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雪 陽爽



一、引言
中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畫種,尤其崇尚意境傳達,在中國的山水畫中,江南園林獨居一隅,成為山水畫表現類型之一。整組畫采用兼工帶寫的表現技法,增加園林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園林景色中的“動”和中國畫的“靜”相結合,使其具有虛實相生之妙。同時,在色調搭配上冷暖結合,總體采用互補色調,既增加了畫面的色彩豐富性,也在對比統一中體會到園林景色的優美幽靜,水木清華。本文旨在通過此次“園林小景”的藝術創作主題,探索藝術創作的過程與方法,以獲得研究啟發,更好地傳達出江南園林藝術的意境之美。
二、以古典園林為題材的中國畫
藝術是生活的升華,因此寫生創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對各地的藝術特色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江南私家園林的清新疏朗、怡然自得的景色尤其受到許多人的欣賞和喜愛。蘇州園林,無論是拙政園還是網師園,獅子林還是滄浪亭,都極富私家園林特點,將遠景移入園中,是以景造景的妙用,最終達到以景造境的目的。這些妙趣橫生、氣韻生動的園觀雅致,具有強烈的生命律動和表現力。同時,認真思考與研究繪畫方式技法,選擇合適的表現技法,以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徽派建筑的結構塑造和園林山石樹木,使畫面富有節奏感,有緊有松、相得益彰,增加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力。對于古典園林這一題材,選擇以中國畫的形式來表現是非常必要的,中國畫注重表現意境,傳達意境,這與中國古典園林追求“詩情畫意”的審美境界不謀而合,以有限的畫面創造出無限的空間。江南園林之景意境優美,舒適宜人,不禁使人想用筆墨將其記錄下來,在疊山、理水、植物等方面,更是做到“有凹有凸、有曲有深”的意境和景致,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審美觀。示例作品以中國畫小景山水的表現形式,采用兼工帶寫的技法,旨在希望能引起人們對中國古典藝術的情感共鳴。
對于創作者而言,創作的題材選擇相當寬泛,選取所見聞的內容進行藝術創作,為藝術創作的內容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江南園林的獨特之美,在于它作為集建筑、山池、園藝、雕刻以及繪畫等多種藝術于一身的綜合體,以模仿自然和曲折多變的藝術手法達到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的表現用中國畫的形式來體現最合適不過了。中國畫自古講究意蘊的傳達,前有顧愷之、謝赫,后有齊白石、吳冠中等藝術家,無不是追求畫面的氣韻生動,而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亭臺樓榭、水石花木的組合正是表現造化自然的生動圖景。因此,筆者希望通過此次的畢業藝術創作研究,提升審美水平和專業技能,傳達出江南園林的氣韻之景。
三、“園林小景”主題創作過程與方法
(一)收集材料
根據創作內容“園林小景”搜集相關資料。首先是通過翻閱寫生圖片、視頻影像等資料,挑選和總結需要的素材(如圖1)。其次是上網搜索江南園林的有關信息,達到拓展和補充的目的。最后可以進入圖書館閱覽室,查詢相關名家名作,欣賞其藝術風格,并結合自身能力,考慮表現形式和表現技法。
(二)構圖繪制
確定構圖之前,根據畫面確定邊框。對國畫中的山水景物,為了達到近景、中景、遠景結合為一體的效果,多采用豎條長方形的邊框,比較適用于表現景深。接著,劃分畫面比例,也就是各個物體的占比空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畫面的主次是否分明,畫面布局是否太滿或者太空,畫面是否有疏密節奏。同時,草圖的繪制不局限于兩三張,可繪制多張草圖,以供選擇。
(三)制作色稿
對畫面的色彩搭配要做出色稿進行對比,確定色彩傾向,使整個畫面有一個主要的基調,才能開始上色。色彩的選擇要考慮整體的色調效果,畫面中的主要色彩傾向是什么,畫面色彩的比例效果如何分布,這些都是需要仔細思考和推敲的問題。
由于以國畫的形式去表現創作主題,要盡量顯現出國畫低純度、高級灰的特點,避免畫面中高飽和的顏色,要將整個畫面做一個調和。例如,畫面中的柳樹、荷葉、芭蕉、竹子等大都呈現綠色的色彩傾向,那么在房屋的色彩上就選擇了其補色紅色作為對比調和的顏色。就整幅畫面來看,基于整體的搭配效果,最終選擇藍紫的色調作為整個畫面的主基調(如圖2),其中也摻雜了橙色、黃色以提升畫面的色彩效果。例如,遠山中的藍橙搭配,雖然不是整體的主要顏色,但是起到了提升畫面視覺效果的作用。在確認好色稿后,可將整個畫面的純度再次降低一些,最后完成色稿。
(四)定稿勾線
作為整體創作的基礎性工作,草稿的完成度與后面其他步驟息息相關。草圖粗略繪制完成之后,才是創作過程中的第一步,眾多的草圖中,選擇最合適和最滿意的一張進行細節刻畫,使整個構圖更加協調和趨于完整。
本次主題創作為一個系列,分三個畫面呈現出園林小景的韻味,在細化草稿時,尤其要注重對物像形體的把握。例如,徽派建筑的房屋建造極富特色,白墻繪畫,還有向外延伸、如線條般流暢自然的屋檐翹角,在整個屋頂與梁柱和墻面的銜接中要準確把握結構。接著就是植物群落的細化,荷花池作為園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荷葉自然就成了整個池塘的點綴,但是荷葉的大小、朝向、疏密等整個動態結構就成了一大難題,這不僅需要現實中的荷葉作為參考,還要勤于勾勒練習,致力于描繪出錯落有致、疏密分明的荷塘之景。最后再把遠景部分的大山確定好,整個草稿基本就繪制完畢了。最后的山也要注意大小,要與前面部分相協調。
整個草圖繪制完畢,可以采用模印拓畫的方法將彩圖搬運到提前準備好的紙張上,這一步驟主要是細心和耐心,模印時盡量保持原稿造型,模印好后開始用勾線筆勾畫需要以工筆形式表現的部分,線條的粗細、彈性、長短的變化要有節奏感,要從其律動感中看到線條的質量、力度,體現專業水平(如圖3)。
(五)分步上色
