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許歡,錢 怡,張持晨,張 靜*
(南方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15)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明確要求:完善高校專職輔導員職業發展體系,建立職級、職稱“雙線”晉升辦法。理論上,雙線晉升政策能為輔導員的職業晉升提供更多機會,但實際晉升過程中,卻出現了職務晉升“上不去”和職稱晉升“狹窄化”問題[1-2]。
與此同時,近年來,以“學院+書院”的“雙院制”模式在全國各地高校蓬勃發展。2005~2020年期間,國內共有47所高校成立137 家書院。“雙院制”的推行打破了不同學院、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與邊界,在更高層次整合了高校資源,為學生構建優質的學習與發展平臺,促進學院、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書院在多數高校的組織架構上僅是“虛擬”機構,并未為其配套“實體”行政(技術)部門與工作人員,其大量事務性、技術性工作均由二級學院的輔導員兼職承擔,輔導員存在“角色沖突”與被“多頭管理”的情況[2]。因此,一方面輔導員在“雙線晉升”上面臨天花板,導致部分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另一方面“書院制”的推行與發展迫切需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職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如何破除制約輔導員發展的桎梏,滿足書院、學院的人力資源需求,是擺在學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從專業技術崗晉升角度分析:①并非所有輔導員都是思政類專業。其在參與思政類科研方面,與思政專職教師相比存在先天劣勢;②對專業技術崗的定義過于狹隘。輔導員原具有其他系列的技術職稱,主觀上不愿轉型從事思政方向的研究,在轉崗之前難以晉升職稱;③輔導員需要承擔大量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難以潛心開展科研教學。相關研究表明,在專業技術崗的輔導員隊伍中,高級職稱僅占8.3%,中級職稱占34.6%,初級職稱占57.1%[3-4]。
從管理崗晉升角度分析:①輔導員被動“雙線晉升”。高校管理崗位的等級、結構比例和人員數量是依據高校的級別、規模和隸屬關系確定的。在管理崗位尚未有空缺時,輔導員不得自主轉崗;②地方高校的人事權很大程度受制于地方黨委和政府,不能自主設置非實職領導職務;③教育部第43 號令規定,“在院(系)專職從事大學生日常思想工作、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包括院(系)黨委(黨總支)副書記、學工組長、團委(團總支)書記等專職工作”,但上述崗位的晉升是依據事業單位領導人員晉升的相關規定路徑實現的,并非輔導員的專屬晉升通道[3-4]。
書院制和學院制相比具有鮮明特色:書院制是圍繞立德樹人、學術自由、自主學習的育人模式,注重通識教育培養,拓展學術文化活動。但是,我國高校書院制的建立和發展的時間較短,制度尚不成熟,在實踐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①學院與書院“權責分離”。學院需要承擔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與科研教學工作的責任。而書院則聚焦于整合各學院資源、構建書院文化、打造書院品牌活動,學院與書院在權責上存在不對等。②書院在組織架構上缺乏配套政策支持。書院在大多數高校的組織架構上僅是“虛擬”機構,并未為其配套“實體”的行政(技術)部門與工作人員,其大量事務性、技術性工作均由學院輔導員兼職承擔。③相較學院,書院學生數量較多,而書院的導師多采取的是“兼任制”,導致書院導師負擔過重。④學院輔導員被“多頭領導”。一方面,輔導員需要承擔學院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責任,在學院黨委、團委領導下指導學生組織開展學院活動。另一方面,又需要在書院領導的指導下參與書院建設工作,組織開展各類書院活動。⑤一些學校對書院的制度、文化建設不夠重視,沒有建立有吸引力的考評制度,導致書院師生的歸屬感不強等。
本模塊的研究旨在通過扎根理論,嘗試明晰高校推廣“雙院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作用機制,為后期提出輔導員“雙線晉升”的實施路徑奠定研究基礎。
扎根理論是格拉斯(Glaster)和斯特勞(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一種自下而上歸納式的質性研究方法。該理論在社會科學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方式”與“質化研究革命的最前沿”。本研究嘗試從收集到的一手樣本資料中分析、歸納出高校推廣“雙院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作用機制,與該經典研究方法的應用范圍較為相吻合,故采用該方法進行研究[5]。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共計100 位。其中男性52 名,女性48 名;學院與書院管理干部30 名,輔導員70 名;漢族96 名,少數民族4 名;本科學歷17 名,碩士研究生學歷71 名,博士研究生學歷12 名。
訪談聚焦于本次研究目的,制訂了“問題導向”的半結構式訪談內容提綱。訪談時間主要集中在2022年5月至12月,每次訪談時長控制在15―30 分鐘之間,給予被訪談對象一個自由、放松的訪談空間,力求收集到的數據真實、準確。訪談結束后,所有訪談語音將通過訊飛軟件轉為文本格式,導入Nvivo12.0 中進行分析。本次研究的訪談主要可歸納為以下4 點:①您認為“雙院制”是否有利于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原因是什么?②您認為高校開展“雙院制”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原因是什么?③您認為輔導員在“雙線晉升”中存在哪些問題?原因是什么?④您認為“雙院制”和“雙線晉升”是否能實現有機結合?原因是什么?
3.5.1 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又稱為一級編碼,是扎根理論編碼過程中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歸納出原始資料的初始范疇:通過對原始訪談資料逐字逐句的研讀、分解,得到初始概念;再通過比較與歸納,將類似的初始概念進行整合,得到初始范疇。本次編碼總共形成了251 條有效概念詞句,并抽取出30 個相對獨立的初始范疇。
3.5.2 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又稱為二級編碼。其主要目的是對初始范疇進行聚類、匯總,發現范疇之間的內在聯系,提取出更加抽象的主范疇。主范疇編碼如表1 所示。

