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分析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應用規范化標本采集方案對提升標本檢驗準確率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行微生物標本采集的患者采集標本共計200例,計算機1:1隨機數列均分組別,對照組(常規標本采集方式,n =100),研究組(規范化標本采集方式,n =100)。比較兩組標本檢測陽性率。結果:在規范化管理模式下,血液樣本、尿液樣本、痰液標本、糞便標本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在總樣本的陽性例數上比較,研究組陽性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規范化標本采集方案能夠在全局上提升整體樣本的采樣陽性率,因此通過對標本采集的流程實施標準化質量控制,利于提升檢出率,降低漏診率。
關鍵詞:規范化標本采集,微生物檢驗,準確性,標本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57
當前,隨著醫學檢驗技術以及相關檢測自動化儀器的不斷發展,影響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的影響因素更多地存在于標本采集方面??陀^的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對于臨床醫師正確診斷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標本的正確采集、存儲、存放及轉運則是獲得準確檢驗結果的前提。據最新的文獻[1]研究結果顯示,在標本采集過程中出現錯誤對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比較顯著。若是采樣錯誤,出現錯誤結果,將會降低患者對于醫院的信任程度,為醫療糾紛埋下隱患。隨著中國在檢測領域的標準化檢測模式的不斷推廣,我國當前更多的是參照國際標準化組織所頒布的《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要求》文件中的內容,進行規范化的標本采集[2]。本研究中引入了兩類標本采集方案,為探討不同采集方案的應用優勢,筆者特設計了本次研究,通過分析采樣過程中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相關因素,提出日后改進采樣質量的相關對策。
1 對象與方法
1.1 標本資料
抽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行微生物標本采集的患者共計200例。分設兩組標本進行采集管理。其中對照組中共采集了100份標本,含有25.00%(25/100)的血液標本、25.00%(25/100)的尿液標本、25.00%(25/100)的糞便標本及25.00%(25/100)的痰液標本。所接受采集的患者中共含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65~84歲,均值(75.80±3.48)歲;研究組中共采集了100份標本,含有25.00%(25/100)的血液標本、25.00%(25/100)的尿液標本、25.00%(25/100)的糞便標本及25.00%(25/100)的痰液標本。所接受采集的患者中共含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齡64~83歲,均值(75.79±3.51)歲。標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為保證兩組標本采集質量的同質化水平,兩組均是由同一組采樣人員進行采樣的但是所應用的采集方式有所區別。
10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微生物采集管理辦法。即為患者就診后,根據繳費檢驗單中所規定的項目,參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微生物標本的采集。
100例研究組患者給予規范化標本采集管理方式,即為在現有檢驗流程的基礎上,應用更為規范化的標本采集方式,以提升標本采集的質量水平。以本研究中所采集的標本為例,進行規范化管理。
規范化管理痰液標本的采集:為保證痰液采集的純度,一定要在患者服用抗菌藥物之前進行痰液標本采集。若是當日患者需要按時服用抗生素,則需要在清晨時,患者未服藥時間進行采集。采集時先告知患者刷牙,刷牙時間控制在2 min左右,將牙上的菜葉、齲齒中殘留的食物刷出,保證口腔清潔。然后用生理鹽水進行漱口,漱口3次。然后指導患者深吸一口氣,用力咳嗽,將深部的痰液咳嗽至一次性無菌紙杯中,用保鮮膜密封后,2 h之內送檢。
規范化管理糞便標本的采集:采集要求同上,是要求患者在服用抗菌藥物之間采集糞便樣本?;颊吲疟阒坝脺厮料锤亻T,然后排便。采集人員用竹簽將糞便標本進行采集。所選取的取樣樣本中不可含有尿液,同時要多采集幾份樣本。例如糞端、糞深處及糞便表面。每個部位所采集量約為指頭大小即可。所采集的糞便要放置于無菌的紙杯中,糞便上不可有消毒劑或是水漬污染。然后將糞便用保鮮膜覆蓋,1 h之內送檢。
規范化管理尿液標本的采集:在患者晨起后進行尿液標本的采集。要保證尿液在患者的膀胱內存留時間>4 h,然后尿液也必須是在患者使用抗菌藥物之前所采集的。采集前讓患者自主地清洗外陰或是陰莖。然后將所采集到的尿液在4~8℃的條件下進行保存,然后在30 min之內送檢。
規范化管理血液標本的采集:同樣的,血液標本的采集也必須要在患者使用抗菌藥物之前。同時在采集標本時,患者本身不能存在寒戰癥狀。進行皮膚消毒時,嚴格按照三步消毒法對患者皮膚部位進行消毒。采集血液后將樣本放置在血液培養瓶中,然后立即送檢。在所有的標本中,血液樣本送檢時間要求最短。
1.3 觀察指標
比較標本采集陽性率:每組均是采集了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糞便標本及痰液樣本。分別統計不同樣本的陽性率水平。
1.4 統計學評析
借助SPSS 26.0軟件,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視為數據存在比對價值。
2 結 果
在規范化管理模式下,血液樣本、尿液樣本、糞便標本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在總樣本的陽性例數上比較,研究組陽性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3 討 論