首先,對畫面整體先用淡墨分染。這是為了更好地確立畫面的黑白關系,將畫面中有重量感的物體以淡墨襯底可以更好地展現出物體的體積。例如,房屋建筑和石頭就可以用淡墨提前分染一遍,便于穩重畫面深色調。至于湖面,荷葉以及花草樹木的部分在使用淡墨時,要盡量避免用墨太重,否則不利于后面其他效果的處理。淡墨分染的是主要部分,其余部分留白處理,共同營造畫面。
其次,完成畫面基調。主要是將淡墨分染的部分用色開始罩染,例如,山石用赭石輕輕地罩染出色彩傾向,荷葉、芭蕉葉等用草綠色罩染,屋頂用曙紅加一點胭脂罩染。至于遠山,用搭配的顏色帶過。需要注意的是,整個畫面景物雖然各有色彩傾向,但是要將畫面純度降低,使其處在統一主基調之中。
最后,刻畫加深。畫面需要一遍一遍地對比刻畫,將主體物展現出來,使人觀賞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主要部分,其他細節也要搭配協調。近景部分的荷葉由于刻畫面積較大,且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原因,需要形體準確但不宜精細刻畫;中景的房屋顏色最深,使整個畫面有了重量感;遠景部分的山坡可以粗略刻畫,不需要細節調整。
(六)完成創作
整個畫面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遠觀其畫,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調整,致力于達到畫面的最佳效果(如圖4)。
如果畫面色調呈現太過艷麗,主要問題就是畫得太過的情況,再加上用色較多,整幅畫面就顯得格外雜亂,缺少了古樸典雅的國畫風格。這時可以通過水洗的效果開始做減法,采用云龍皮紙作為繪畫紙張,具有厚實耐造的特點,對畫得太過的地方可以用水清洗,可以清洗幾遍或者十幾遍,以達到最后滿意的效果。上色是一個一直在給畫面做加法的過程,可能會出現增加和堆疊得太多的問題,整體的調整不是一味的補充,減去一些成分更有利于凝聚畫面。
四、研究啟發與反思
(一)研究啟發
通過此次創作研究,可以了解到風景題材的繪畫并不比人物畫簡單,尤其是運用國畫語言去表現出江南園林景觀的特色,而且國畫并不是單一的毛筆和墨的運用,它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表現出個人風格。創作的過程從搜集資料開始,再到創作線稿、勾線上色,最后調整完成,每一步都落實“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仔細嚴謹地完成創作內容。創作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若要完成好一件作品,需要創作者保持鉆研的態度和不竭的動力,有信心、有耐心完成作品。
藝術傳達是一個將“胸中之竹”轉化為“手中之竹”的創作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從查詢原始資料開始,不斷地查找翻閱、對比總結,為創作夯實基礎。各類名家名作也要參考借鑒,吸收其作品中有益于自身創作的內容,結合到自己的創作當中,指導教師在此過程中就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認真學習教師推薦的相關資料,以幫助更好地完成作。同時,尤其需要理解“感興趣”和“專題研究”之間的區別,因此創作不能僅限于“喜歡”,還要考慮諸多因素,例如,是不是有明確的創作步驟,是否考慮了整體結構安排,最重要的是,考慮表現技法的使用,畢竟構思只是頭腦中的活動,想要表現出來還是需要具備良好的技能。
(二)問題及改進措施
1.拓印勾線時顏色太重。對此要注意用筆勾線時用墨不宜太重,畫面有的部分可以不做勾線處理,可另作效果。
2.沒有表現出具體物象的造型特點,如荷葉的安排稍微密了些,竹子俊秀挺拔的特征沒有表現出來。對此要進行細節刻畫,補充一些裝飾物品,做出疏密對比,豐富畫面效果,具體物象的表現要抓住其造型特征,進行外景寫生訓練,了解結構后再作修改。
3.整體畫面用色太多,沒有統一基調,缺乏整體性,且上色次數太多,整體畫面略顯艷麗。對此要用整幅畫中占比最多的顏色將整體畫面罩一遍,統一基調,采用對比色,降低遠景中山坡的純度以協調畫面,給整幅畫做減法。
五、結語
園林中空間曲折多樣而富有變化,布局自由,廳堂隨宜安排、不拘定式,亭榭廊檻,宛轉其間。其中,各種詩文繪畫與之交相輝映,體現出中國繪畫中文人所追求的“詩情畫意”“畫中游”的意境。本文以“園林小景”創作過程與方法為研究主題,不僅僅是對園林景觀的一個簡單描繪,更希望能夠描繪出江蘇園林錯落有致、清新脫俗的獨特韻味,喚起人們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共鳴,以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陸儼少.陸儼少山水畫芻議[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
[3]吳冠中.吳冠中畫集[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4]吳湖帆.吳湖帆畫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何家林.山水逍遙——何家林作品集[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9.
[6]林容生.林容生中國畫作品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7]黃格勝.黃格勝山水畫作品集[M].桂林: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
[8]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李澤厚.華夏美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10]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龍雪,女,碩士研究生在讀,貴州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書畫藝術;陽爽,女,碩士研究生在讀,貴州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責任編輯 王瑞鋒)