表1 主軸編碼
3.5.3 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又稱為三級編碼。其主要目的是在主范疇確認后,進一步確立核心范疇。依據主軸編碼的13 個主范疇,進而歸納出了5 個方面的核心范疇,分別是政策制訂問題、政策執行問題、配套支持問題、組織管理問題、輔導員個人問題(如表2 所示)。

表2 選擇性編碼
如圖1 所示,本研究根據核心范疇的內涵與相互關系,初步得出了輔導員視角下高校推廣“雙院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作用機制,主要問題包括政策制訂問題、政策執行問題、配套支持問題、組織管理問題,輔導員個人問題5 大類。①政策制訂問題是地方高校乃至國家有關部門在未來進行政策制訂的時候,需要重點考慮和完善的方面,主要包括機構設置、崗位設置和人員編制;②政策執行問題主要指地方高校在執行相關政策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度”為輔導員考慮的方面,主要包括自主裁量權、政策變更;③配套支持問題是其他為書院工作推廣“助力”的方面,主要包括晉升渠道與績效激勵;④組織管理問題指書院管理者在開展管理工作時,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方面,主要包括管理風格、組織目標、組織文化、組織架構;⑤輔導員個人問題主要由輔導員個體差異所致;此外,該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其它外因問題影響,主要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態度。

圖1 理論模型構建:輔導員視角下“雙院制”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作用機制
本研究通過隨機抽取二分之一的數據原始數據,邀請之前未參與編碼過程的1 名博士研究生進行編碼,檢驗理論飽和度,未形成新的初始范疇、主范疇、核心范疇以及新的關系。因此,認為該理論模型可以解釋輔導員視角下高校推廣“雙院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作用機制,達到理論飽和。
輔導員既要承擔學院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與文體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又要兼職參與書院的事務性工作,存在被“多頭領導”的現象。綜合上述問題,本研究嘗試提出書院制的發展模式應采用“三步走”戰略。“三步走”戰略包括:“住宿書院”階段、“通識教育書院”階段、“大書院”階段。在“住宿書院”階段,書院主要負責其下屬學院學生的住宿管理外;在“通識教育書院”階段,書院除了負責學生的住宿管理,還需要進一步負責低年級學生的通識教育;在“大書院”階段,書院將全方位負責低年級學生的通識教育、科研教學、日常管理等工作。
書院的發展模式明確后,相應的崗位編制、人員編制將進一步予以明確,書院與學院工作人員將“各司其職”,避免被“多頭領導”的情況出現。
①專業技術崗位晉升方面:不論是《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還是《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均未明確規定輔導員在專業技術崗位晉升方面應為思政類或是其他某一類專業技術職稱,地方高校在執行政策時具有較大的自主裁量權。因此,高校應充分考慮書院工作與輔導員專業學科背景的“多樣性”,聘任不同系列職稱的輔導員,并完善相應職稱晉升的配套政策;②管理崗晉升方面:進一步明確書院管理者權責,優先考慮從“書院編制”內的輔導員中選拔管理干部,專職從事書院管理工作。為進一步保證書院工作開展的連貫性、穩定輔導員隊伍的“軍心”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①書院管理者應提前制訂書院的短、中、長期發展規劃,保證工作目標的連貫性與統一性,避免相關工作“朝令夕改”。同時,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充分調動多方積極性,提升輔導員個人乃至書院的整體科研成果轉化能力;②在低年級“模糊”甚至“去”學院概念,樹立“大書院”意識。進入“通識教育書院”階段,“學院”概念僅是學生步入大三大四、進入到高年級專業化學習階段才逐步明確的;對于尚未進行專業化學習的低年級學生,“書院”將作為學生唯一的“身份屬性”。然而,這也將對“頂層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輔導員在學生日常管理、專業教師科研教學層面“去”學院化,在對學生的教育培養計劃方面亦要“去”學院化;③加強“大書院”文化建設,傳承書院文化。結合書院創立之初的目的與自身特色,打造書院的專屬文化,并做好文化傳承,進一步增強輔導員、專業教師乃至全體學生對“大書院”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對于非思政類、不同專業背景的輔導員,應保持終身學習,通過自學、“線上+線下”培訓、學歷提升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思政理論水平與業務能力,以更好地開展書院、學院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且不可抱有“一勞永逸”的“躺平”觀念。輔導員應找準問題根源,在實際行動和業務能力上先取得實質性提升,“雙線晉升”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