微生物標本檢驗的全過程中涉及諸多環節,而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就是微生物標本采集環節。通過重視標本檢驗前的質量控制,能夠進一步提升檢驗的質量[3]。但是從當前來看,由于臨床就診患者數量的不斷提升,單個檢驗人員所承擔的采樣任務過重,這易使得檢驗標本的采集質量受到影響[4]。本院注意到了這一現象,故采用了更為規范化的標本采集方式,最終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在規范化管理模式下,血液樣本、尿液樣本、糞便標本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在總樣本的陽性例數上比較,研究組陽性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說明,規范化管理模式是能夠提升標本整體的檢驗陽性度的,利于檢測結果準確度的提升。通過分析不同標本采集過程中可能采集質量的相關因素,能夠為規范化管理措施提供可行性的整改方案。
當前,在微生物標本采集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可能影響檢測質量的影響因素包括:(1)糞便標本采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當前臨床大多數糞便標本的采集是由護士代為負責的,由護工負責轉運[5]。但是護工本身工作繁忙,當糞便標本送到檢驗室時,很可能出現水分蒸發的問題。此外,糞便標本中混有尿液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2)血液標本采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采血時間不對,未選擇清晨;其次是采集及轉運工作不到位,導致血液樣本原始狀態受到影響[6]。(3)尿液標本采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了抗菌藥物;尿液樣本的存放溫度不合格;尿液樣本未在1 h內送檢,均將導致尿液的原本狀態受到影響[7]。(4)痰液標本采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患者所采集痰液的方式不當,例如咳出痰液之前未進行口腔清潔;痰液在咳入到無菌杯時,護士未能及時扣緊蓋子,導致微生物進入痰液中。(5)其他因素:如保存方式不合理、文書編寫不科學等。這些情況會導致檢測標本出現錯誤診斷或是結果錄入錯誤的問題[8]。
提升當前微生物標本采集質量的相關對策:
(1)規范化采集流程:例如針對不同微生物標本的采集時間需要進行嚴格確定。例如哪些標本需要在清晨采集、哪些標本需要在日間采集等。然后要對微生物標本采集條件進行規范,例如在尿液標本采集時,一定要保證尿液的純度,以及尿液是否在膀胱內存在4 h以上。此外,在尿液采集前也是需要進行外陰清潔的;其他的規范化指導內容包括:糞便必須要有指頭大小,必須要對中段尿液進行采集等;最后,針對所采集的微生物標本,需要立即放置于無菌杯中,然后扣好蓋子進行儲存[9]。(2)強化采樣人員的溝通:事實上臨床的采樣人員不僅僅是局限于檢驗人員,護理人員、醫師均能夠作為采樣人員。若是檢驗科成員未能對工作人員的采樣細節進行明確,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受到影響。若是重新進行標本采集,勢必將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各科室在培訓之前,需要強化與各科室采樣成員的采樣宣教,以及示范指導,最大限度降低實驗誤差,保證檢驗結果科學度。此外對患者的宣教也是必不可少的,告知患者具體的采樣方式,并告知患者若是采樣錯誤可能會進行二次采樣,以提升患者的認知及配合程度[10]。
綜上,采用規范化標本采集方案能夠在全局上提升整體樣本的采樣陽性率,因此,通過對標本采集的流程實施標準化質量控制,有利于提升檢出率,降低漏診率,可推廣。
參考文獻
郭玲玲,陳韻,吳曉英.應用綜合干預措施提高臨床微生物標本送檢質量[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2,21(1):80-85.
張霞.標準化臨床血液標本采集模式對采血滿意度及血液報廢事件的影響[J].中國標準化,2022,5(6):124-126.
劉波,張衛紅,李松琴,等.提高微生物標本送檢率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1,15(11):862-864.
覃瓊英, 車漢榮, 王海鋒. 本院6 4 3 例臨床微生物送檢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 J ] . 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4(Z1):131-133.
劉善善,李家樹,史家欣,等.綜合干預對病原微生物標本送檢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8,17(2):160-164.
朱愛萍.臨床微生物培養不合格標本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38(6):842-843.
鄧穗燕,郭旭光,李瑩,等. BD K ie st r a I no q u l A全自動標本處理系統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研究[ J ] .重慶醫學,2021,50(4):582-585+590.
王大連.微生物學標本采集和運送中常見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20,35(4):220-222.
王冰,李桂花, 姬云翔,等.某三甲醫院住院患者微生物標本送檢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研究[ J ] .中國急救醫學,2020,5(7):667-669+670.
王淑媛,柯培鋒,莊浩林,等.標準化臨床血液標本采集模式對采血滿意度及血液報廢事件的影響[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34(20):2738-2739.
作者簡介
叢竹華,本科,主管技師,研究方向為臨床檢驗。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