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琪
[摘 要] “雙減”政策的主旨是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而幼小銜接又要求幼兒學習和掌握一些基礎的文化知識,以便幼兒能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因此,有不少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教學過程中會出現未按照“雙減”政策要求開展教學的問題。文章主要分析了“雙減”政策下的幼小銜接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總結了幾點“雙減”政策下的幼小銜接教學策略。
[關鍵詞] “雙減”;幼小銜接;教學
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向小學教育的過渡,為了幫助幼兒順利地完成這一過渡,不少幼兒園會在大班階段教幼兒識字、算術等小學課程內容,以使其進入小學后能適應小學的學習要求。但是,2021年出臺的“雙減”政策規定了基礎教育階段學校不能給學生施加過重的學習壓力,故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學存在較大的問題,需要幼兒園領導及教師全面解讀和學習“雙減”政策,探尋合理的幼小銜接教學策略,促進幼兒順利地完成幼小銜接。
一、幼小銜接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過度注重幼兒智力發展
“雙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而部分幼兒園為了幫助幼兒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階段學習的過渡,往往會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幼兒的智力教學上。另外,現階段不少家長十分注重孩子的學習,為了使孩子能順利地完成幼小銜接,也有部分家長會建議或要求幼兒園對幼兒開展識字、算數等文化知識教學。迫于家長的壓力,不少幼兒園開始教幼兒識字、算術等小學課程內容。這種教育屬于超前的智力教育,往往會超過幼兒的智力范圍,不益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也無法達到良好的幼小銜接效果。
(二)幼小銜接教學方式不當
部分幼兒園為順利完成幼小銜接,會大幅減少日常教學中游戲活動的比例,而增加文化課程的比例,然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明顯違背了《綱要》的要求,且不少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文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仍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激發幼兒對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還導致其不能理解教師教授的知識內容,從而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也有部分幼兒園雖然執行了《綱要》中以游戲為主要教學活動的規定,但是,在游戲活動中多是以教師為主導,幼兒只能被動地按照教師的指令或要求完成相應的游戲活動,這樣的游戲教學方式會扼殺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
(三)教學評價模式單一
在幼小銜接教學評價中,不少幼兒園主要是將幼兒對理論性和技能性知識的掌握情況作為教學評價的標準。如有研究指出,有27%的幼兒園教師采用具有小學特點的學業評價方法,這樣的教學評價模式不僅無法保障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還會削弱不少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四)課后作業設計不當
“雙減”政策中指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雖然“雙減”政策沒有對幼兒園作業的相關要求,但是,從其對小學低年段的作業要求來看,幼兒園更不可布置家庭書面作業。然而,為了增強幼小銜接教學效果,仍有不少幼兒園會給幼兒布置一些與文化課程相關的書面作業,缺乏其他新穎的作業模式,不僅違背了“雙減”政策的要求,還會導致幼兒在枯燥乏味、繁重的書面作業中對作業產生厭煩、抗拒的情緒。
二、“雙減”政策下的幼小銜接教學策略
(一)統籌兼顧幼兒智力和身心的全面發展
“雙減”政策下的幼小銜接既要促進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也要減輕其學習的負擔。要同時達到這兩個要求,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在幼小銜接教學過程中統籌兼顧幼兒智力和身心的全面發展。首先,幼小銜接的教學方式要以趣味性、游戲化的教學為主,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技術給幼兒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其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使之感受到學校的趣味性,從而能在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學到一定的文化知識。其次,教師還要重點培養幼兒升小學后所需的關鍵素質,如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興趣、紀律性、時間觀念等,為其順利進入小學階段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積極探索多樣的幼小銜接教學方式
要促進幼兒順利地完成幼小銜接,幼兒園教師還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根據幼兒的認知、身心發展特點,積極探索多種類型的教學方式,如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均須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幼兒的學習主體作用,即引導幼兒自主學習、思考、探索和實踐等,這樣不僅能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快速提升其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從而收到良好的幼小銜接效果。
(三)采用多元的教學評價模式
為保障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最終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行為等,根據這些內容對其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有助于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在幼小銜接教學過程中,教師切不可因幼兒年齡小,認為其不具備參與教學評價的能力。其實,幼兒是最率真的,他們的評價往往最客觀。并且,讓幼兒參與教學評價,還能激發其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因此,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和鼓勵幼兒參與教學評價活動,讓幼兒進行自評、互評,再由教師進行綜合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幫助幼兒更好地認知自身,還能鍛煉其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及語言概括能力等。
(四)合理做好課后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下,幼兒園不能布置書面作業,而作業又是幫助幼兒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從而有助于幼兒順利完成幼小的銜接。要解決“雙減”政策與幼小銜接之間的矛盾,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合理做好課后作業設計,閱讀類作業、繪畫類作業、探究類作業、實踐類作業等均是不錯的選擇,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與之匹配的作業。
(五)與小學合力形成雙向教育陣地
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力量難以完全填補幼小銜接的縫隙,因此,就需要幼兒園與小學合力形成雙向教育陣地,如幼兒園教師可帶領大班幼兒參觀附近的小學,熟悉小學的教學環境,體驗小學課堂的教學活動,然后,讓幼兒談談自己對小學的感受,通過幼兒的描述分析幼小銜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另外,幼兒園教研人員還可以與小學教研人員共同研究幼小教育之間的差距,找出引發兩者之間差距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縮小差距,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雙向銜接,從而全面提升幼小銜接效率。
三、結語
在“雙減”政策下,幼兒園既要減輕幼兒課業負擔,又要促進幼兒順利地完成幼小銜接,這就對幼小銜接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學現狀并不理想,存在較多的問題,如過度注重幼兒智力發展、幼小銜接教學方式不當、教學評價模式單一、課后作業設計不當,若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不僅會阻礙幼小銜接,也會對幼兒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幼兒園需要積極探索符合“雙減”政策要求的幼小銜接教學策略,如統籌兼顧幼兒智力和身心的全面發展、積極探索多樣的幼小銜接教學方式、采用多元的教學評價模式、合理做好課后作業設計、與小學合力形成雙向教育陣地等。
參考文獻
[1]葉榕.“雙減”背景下幼小銜接的開展策略——以永修縣涂埠幼兒園為例[J].教師博覽,2022(21):73-74.
[2]黃冬玲,韋柳瑩.“雙減”背景下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觀察,2022,11(21):36-38.
[3]常宏,李一凡,孫璐,等.“雙減”背景下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學前教育,202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