活,進行生活化寫作。具體來說,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展開作文教學,教師應把握以下三個教學思路。
第一,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善于尋找生活中的小事情和小細節,為后續的寫作積累素材。比如,在描寫“四季的景色”時,很多學生所寫的作文看似辭藻華麗,實際上缺乏真情實感和能讓讀者獲得情感共鳴的細節描寫。對于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四季景色,當身處其中時往往會有一些獨特的體悟,可以為后續的寫作奠定基礎。
第二,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和積累教材中的好詞佳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所編排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且有較多的課文都立足于生活,記錄了生活中的小細節,因此能夠作為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重要抓手。以三年級下冊《蜜蜂》《小蝦》這兩篇課文為例,兩位作者非常善于觀察蜜蜂、小蝦,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會驚嘆作者的觀察能力之強和文章用語之精妙,能將生活中可愛的小生靈描寫得如此栩栩如生。因此,在作文教學之前,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積累課文中可用于寫作的素材,在此基礎上,設計以描寫生活中小生靈為主題的作文,如“記憶中的小生靈”,這樣的作文題目,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經歷,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學生可結合個人的相關生活經歷,在寫作時進行聯想和想象,在課文閱讀的影響下有感而發,相信這樣寫出的作文會更有表現力,情感也更加豐富。
第三,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環境資源,引導學生根據特定的寫作主題,去生活中探索和實踐,收獲各種豐富的經歷。以四年級上冊“寫觀察日記”寫作練習為例,教材中呈現的觀察內容有:種子的發芽過程、樹葉的顏色變化、月亮的變化過程,以及貓咪等。這些元素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寫作前,相信很少有學生認真觀察過某一現象或事物,或者有僅僅停留在顏色、形態上的觀察,沒有真正地深入去了解現象背后的原因。為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選擇某一具體的事物進行觀察,并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如不少學生提出想寫“觀察螞蟻搬家”,教師便可指導學生從“螞蟻搬家的現象本身及背后的原因”兩個方面進行寫作。針對螞蟻搬家的現象本身,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螞蟻的數量、顏色、搬家路徑去描述;而針對螞蟻搬家的背后原因,則需要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再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的寫作過程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等,對提升其寫作素養大有裨益。為確保寫作任務順利完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到周邊環境中去尋找螞蟻的蹤跡,進行觀察。在觀察實踐中,學生必然可以獲得一些真實的體悟,并為寫作提供真實的素材,確保寫作質量的提升。
二、引領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積累作文素材和寫作技巧
新課標中明確強調了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之間的緊密聯系,要求教師關注閱讀教學,借助閱讀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小學生由于缺乏語言知識儲備,寫作中常出現“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情況,或者是不能運用美妙的語言文字提升作文的可讀性。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在閱讀中持續地積累寫作素材,并掌握各種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逐步提升寫作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教材中的課文是優質的寫作素材,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在此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以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為例,教師應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在積累語言素材的同時,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寫作技巧。如“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這一句,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悟句子中所運用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理解和感悟不同修辭手法的運用效果。再以“但是,即使這些設想能實現,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這一句為例,教師可帶領學生重點分析“即使……也……再說……”這一句型,理解這一句型中表示的假設、轉折關系。當學生理解之后,便可將這些手法運用到后續寫作中,寫出更具可讀性的作文。
第二,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廣泛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逐漸積累寫作素材和提高語用能力。以整本書閱讀為例,教師可指導學生選擇所要閱讀的書籍,并幫助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如教師可以向三年級的學生推薦葉圣陶先生的《稻草人》,這一童話作品滿足該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喜好,相信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對稻草人的所見所思有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稻草人》的結構、寫作手法、布局均值得推敲,所以一方面可要求學生記錄所喜歡的句子,另一方面讓學生寫讀后感,目的是盡快運用所積累的寫作素材,達到寫作實踐的效果,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三,小學生的閱讀具有階段性、梯度性的特點?;诖?,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教師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法,鼓勵學生閱讀自己喜歡且適宜的閱讀內容,以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方法,幫助每一位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后續的寫作教學中,可設計層次性強的寫作訓練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進行寫作訓練。
三、創設多樣化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的寫作能力之所以提升緩慢,是因為缺乏寫作興趣。因此,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刹捎们榫皠撛O法創設適宜的寫作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具體來說,在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寫作情境時,教師要重點把握以下三點。
第一,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等確定寫作情境的主題及內容,所創設的寫作情境要有趣味性,且要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以小學課文《陶罐和鐵罐》為例。該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情節非常詼諧有趣,學生會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根據故事內容,在課堂上創設角色扮演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扮演所喜歡的角色,將寓言故事的情節內容真實地演繹出來。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學生的身心處于舒適狀態,不僅能產生更強的學習熱情,還能學會從其他的視角審視課文內容,把握其中的內涵、主旨,從而獲得不一樣的體悟。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相信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
第二,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依托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的優勢,將原本平面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直觀、形象,以促進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可借助播放影像、音影、圖片等功能,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寫作情境,加緊學生的寫作體驗,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四年級上冊“記一次游戲”的寫作練習為例,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某次班級游戲活動時拍下的照片,從多方面展現出當時的游戲情形,將學生的記憶帶回到當時的情境中。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分享當時游戲時的過程,讓學生回憶更多的細節,在心中產生更多的情感漣漪。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從這次游戲活動的過程、結果,游戲中的感受,游戲后的收獲等方面著手寫作。在這樣的情境下寫作,相信學生們可以寫出更多翔實的內容和真實的情感,有效提升作文質量。
四、踐行“生命語文”理念,彰顯寫作育人價值
結合新課標要求,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踐行“生命語文”理念。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也要促使“生命語文”走進作文課堂,以喚醒學生的人生體驗,點燃學生的生命熱情。在持續性的寫作中,學生逐漸形成豐富、深刻、人文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最大化彰顯出作文教學的內涵和育人價值。具體而言,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教師應注重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引領學生多關注生活和時事,真實感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認真思考問題,寫出的作文也會更有情感和真知灼見。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逐漸具備勇于擔當的意識。為達成這一目標,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發掘教材寫作環節中的德育元素,或將寫作主題與德育融合,拓寬寫作的形式和內涵。以寫作練習“我想對您說”為例,教師可將親情、友情、自然之情等元素融入寫作主題中,讓學生自由選擇。這個“您”可以是父母親人,可以是親密的同伴,也可以是地球家園。學生可根據不同的寫作主體,抒發不同的情感,收獲不一樣的寫作體驗??傊?,在作文審題立意這一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立足于“生命語文”理念,進行寫作主題的剖析,讓作文的立意具有正能量,寫出的內容更具感染力。
第三,教師應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活躍寫作思維。一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深度,或者看待問題較為片面,難以升華主題。對此,教師可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寫作某一件事情時,引導學生學會更全面地看待問題,打破思維藩籬。如在寫社會事件的過程中,教師要尤為關注學生的寫作思維,不僅要有表達事件的能力,還必須具備批判意識,從而讓一件事情的表述和分析變得透徹、理性。實踐證明,長時間堅持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和批判意識,學生不僅可以在寫作時更好地表達自己的一些具有深度思考力和創造力的觀點,還能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對今后的成長大有裨益。
總之,作文教學是發展學生語言、情感、思維、品質等綜合素養的有效手段,教師要十分重視作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堅持凸顯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運用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新課標對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提出了較多新的要求,教師要認真分析整合新課標理念的內涵和要求,并以此為依據對作文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革新,努力讓作文教學活動變得更有趣、更高效,讓學生逐漸愛上寫作、樂于寫作、善于寫作,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